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多样性,1、民族节日重要性,2、文化遗产重要性,2、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知识体系,1、表现,为什么尊重?,文化交流,1、途径:,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2、手段:大众传媒的优点,3、文化交流:意义、怎么交流,学生自主复习P29-30,准确掌握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能对教师设计的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准确区分,能解决相关习题。,复习目标一,考点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一、民族节日 1、地
2、位 2、意义 二、文化遗产 1、地位 2、意义 3、保护,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 A.民族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D,2011年会考真题,学生自主复习P31-33,准确掌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以及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并能解决相关习题,以提升审题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复习目标二,考点二: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引发了欧洲观众的强烈
3、共鸣。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B,成果展示,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同性 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这要求我们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只认同本民族文化C全盘照搬外来文化 D排斥一切外来,2012年会考真题,A,“圣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兼容性 C.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4、,又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2011年会考真题,C,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代表作有 蛙、透明的胡萝卜等。莫言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注重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国传统的审美方 式、中国民间的文化形态中汲取营养。同时,又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扣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等人的创作手 法讲述中国乡土故事,展现了独特的文学魅力。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莫言的文学创作获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什么?(6分)并据此简要分析莫占获奖的原因。(4分),2013年会考真题,参考答案,(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5、: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4分)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分)(2)莫言获奖的原因主要是将文学作品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凸显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2分)同 时,尊重、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结合,实现文学创新,为世界人民所喜爱所接受。(2分)【,学生自主复习P34-37,准确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大众传媒、文化交流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能对教师设计的易混易错知识点进行准确区分,能解决相关习题。,复习目标三,考点三:文化传播 1、途径、更为直接的方式是? 2、传媒的发展 3、大众传媒:含义、标志、特点
6、或作用 4、文化交流的意义 5、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怎么做,1、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传媒的消失2、人口迁徙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易错易混知识点,大众传媒,口语,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 ) A.商业贸易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大众传媒,D,2012和2014年会考真题,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特点 2、传统文化的作用,如何继承传统文化?,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点)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7、、科技的进步(如何影响)、思想运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框架构建】,一、传统文化面面观,二、传统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习目标一: 本部分主要侧重,完成从“一听就懂、一看就知”到实实在在的“运用、做”。在“尝试、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疏漏,进而“查漏补缺”。,自主复习: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_ 的文化。2传统文化继承的主要表现 (1)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_之一。 (2)传统建筑。被称为_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
8、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_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_、_和_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细节落实】,相对稳定性,基本形式,凝固的,灿烂文化,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1、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份珍贵的遗产是指: 2、门联、请帖都用红纸;迎娶的车辆挂红彩带。这体现了: 3、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4、被称为凝固的艺术的是: 5、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思想,传统建筑,传统建
9、筑,成果展示,1、传统文化的作用、特点 2点 p42 2、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点 p43 3、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点 p43/44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4点 p44/45根本原因、就文化自身而言 5、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p45,复习目标二: 本部分知识点是会考的重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态度需要着重记忆,通过做题进而“查漏补缺”。,“小孝可治家、中孝可治企业、大孝可治国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是维系家庭与族群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纽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孝”文化应成为我国当代文化的主旋律 D“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应全
10、部传承,B,2、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思乡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几千年来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变化,人们对中秋节深情不减、祝福不变。这说明( ) A、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民族文化具有独立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经济发展水平,C,2015年会考真题,“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城镇化和乡村建设的美好愿景,也触动了很多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有人说,乡愁就是那条儿时玩耍的小河、老人常
11、常讲起的故事、落在记忆深处的面孔、常在耳边回荡着的乡音-我们说,乡愁不仅是记忆中的山水和建筑,还包括割不断的血脉和乡情。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城镇化和乡村建设为什么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8分)你记忆中的乡愁是什么(4分),2015年会考真题,(1) 乡愁承载着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特色,是人们的历史文化记忆。记住乡愁,能够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记得住乡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形成地方文化特色。 (2)只要学生列出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文化现象(实物)即可。,参考答案,第五课 文化创新 复习,体系构建,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适应时代要求,学生自
12、主复习课本P48-51,准确理解记忆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意义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构建“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复习目标一,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P48-49 2、文化创新的作用?P49-50 3、文化创新的主体P50,自主复习,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对我们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 ) A要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 B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要摒弃传统文化 D文化创新要推崇外来文化,2013年会考真题,B,2012年会考真题,2、文化创新是“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A文化创新才能摆脱传统文化的
13、束缚B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源泉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和广阔舞台,我国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这说明() A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革故鼎新 B 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 C 文艺创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D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文艺作品,2015会考真题,B,1、文化创新的途径 P5055 关键点提示 (1)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 (3)四种倾向 (4)主体 (5)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内在要求、题中之义
14、P56-57,自主复习,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6、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知识梳理: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
15、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2、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合作探究易错易混点,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由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黄新德主演的原创现代黄梅戏严凤英在安庆市石化俱乐部演出。该剧成功塑造了严凤英为黄梅戏而生、为黄梅戏而死的伟大艺术家形象。在黄梅戏严凤英的唱腔中,吴琼吸收民歌这种劳动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文艺形式,把民歌和通俗唱法与戏曲中的特殊行腔巧妙结合,寻找出了最佳契合点,既传承了严凤英的婉转甜美的风格,又加强了现代音乐的张力。在黄梅戏严凤英音乐处理上,以传统黄梅调为主旋律,同时大胆融入交响乐效果元素,使整体音乐语言更加具有交响性,华美而多彩。
16、结合严凤英的创作过程,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拓展延伸,(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吴琼寻找出了民歌和通俗唱法与戏曲中的特殊行腔最佳契合点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严凤英既传承了严凤英的婉转甜美的风格,又加强了现代音乐的张力;在保留戏曲写意美感的同时加入了现代时尚元素。 (3)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严凤英在音乐处理上,以传统黄梅调为主旋律,同时加入交响乐效果元素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艺工作者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黄梅戏严凤英的唱腔中,吴琼吸收了民歌这种劳动群众实践中形成的文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