1、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 (1)时间:1947年-1948年底。 (2)地点:解放区。 (3)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4)意义。 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是_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人民解放战争,2.民主运动: (1)地点:国统区。 (2)内容:反对国民党的_政策。 (3)代表。 台湾“二二八”武装起义。 “_”的罢课示威游行。 (4)意义:成为反对国民党统治的_战线。,卖国、内战和独裁,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第二条,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1.背景:1948年,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作出同国民党军队进 行_的决策。 2
2、.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战略决战,3.三大战役:,中原,华北,刘伯承,邓小平,东北,长江,以南,华北全境,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_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 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154,三、百万雄师过大江 1.背景: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再一次玩弄_阴谋,但最终破产。 2.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_ _。 3.战线:西起江西_,东到江苏江阴,分三路强渡长江。 4.战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城,占领总统府。 5.影响: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_年的统治覆灭。,“和平”,
3、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湖口,22,【比较记忆】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覆灭。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淮海战役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挺进大别山是为了转入战略进攻;渡江战役是为了解放全中国。,【知识拓展】 历史上台湾与祖国的离合 (1)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与祖国分离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3)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
4、往台湾,造成了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史料解读】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 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朱德 【解读】这是1949年4月,毛泽东、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的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体现了彻底消灭敌军,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全中国的 决心,在这一命令指导下,发动了渡江战役。,【知识构建】A:_ B:_,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历史线索】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1949年4月,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
5、,南京解放,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人民解放战争走向了胜利。,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千帆竞技,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以下探究。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材料一 观察以下图片,(1)三幅图片分别与哪一战役有关?分别发生在哪一地区? 提示:图一是辽沈战役;图二是淮海战役;图三是平津战役。分别发生在东北地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华北地区。,【诗中战役战术分析】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诗歌 辽西大地好金秋,打狗关门万炮吼。 中间突破碾庄圩,伯韬亡命兵团歼。 平津战役长蛇斩,先攻两头莫怠慢。,(2)诗歌分别对三大战役的战术特点做了精彩描述。请你概括一下,这
6、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的战术分别是什么。 提示:关门打狗;中间突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乘胜追击渡江战役】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道:“钟山风 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 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 指的是什么? 提示: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推翻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学史明理制胜之道】 材料四,(4)结合上面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共产党方面: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战。 国民党方面:发动内战,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政治独裁,统治腐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