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断句和翻译, 经典回放)一、(2014连云港)阅读短文, 完成后面的问题。周 处刘义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 义兴水中有蛟, 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 ,而处 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 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 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 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 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
2、中华书局 2011 版)【注释】陆机(别号“平原 ”)、陆云( 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答案】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 更相庆。【点拨】 断句的关键是要弄清 “俱” “皆谓” “更”的意思, “俱” ,都、一起。 “皆谓” ,都认为。 “更” ,轮番、轮流。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义兴人谓为“三横” ,而处尤剧。_(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_【答案】 (1)义兴的百姓称(他们) 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2)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
3、如果有了志向 )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 传扬呢?【点拨】 第一句要注意关键词 “谓为” “横” “剧”的意思。 “谓为” ,称为。 “横” ,形容词作名词,祸害。 “剧” ,厉 害。第二句要注意关 键词“患 ”“令名” “彰”的意思。 “患” ,担心。 “令名” ,好名声。 “彰” ,显露,传扬。翻译时还要注意“志之不立”是宾语前置句,最后一句是反问句。二、(2014温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游东坡南宋 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 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 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曰“居士亭 ”,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4、。堂东大柳 ,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 桥, 榜曰“小桥” ,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 ,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 ,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 暗井” ,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 ”之句。泉寒熨 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 ,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 ,为一郡之最。(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筇杖:竹枝。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 3 处)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5、答案】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 是为雪堂。【点拨】 “苏公”是人名, 指苏东坡。 “像”指塑像,是名词,而不是动词“好像” 。“乌” “紫”分别形容“帽”和“裘” , “乌帽紫裘”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戴着“乌帽” 、穿着“紫裘” 。“是”是指示代 词, “为”翻译为“是” 。此屋因“四壁皆画雪”而名为“雪堂”。弄懂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断句就容易了。2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 ,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 ,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 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
6、破败,很不如人意。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 ,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答案】 B【点拨】 “布”是名词作动词 ,放置。 “增广”为“扩建”之意。 “为”表示“成为” 。“覆”即盖,覆盖,引申为建造。 “以”是“用”的意思。对“颇败”二字的理解非常关键,必须根据语段中的断句来理解,如果认为破败的是木桥或木屋,则“人意”二字就难以理解了。, 解题技巧)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 )、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例:先帝 /不以/ 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
7、,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又没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 “夫” “若夫”“盖” “且”等。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 ,如“若” “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 “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例: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已而/夕阳在山;中/ 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 “中”是状语,表方位。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可/ 以一战。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
8、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人不知/而不愠;万钟/则不辩礼义/ 而受之。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一鼓/作气,再/ 而衰, 三/而竭。8 “也” “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悠悠乎/与灏气俱,而/ 莫得其涯。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例:其一/犬坐于前。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 像狗一样坐在 (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例:虞山/王毅叔远甫 /刻。(“虞山”是山名, “王毅叔远” ,姓王名毅字叔远, “甫” ,古代
9、对男子的美称。)1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答案。二、文言文翻译:1特殊句式(1)判断句。翻译时要加上“是” 。常见的句式有: 者,也 者, ,也,者也。此外还有“为” “则” “乃” “皆”等表示肯定判断。(2)被动句。文言文里,被动句中的“于” “为”常作介词 ,有“被”的意思。例:则人之食于虎,无怪矣。(3)倒装句。疑问句中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状语后
10、置。如:战于长勺。谓语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4)省略句。省主语:(他们)问所从来,(渔人) 具答之。省谓语: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而竭。省宾语:上使(之,指公子扶苏 )外将兵。省量词:撤屏视之,一(个 )人、一(张) 桌、一(把)椅、一(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 人 使 我 掌 其 北 门 之 管 。郑 国 人 让 我 掌 管 他 们 的 北 门 的 钥 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 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
11、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夫战,勇气也” , “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 “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都可省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我从而师之 ”, “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 ,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12、、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名题强化)一、(2014江西)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精骑集序秦 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 负此自放 ,喜从滑稽 饮者游,旬朔之间 ,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 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 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 读齐史,见孙搴 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 “经” “传” “子” “史”之可 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 为若干卷,
13、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惩戒。曩: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 寻几次。 搴:读 qin。勒: 编。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 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 /十一二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辄(立即 ,就 ,便) (2)比(等到)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 (把“三千”和“数万”翻译为“少量”和“众多”也可。)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
14、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 。后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或“长而善忘” 。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1)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愿用功学习。(2)要注重后天的努力 ,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智慧提升自我。(3)学习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二、(2013南京)阅读文言文, 完成题目。久而俱化宋 洪迈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予得双雁于衢 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 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 独无俦 。因念白 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 处。始也 ,两下不相宾接
15、,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 如是五日 ,渐复相就。 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久之 ,雁不自知其为雁 ,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 上书,以谓圣功远被 ,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选自容斋随笔)【注释】衢(q):指衢州。 扰:顺服。块:孤独。 俦:伴侣。 禄东赞:吐蕃酋长。被:遍及。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 /宾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 /呼鹅为舒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
16、面句子。如是五日,渐复相就。(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三、(2012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题目。【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
17、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 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 ,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 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 视犬如亲。(选自北史 孝行传 张元)1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 / 即收而养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2)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四、(2014丽水)阅读文言文, 完成题目
18、。郑 絪 刘瞻之先 ,寒士也。十许岁 ,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 歇马 亭,俯瞰山水。时雨 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 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 绝,染翰尚湿。絪大 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 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 予 ,辄有寓题。 ”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 馔 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 ”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 优壮。凡再 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 级。(选自太平广记
19、)【注释】絪:念 yn。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荆部商山:地名。概:景象。起:启发。馔:念 zhun,食物。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刘景(景) 十八九,絪为御史,郑絪(絪)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时南北无行人/ 左右曰/ 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4 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 ,本文以“郑絪”为题 ,应属于哪一类?(C)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5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 完成考点跟踪突破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