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练优八年级下册(HS) 教学课件,第15课 新中国的外交,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导入新课,猜一猜,根据以下提示,猜一人物,北伐,总理,外交家,南昌,周 恩 来,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国家利益,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那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握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认识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 2.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增强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的认识。 3.理解我国外交事业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培养理解与归纳能
2、力。,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确立下来。,一,探究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呢?,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
3、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材料 一:,独立,自主,和平,此前,也就是旧中国时期外交是怎样的呢?,不平等,屈辱外交,不独立,无自主,弱国无外交,旧中国与列强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互不,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请思考: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提出来的?,2、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提出来的?,3、它有没有被其他国家所接受呢?,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1.时间、地点:
4、1955年4月,万隆。 2.中国贡献: (1)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一,探究点:出席万隆会议,3.会议特点: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会议。 4.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同,遭遇相同: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亚非万隆会议1
5、955,探究历史,“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存在差异。“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时的场景,1.背景:中国是创始会员国,美国的阻挠。 2.原因:国际地位提高,发展中国家支持。 3.时间、会议: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此,中国外交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6、一,探究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第26届联合国大会,表决结果:,76 vs 35,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对华政策,积极谋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政府从促进世界和平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立场出发,对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作出积极回应。,一,探究点:中美建交,2.过程:,3.意义: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队,周恩来会见基辛格,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理性看待当前中美关系,基本态势:合作是主要特征,但也有曲折; 影响因素: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及经济因素; 认识: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
7、提下积极把握合作大趋势,对于破坏合作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课堂小结,新中国的外交,1953年12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万隆会议定方针。 求同存异十原则,增进理解与信任。 26届联大会,恢复中国合法权。 小球转动了大球,三个公报是基础。 1979年元旦,中美关系新阶段。,随堂训练,1.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B,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在万隆会
8、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B,3.“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些话是周恩来在 会议上的讲话( ) A. 亚非 B. 日内瓦 C. 联大 D. 新德里,A,4.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采取的改变会议“航向”的方针是( ) A. “和平共处” B. “一国两制” C. “平等互利” D. “求同存异”,D,5.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在( ) A. 1949年 B. 1966年 C. 1971年 D. 1976年,C,6.周恩来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句中的“你”指谁( ) A. 尼克松 B. 田中角荣 C. 布什 D. 普京,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