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号与系统,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理念,教材选用,课 程 标 准,一、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研究信号和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要求掌握最基本的信号变换理论,并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分析方法,前继课程,后续课程,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只要和IT行业有关的工作都要涉及到本课程的内容,二、课程理念,理论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应用,减少传统信号与系统教学中繁琐的公式推导,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教学难点进行图像强化,加深印象,有助于知识理解。,依托校内实验基地,完成学生知识、素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教
2、中学,在学中作,实现教、学、做完美统一。,实验课引入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实验比重,并引入MATLAB仿真,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 (2)掌握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 (3)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目标 (1)牢固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 (3
3、)掌握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 基础。,2能力目标 (1)具备对简单信号进行处理的能力; (2)具备对通信小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 (3)具备优化系统的能力。,3素质目标 (1)沟通能力与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具有创新精神; (3)养成正确的仪器设备使用习惯; (4)培养科学态度、严谨工作作风、良好职业道德。,本课程研究确定性信号经线性时不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 从时间域到变换域; 从连续到离散; 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空间描述。以通信和控制工程为主要应用背景,注重实例分析。,四、课程内容,五、课程实施,1、课
4、时安排,2、教学组织,考勤,知识点复习,课程导入,讲授,互动讨论,学生练习,再练习,任务下发,学生讨论,方案确定,方案实施,总结修改,考核,学生分组,考勤,指导,监督,学生实验,互动 讨论,仿真 演示,多媒体,讲授,教学方法,3、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手段,4、考核方法,信号与系统的预备知识 20分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50分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分析30分,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1年郑君里等编著的信号与系统(第三版)。该教材入选“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已连续印刷6次,发行数万册,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高校信号与系统教材。很多高校以该教材建设精品课程。选用高校涉及
5、综合性、理工科、师范类、农林类、海洋科学等高校,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范围。,六、教材规范、选用,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参照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承担的教学研究项目的成果)。,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二、绪论案例-文化素质教育,信号与系统-绪论说课,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一、绪论-课程标准解读,烽火通信1,击鼓传令1,旗语2,古老通讯方式烽火、旗语、击鼓传令等,二、案例-文化素质教育,近代通讯方式:电报、电话、无线通讯,Morse电报,一台老式人工电话交换台,手工电话接线员正在通过拔插电话交换板上的电线接驳电话。,现代通讯方式:计算机网络通讯、视频电视传播、卫星传输、移动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