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8父亲、树林和鸟名师教案深度解教材课文先概括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接着具体写父亲怎样喜爱树林和鸟。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运用“多读多思考”方法,弄懂课文的内容, 三是让学生了解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另外, 课文以对话的形式推进整个故事情节, 适于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受到爱鸟、护鸟、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知识与能力1、会认“黎、凝、兀、畅、瞬、掠”6 个生字, 会写“雾、蒙、鼻、指、浓、舒、畅、猎”
2、等 10 个生字, 掌握“雾蒙蒙、鼻子、凝神、指着、一根、浓浓的”等词语。2、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3、读懂课文, 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突破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以读代讲, 在读中感悟,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弄清父亲是怎样爱鸟的, 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父亲爱鸟的情怀。难点: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 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联系实际体会父亲的做法
3、。教学与学法推荐教法:采用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拨法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多读多思考的方法体会父亲爱鸟、护鸟的行动。受到爱鸟、护鸟的教育。学法:通过反复朗读法理清课文层次, 了解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写作方法。2 / 8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 体会父亲的行为,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师生齐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录制鸟叫声。学生:生字卡片。课时巧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体会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故事,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4、体会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4、教师板书:父亲 树林 鸟2、指名读, 教师提问:看到这三个词语, 你想到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继续引导:大家说得很好。看, 我再变一变(教师把课题变为“父亲、树林和鸟” ) 。 (学生齐读课题)4、质疑导入:父亲与树林、小鸟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26 课父亲、树林和鸟 。【设计意图】写出三个词语, 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二、自学课文1、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反复读文,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2、学生自学。3、反馈自学情况。3 / 8(1)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并分析字形。容易读错的字有:翅、凝、瞬、掠。(
5、2)教师指导长句的读法。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 但这时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4、理清层次。(1)通读全文, 了解课文大意。教师引导:你能在默读全文后, 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汇报, 教师明确: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指名读句子, 体会“一生最喜欢”的意思。(2)教师引导:读了这句话, 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 请你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交流, 教师归纳。【设计意图】让学生找出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 初步感知课文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式。三、指导写字1、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课会写字的掌握情况。读一读生字:
6、雾、蒙、鼻、指、浓、舒、畅、猎、翅、膀, 并组词。2、教师出示生字, 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提醒: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雾:上下结构, 雨字头要写得扁一些。蒙:上下结构, 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横。鼻:上中下结构, 最后两笔都不出头。翅:半包围结构, 第四笔的捺要写得长一些。3、教师示范“鼻”的写法:“自”和“田”都要写得扁, 倒数第三笔的横要长。学生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4 / 84、展示个别学生书写的生字, 师生共同评议。【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生字, 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难写生字的指导, 突出教学重点。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树林和鸟都是父亲的朋友, 它们是父
7、亲的最爱, 这种爱也感染着“我” , 让我们下节课再去深入感悟。五、巩固训练打开“基础训练-父亲、树林和鸟 ”,一起来闯关吧!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 写词语。nng w mng zhe b zi zh xing( ) ( ) ( ) ( )答案:浓雾 蒙着 鼻子 指向二、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1、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 看那里 没有风 叶子为什么在动2、哇 太动听了 鸟真的唱了起来答案:1、 :“ , , ?”2、 ! !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故事, 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教师引导:上节课
8、我们初读了课文, 知道课文是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这句话来写的。如果将课题中的顿号换成恰当的词语, 将课5 / 8题连成一句话, 你会怎样换?学生讨论:可以换成“喜爱或了解” , 如:父亲喜欢树林和鸟。2、教师小结:同学们理解的真好, 这篇文章是写父亲与树林和鸟的对话,更是人与自然的一段真情告白, 好好地读并认真地学这篇课文, 你将会有许多收获。【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二、细读感悟1、教师出示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引导:下面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学完后, 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9、。2、学生自学, 教师个别指导, 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3、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1)出示句子:“林子里有不少鸟。 ”父亲喃喃地说。父亲为什么要“喃喃”地说?(喃喃, 象声词,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2)父亲对鸟的熟悉和了解, “我”有何表现?出示句子: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教师提问:“茫然” “凝神静气”是什么意思?指名通过表演进行理解。(3)出示句子:父亲指着一棵树的树枝对我说:“看那里, 没有风, 叶子为什么在动?”教师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后, 教师明确:说明父亲观察仔细, 对鸟十分了解。 (板书:看
10、 鸟动)(4)出示句子:“还有鸟味。 ”父亲轻声地说, 他生怕惊动了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在说这些话时, 会有什么样的动作、表情、语气?(组织学生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你闻过鸟味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汇报)6 / 8教师引导, 此时的“我”又有什么表现呢?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反馈, 教师明确:“我”只闻到有浓浓苦味的草木气, 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说明父亲对鸟了解。 (板书:闻 鸟味)(5)出示句子:有。 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 羽毛焐得热腾腾的。这时候, 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地闻, 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父
11、亲告诉我树林里为什么会有鸟的气味, 说明这都是由于父亲长期观察和亲身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是父亲爱鸟的具体体现。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读父亲的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6)出示句子: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被猎人打中。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既有对鸟飞离树枝的喜悦, 又有对鸟被猎人打中的担忧。(7)出示句子: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说说“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也是一个爱鸟的孩子。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思考: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学生交流汇报)朗读体会这句话所表达出的“我”也爱鸟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通过
12、紧紧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爱鸟”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让学生掌握边读边思考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三、朗读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我”的对话, 在反复朗读中体会父亲对鸟以及大自然的热爱。2、读一读“我”的表现, 想一想, 写“我”的表现的目的是什么?(1)学生读“我”的表现。(2)教师引导:为什么要写“我”的表现?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突出父亲对鸟的了解。3、教师提问:学习这篇课文, 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7 / 8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1)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2)指名说一说, 教师相机板书:爱鸟、护鸟。【设计意
13、图】通过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父亲是个爱树、爱鸟的人, 他喜欢鸟的叫声、会闻鸟的味道,了解鸟的生活习性。让我们也关注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关心它们, 爱护它们,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起和谐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五、巩固训练打开“阅读训练-父亲、树林和鸟 ”,一起来闯关吧!板书设计26 父亲、树林和鸟看 鸟 动闻 鸟 味 爱鸟停 鸟 歌 护鸟知 快活与危险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缩句。1、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2、我只闻到有浓浓苦味的草木气。答案:1、我望着父亲。 2、我闻到草木气。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课时, 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把课文读顺、8 / 8读通、读正确, 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思考”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 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然后教师紧紧抓住父亲爱鸟、了解鸟的主线,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找到重点句反复朗读感悟。但在教学中教师发现, 针对有些句子学生感悟得较深, 而有些句子, 因学生缺少生活经验, 在感悟上不是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句子理解感悟方面的训练,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