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第三课时,练习指出下列物质中的共价键类型,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键,(H-O-O-H),极性键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键,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双原子分子,取决于成键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多原子分子(ABm型),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极性的判断,判断下列分子的极性,并交流你的判断依据:,双原子分子的极性:,单质分子的极性:,非极性,非极性,非极性,极性,极性,
2、非极性,非极性,分子极性的判断,直 线形,正三角形,正四面体,V形,直线形,四面体,三角锥形,多原子分子的极性:,非极性,非极性,非极性,极性,极性,极性,极性,课本P72 活动与探究 实验1,实验现象:当摩擦带电的玻璃棒接近水滴时,水滴会随之运动。,实验结论:水是极性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水分子在外界电场的影响下,略显电性,受到外界电场的作用而运动。,分子的极性与物质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的极性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如“相似相溶规则”,完成课本 P73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实验2 碘在水中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况,实验现象:当碘加入水中,碘固体沉在底部,水溶液略
3、显黄色,无其他明显现象。 继续加入1mL CCl4后,振荡,静置后发现水层和四氯化碳分层,碘固体消失,下层的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水溶液无色。,实验结论:碘单质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C=O键是极性键,但从分子总体而言CO2是直线型分子,两个C=O键是对称排列的,两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整个分子没有极性,电荷分布均匀,是非极性分子,180,F1,F2,F合=0,10430,F1,F2,F合0,O-H键是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O原子,由于分子是折线型构型,两个O-H键的极性不能抵消( F合0),整个分子电荷分布不均匀,是极性分子,BF3:,NH3,120,10718,三角锥型, 不
4、对称,键的极性不能抵消,是极性分子,F1,F2,F3,平面三角形,对称,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10928,正四面体型 ,对称结构,C-H键的极性互相抵消( F合=0) ,是非极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极性分子一定不含有非极性键。 凡是含有极性键的一定是极性分子。 非金属元素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价键。,无答案,巩固练习,手性分子,专题4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旋光性与对映异构现象,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P
5、asteur)发现酒石酸钠铵有两种不同的晶体.左旋和右旋酒石酸钠铵的晶体外型不对称,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左手与右手或物体与镜象。 荷兰化学家范特荷夫和法国化学家勒比尔分别提出了碳原子的正四面体学说,碳原子处在四面体的中心,四个价指向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如果碳原子所连接的四个基团互不相同,这四个基团在碳原子周围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代表两种不同的四面体空间构型,它们像左右手一样互为镜象,非常相似但不能叠合。,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两种不同的四面体构型,乳酸分子的两种构型,手性碳原子,通常把与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基团 相连接的碳原子叫手性碳原子 。,1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A.CCl2F2 B.CH3CHCOOHC.CH3CH2OH D.CHOH,练习:,B,B,D,4分子式为C4H10O的有机物中含“手性”碳原子的结构简式为_,葡萄糖分子中含有_个“手性”碳原子,其加氢后“手性”碳原子数为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