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09295 上传时间:2019-01-3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95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生物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9讲 人体的营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9讲 人体的营养,20112015年中考试题统计与命题解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2.水和无机盐 (1) 水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2)无机盐的作用多种多样。例如,含 钙 的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缺少该无机盐易患 佝偻 病;中老年人缺少该无机盐易患 骨质疏松 症。,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维生素 (1)概述。 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 有机物 。它既不是构成 细胞 的主要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 能量 ,但是它们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 (2)缺乏症。,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消化和吸收 1.营

2、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水 、 无机盐 、 维生素 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 细胞膜 被细胞吸收,而 淀粉 、 蛋白质 和 脂肪 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 有机物 ,才能被细胞吸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消化 (1)概念:食物在 消化道 内分解成可以被 细胞 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食物的消化。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通过牙齿的 咀嚼 和舌的 搅拌 ,馒头中的 淀粉 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 唾液淀粉酶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 麦芽糖 。 食物在胃内的消化:胃不停地收缩和 蠕动 ,使食物与胃液混合,胃液中的 蛋白酶 对 蛋白质 进

3、行初步分解。 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小肠内有 胰腺 和 肠腺 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 淀粉 、 脂肪 和 蛋白质 的酶。在消化酶的作用下,上述物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 小分子 有机物。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 葡萄糖 ,蛋白质最终分解为 氨基酸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 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有:(1)长度 长 ; (2)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 皱襞 ; (3)皱襞表面有许多 小肠绒毛 ; (4)小肠绒毛壁只由 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三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 全面 而 平衡 的营养。前者是

4、指摄取的营养素 种类 要齐全;后者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 量 要合适。 2.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形象地设计成“ 平衡膳食宝塔 ”,提倡均衡地吃这五类食物。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30 %、 40 %和 30 %左右。,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考向: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常见食物为载体,考查食物中各营养物质的主要功能及异常时造成的症状。 考法突破:对于三大类有机物的作用要注意加以对比,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知识,着重识记它们缺乏时出现的症状。,考法一,考法二,例1某人在阑尾炎手术后的康复期间

5、,为了促进其伤口愈合,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 A.蔬菜 B.水果 C.粗粮 D.肉、奶、蛋、鱼 解析:蔬菜、水果、粗粮能为人体提供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粗粮中也含少量的脂肪、蛋白质。肉、奶、蛋、鱼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能修复受损的细胞,促进伤口愈合。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D,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考向:利用模式图、曲线图或生活中出现的事例或食品安全事件,考查学生对消化系统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合理膳食等知识的理解,特别突出口腔、胃和小肠等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 考法突破:假设自己是某一种食物,从口进入消化道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变化,

6、分析在消化道出现变化的原因,“亲身”体会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形象的认知。,考法一,考法二,例2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其中 在胃中开始被初步消化,在 中被最终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 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促进 的消化。 (2)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腺分泌的 等多种消化液,且内表面面积大,这说明小肠是 和 的主要场所。 (3)暴饮暴食易损害既是重要消化腺又是内分泌腺的 。因此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考法一,考法二,解析:三大有机类营养物质中,在胃中开始被消化的是蛋白质,其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

7、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其中不含消化食物的酶,只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肠腺分泌的肠液能够消化多种营养物质。胰腺分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够分泌胰液,消化食物;内分泌部能够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 答案:(1)蛋白质 小肠 肝脏 脂肪 (2)肠液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3)胰腺,考法一,考法二,一、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探究目的 测定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2.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一粒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2)制定和实施计划。 取一只锥形瓶,注入30 mL水,再将其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 安装好实验装置,并测定水温。 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将

8、这粒种子放到火焰上点燃。 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记录相应数据。,一,二,一,二,(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注意事项。 选用的食物应是容易燃烧的。 1 mL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4.2 J的热量。 计算方法 Q=4.2(t燃烧后的水温-t燃烧前的水温)30 J,一,二,例某班级的同学想测定花生仁和核桃仁中的能量,于是,他们设置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各小组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一,二,(1)比较表中两组数据,你得出的结论是 。 (2)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果才更可靠? 。 (3)

9、1 g花生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23 500 J,1 g核桃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实际约31 800 J。与各小组测得的数值相比较有较大差异,请解释原因(答出三点即可)。 。 。 。,一,二,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所含能量。(2)要使数据得出的结果更可靠,一是多次实验;二是把所得数据求平均值。(3)燃烧后,许多热量没有被水吸收,而是散失到环境中或被其他物品吸收了。 答案:(1)核桃仁所含能量高于花生仁所含能量 (2)取平均值 (3)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消失 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 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 花生仁和核桃仁

10、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其他答案表达合理也可),一,二,对应训练 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老师准备了一些植物的种子:花生种子、小麦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其中一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如下:在实验前选定一种种子并称重,再往锥形瓶中加入30 mL水,将一支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然后将种子点燃,记录温度计上升的数值,再称量种子燃烧后的残留物。获得数据为:种子燃烧前0.8 g,燃烧后0.4 g,温度上升30 。,一,二,(1)选哪种种子比较合适? 花生种子 。为什么? 易燃烧 。 (2)为什么要在种子燃烧前称重? 为了测定单位质量种子所含的能量 。 (3

11、)1 mL水每升高1 ,需吸收热量4.2 J,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这种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是 3 780 J,理论上这一质量的这种种子所释放的能量为9 400 J,试分析实验数值与理论数值的差距如此大的原因: 在实验中能量散失一部分 。 (4)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 不可靠 。应当怎么做? 应多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 (5)燃烧后称重为0.4 g,主要是什么物质? 答案:无机盐。,一,二,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探究目的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2.探究过程,一,二,例下表是几位同学探究实验的记录,请根据表中信息填写有关内容:,(1)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

12、对照实验,变量是 ;变蓝的是 。 (2)若1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3号试管中还应加入的物质是 ;3号试管变蓝,由此得出结论: 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 (3)4号试管本应与1号有相同的现象,但结果出现了蓝色,你能推测少量淀粉未被消化的可能原因吗? 。,一,二,解析:(1)由题意可知1号试管中有唾液,2号试管中无唾液,其他条件都相同,故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转变为麦芽糖,所以滴加碘液不变蓝,变蓝的是2号试管。(2)由题意可知1号和3号的变量为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3号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2 mL唾液。1号和3号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4)少量淀粉未被消化的原因有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者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等。 答案:(1)唾液(唾液淀粉酶) 2号 (2)2 mL唾液 温度 (3)淀粉糊与唾液未充分混合或唾液中唾液淀粉酶量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