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 ( 必修三 专题三、四、五单元测试题 )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2、若舟车之有两轮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据此(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4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519 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作出
3、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不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 D “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6陈独秀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司卜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民主共和可以安稳”的前提条件是A、推翻袁世凯统治 B、反对尊孔读经 C、进行思想文化革命 D、发展民族工业71912 年 5 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
4、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81919 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C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9 “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
5、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101918 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11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
6、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1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组合,正确的是(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孔子改制考主张君主立宪制敬告青年倡导民主和科学庶民的胜利传播马克思主义A BC D13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
7、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14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B C D1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 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 1919 年开始已酝酿了 30 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C中美政治理
8、念趋向相互认同 D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中国人的国际视野16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说,自 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这里的“最基本之原始动力”是指A顺应世界潮流 B拯救民族命运C启蒙国民思想 D走向民主共和17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 ”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
9、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18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19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 ,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 ,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C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
10、中华独立20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21.1992 年 5 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 )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
11、221927 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从中可表明( )A认识到中国革命的重心应转向农村 B农民有检验革命党派和革命同志的决定权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中国革命应当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3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 ,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A七届二中全
12、会,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2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有( )领导力量问题 主力军问题 革命道路问题 战略步骤问题A B C D251978 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 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谈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2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下列
13、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27“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92 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给这句民间谚语赋予了时代精神而传遍神州,家喻户晓。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A B C D28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理论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
14、体化。 ”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 )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采用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 B C D2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8 年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
15、断成熟30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那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31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的共同特征是( )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代表最广
16、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 B C D32 1992 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33漫画“冠小架子大”寓意深刻。它严重违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原则(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社会的发展方向 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4 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D
17、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35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了红岩 创业史 雷锋之歌等优秀文学作品。这说明( )讴歌革命和建设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题 “双百”方针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二为”方向规定了文学创作的主题 “鲁迅文学奖”的设立推动了文学创作A B C D3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二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 年的县花一现和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
18、因素之一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37.某同学的爷爷讲:“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主要是指(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文革”十年 D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38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第四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19、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392013 年 12 月 2 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在 14 日 21 时 11 分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重大进步。下列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升空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成功40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 1 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 B
20、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二、非选择题(20 分)41.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经历了从“向西方学习”到“走自己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辱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且一浪高过一浪。材料二 1912 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21、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材料三 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材料四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小题共计 8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C B D C D B D B1
22、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B C D B A D D D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C D A D C C B D C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D A D C A B C A A C二、非选择题(20 分)41.(1)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具有阶段性和逐步深化的特点。(5 分)(2)提出三民主义的革命理论;发动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 分)(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 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 分)(4)中共十五大。(2 分)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