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湖 南 省 株 洲 市 第 二 中 学高 一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2、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1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 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B 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C 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D 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
3、子以贵不以长。”为维护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西周实行了(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3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分封制遭到破坏B 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C 周王室已经衰微D 楚庄王图谋周镇国之宝4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拥有天下独尊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A 承袭传统文明B 进行制度创新C 突出个人功业D 厉行君主专制5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
4、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主管皇帝家族事务,卫尉主管宫门屯卫。这些举措体现的核心政治理念是( )A 唯才是用B 天下为家C 分权制衡D 天下为公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 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朝灭亡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诸侯而爆发C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电视剧汉武大帝播出后,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时采取了“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的措施,对这一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朝廷分内外朝B 尚书被中书取代
5、C 三公九卿决策D 将相权一分为三8下列选官制度中,允许文人自主报名、应考,中央择优录取的是( )A 察举制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B 恩荫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9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A 瓦解宗法体系B 防止地方势力膨胀C 健全地方行政机构D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10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 )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11今天我们国家共划
6、分为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 汉朝的刺史B 唐朝的三省C 元朝的行省D 明朝的三司1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 地位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C 逐渐成为了法定决策机构D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13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 -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
7、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14古代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曾经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么黯淡。”与以上话语或有关联的一项古代雅典的措施是( )A 陶片放逐法将野心家放逐B 以部落抽签的方式组成五百人议事会C 给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D 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15有人指出,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
8、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16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这表明罗马法( )A 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私法已见端倪B 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 以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 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17“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千差万别。”以上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9、。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 )A 习惯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十二铜表法18公元 2 世纪的罗马法中规定:“奴隶处于主人的支配下。主人对奴隶拥有生杀权;而且所有通过奴隶取得的东西,均由主人取得。”但在此律文后,罗马法继续明确规定:“但是在今天,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注重保护平民的利益B 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C 蕴含着自然法的理念D 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19请仔细审阅下表,通过下表你能看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分类标准表现形式立法方法权利主体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名称成文法不成文法公民法长官法人
10、物物法诉讼法公法私法自然法公民法万民法A 博采众长B 崇尚公平C 影响长远D 体系完备20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D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21下表据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据该表概括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时间 结果1832 年以前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数是贵族1832 年 中产阶级获得选举权1
11、867 年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1872 年 施行秘密投票1884 年 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1918 年 男子 21 岁、女子 30 岁获得选举权1928 年21 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A 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B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C 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D 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22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A 都对议会负责B 都是政府首脑C 都可解散议会D 都有固定任期23美国国土安全部 2017 年 2 月 4 日发布声明称,根据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 3 日作出的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
12、令。国土安全部将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A 分权与制衡B 邦联制C 两党制D 代议制24有人曾评论: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其实是同一原理。这种说法( )A 正确,道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B 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D 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25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B 总统可否决国会立法C
13、 最高法院大法官可终身任职D 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26“她”跌跌撞撞,蹒跚而来,但却取得了胜利,并走进了近代欧洲大陆代议制民主的行列,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这里的“她”应是( )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美国27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和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它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B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C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D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
14、功改造28某部历史记录片有这么一段解说词:“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事实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 70 多年,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下面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 历史在曲折中发展前进C 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D 法国人民反对共和政体29以下哪句话最能恰当形容德意志帝国所建立的政治制度( )A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专制与革命的循环,能有效的控制控制者”B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
15、影响”C “我们国家人民的幸福和政治精英的睿智在于他们总是恰如其分的达到某种平衡。”D “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从而将权力彻底驯服。”30“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 专制主义色彩B 军国主义色彩C 民族主义色彩D 民主主义色彩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31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
16、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杜
17、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三 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框密院是 16 世纪上半叶都铎王朝所设立的政府机构,其职责在于为君主出谋划策并协助君主处理政务,1688 年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从君主专制国家向贵族寡头制国家转变,君主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而必须依照议会通过的法律来统治国家。政体的变化为内阁摆脱萌芽状态走向公开化与合法化提供了良机。与此同时,内阁也逐渐完成了从君主御用咨询决策机构向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的过渡。内阁的公开化、正式化以及内阁与议会、政党的关联,使得内阁的合法性逐渐增强。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
18、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明代所设内阁与英国近代内阁之间的异同。32民主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共同愿望和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雅典国家机构权限相互交叉,公职人员的权限也部分交叉,因此,恩格斯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其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
19、职人员的任期均限定一年既然雅典人被少数名声显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 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 年内,以及此后每 10 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众议员人数以每 3 万人选出 1 人为限,但每州至少应有众议员 1 人。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 2 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
20、6 年,每名参议员有 1 票表决权。1820 年第 19 条修正案: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并对雅典民主政治进行评价。(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雅典的民主和近代美国的民主有何异同。2018-2019 学 年 湖 南 省 株 洲 市 第 二 中 学高 一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历 史 答 案1C【解析】材料中的内容表明夏启、商汤、盘根、周武王都表明自己行为合“天义”,是代表上天的意志行事,借助上天来宣传自己合法性和权威,因此表明了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B 项中政权控制神权不符合材料和
21、史实,故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武力强化统治,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指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其特点典型地体现在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上。这些制度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有很大的区别,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也有差异,在中闰古代政治制度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有以卜特点:从内容上看,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融为一体,将“家”和“国”结合起来。血缘关系既是家族内财产分配的依据,也是国家权力分配的标准,“立长不立贤”是其典型的特点,虽然有利于国家和家族的稳定,但是不利于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
22、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最基本的原则。这不仅体现在权力的分配上,也体现在社会关系卜。嫡长子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体现出了原始社会父权思想的痕迹,也对我国以后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礼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政治体系,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成熟。分封制以宗法制为 4 本原则,宗法制维护了分封制,周礼的内容以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日的,三者之间互为表里,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差别,第一,在周王朝初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传播中原先进的文化;第二,在周王朝后期,由于诸侯力量逐渐增强,血缘关系逐渐疏远,逐渐形成厂诸
23、侯争霸的格局,形成了中国几百年的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第三,周工朝灭亡后,分封制和宗法制虽然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宗法观念已经深植中华文化中,甚至影响到现在,重视血缘亲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C【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核心特点,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继承矛盾问题,C 正确。A 是原始社会首领继承制度,B 是地方制度。是宗法制外在表现。郡县制是地方制度,D 错误。3A【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楚王对周王权力的觊觎,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A 正确。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不是材料体现出的实质问题,B
24、错误。周王室的衰微不是材料本质问题反映,C 错误。楚庄王图谋周镇国之宝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4D【解析】皇帝制度最大特点皇权高度集中,实行皇帝制度主要是实行君主专制,D 正确。承袭文明不符合秦始皇实行皇帝制度目的,A 错误。制度创新不是根本目的,B 错误。突出个人功业不是秦始皇设立制度主要目的,C 错误。5B【解析】材料中“三公九卿”掌管的都是皇室的内部事务,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理念,B 正确。材料中皇室官员不是唯才是用,A 错误。分权制衡不是秦朝政治特点,C 错误。天下为公不符合秦朝专制制度特点,D 错误。6C【解析】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
25、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 项正确。A、 B 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论证郡县制的作用,因此排除 D。7A【解析】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成立了内朝,三公九卿成了外朝,形成了中外朝制度,A 正确。汉代没有实行三省六部制度,B 错误。三公九卿不是负责决策,属于执行机构,C 错误。将相权一分为三是隋唐三省六部制度,D 错误。8D【解析】“自主报名、应考”是按照考试成绩录取的选官制度,应该是科举制,D 正确。察举制是按照品德选官,A 错误。恩荫制是指因
26、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故 B 项错误。九品中正制是按照门第选官,C 错误。9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避亲”就是防止形成家族势力和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宗法制在我国古代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故 A 项错误; “避亲”制度不是地方行政制度和监察制度,故 CD 项排除。10D【解析】根据材料中“宰相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看出,宰相仍能制衡皇权,故 D 项正确;A 不符合宋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不属于中央集权问题,排除 B;材料主要说明宋朝宰相仍能制衡皇权,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宰相李沆认为不
27、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11C【解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开创了我国省制度开端,C 正确。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官员,A 错误。三省是唐朝中枢机构,B 错误。三司是明朝地方制度,D 错误。12B【解析】A 项是科举制度;内阁地位虽有变化但始终是皇帝的咨询机构,职能基本未变,B 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C 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地位虽有提高,但是并不能正式统率六部,D 项错误。13D【解析】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本题选 D 项。A 项说法错误,民主具有阶级属性,并非所有居民都可享有民主,雅典民主改革中将妇女、
28、外邦人、奴隶等排除在外,只有成年男性才能享有民主;B 项说法与本题材料主旨不符;C 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另外在雅典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14C【解析】伯利克里实行观剧津贴,这一措施有助于“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的解决,C 正确。A 和 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措施。C 是梭伦改革措施。1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惩罚”,反映的是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B 项材料并未反映。D 项说法本身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16A【解析】从材料中罗马法
29、的内容可知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A 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A。B 项是其阶级实质,材料没有反映;C 项表述错误,罗马法成熟的标志是民法大全;D 项是其作用,这三项均与材料强调罗马法的特点不符,排除 BCD 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特点17C【解析】材料中说明公民法不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为此,在罗马帝国形成过程中实行了万民法,C 正确。习惯法是共和国时期实行法律,A 错误。公民法是材料中不适应的法律,C 错误。十二铜表法是按照法律形式分类的法律,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18C【解析】“任何罗马市民和其他一切受罗马国家权力管辖的人均不得过分和无故地虐待自己的奴隶
30、”体现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属于自然法的思想。C 正确。罗马法并不是保护平民的利益,A错误。形式主义特征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 错误。19D【解析】表格中从法律表现形式、立法方法、权利主体、调整对象以及适用范围,说明罗马法体系比较完备,D 正确。博采众长不符合材料表格, A 错误。崇尚公平表格信息无从体现,C 错误。影响长远表格没有体现,C 错误。20C【解析】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后,国王尽管“统而不治”,但仍保留“媾和与开战”等名义权力。故答案为 C 项。英国光荣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使国王的权利受到限制,但并未完全剥夺国王的权利,
31、排除 A 项;题中“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表明国王已不可能专权,排除 B 项;18 世纪中叶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内阁不对国王负责,排除 D 项。21A【解析】图表中 18321928 年间,英国享有选举权人群范围的逐渐扩大的历程反映了其民主进程渐进性的特点,故 A 项正确; B 项无法反映 18671928 年间的发展趋势,故排除;表格不能说明英国实现了选举权的平等,故 C 排除;政治经济发展结果是原因,不是特点,故 D 项错误。22B【解析】美国总统特朗普负责行政权,有组织内阁权力,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属于内阁首脑,B 正确。美国总统不对议会负责,A 错误。美国总统不能解散
32、议会,C 错误。英国首相没有固定任期,D 错误。【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区别政体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民主共和制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国王;世袭 总统;间接选举,任期制国家元首地位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军权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政府产生方式 选举 总统任命,议会通过国家元首、议会、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政府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对议会负责,相互制约与监督23A【解析】据材料可以知道美国总统权力受到联邦法院制约。1787 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33、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体现出分权制衡的特点,A 正确。邦联制是美国独立之初政治体制,B 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两党制问题,C 错误。代议制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 D 错误。【点睛】美国共和政体体现的政治理念(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3)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24B【解析】中国的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属于单项制衡,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属于 双向制衡,故 B 项正
34、确。二者不是同一原理,A 错误。西方三权分立是独立的,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C 错误。此种说法不妥当,没有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错误。25A【解析】题干的意思是美国政治体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具有民主性,结合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可知,规定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故 项正确; 是三权分立特点;不具有主权在民特点;属于管理体制的变化,故排除。26A【解析】从材料“跌跌撞撞,蹒跚而来”可以看出该国共和制的确立是艰难曲折,故选 A。BC 项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保留有君主;D 项本身就不存在君主制的传统,因而谈不上“破灭了君主复辟帝制的梦想”。考点:走向共和的艰难历程点评:法国走
35、向共和曲折艰难。从 1789 年大革命开始算起,到 1875 年宪法的确立,法国政局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各种政体类型轮番在政治舞台上演,体现了法国各种政治力量的实力的此消彼长。法国 1875 年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制,为了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通过了“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宪法修正条文。27C【解析】根据题干所示“(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正说明了法国革命过程的曲折历程。故项正确。材料没有分析法国民主政治缺少民主基础,错误。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材料没有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错误。
36、【点睛】每次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都少不了法国。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大国,它的民主化进程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我们要格外清楚法兰西共和的曲折道路,明确它曲折的原因,以及曲折的过程,最终导致了什么样的影响。要有一个系统的总结才能全面地回答这一类问题。28D【解析】“事实恰恰相反,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说明法国实行共和制是历史的必然,正确。“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说明法国民主政治道路的曲折,正确;“一票共和”体现出法国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错误,符合题意。29B【解析】德意志帝国所建立的政治制度是典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以议会粉饰门面,实际上是专制主义,
37、正确。是英国代议制特点。和是共和制的特点,不符合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排除。【点睛】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30A【解析】材料说明德意志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和宰相都受命于皇帝,体现出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正确。军国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不符合材料主旨,和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31(1)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秦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主要差别:官员选派标准
38、、对地方的控制、皇权是否高度集中(2)同:都曾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咨询机构;都曾经历了非正式的发展过程。异:性质:中国内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权力大小:中国的明代内阁只拥有票拟权,是皇帝的随从机构、英国的内阁则拥有国家的行政大权;任免方式:中国明代内阁凭皇帝喜好、英国责任内阁由议会民主产生;影响:中国内阁加强了君主专制、英国的内阁限制和削弱君权。【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结合所学可知是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依据材料一和秦朝政治制度从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县制度回答;第二小
39、问依据所学从官员选拔、控制地方以及权利是否集中回答。(2)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以及材料三“内阁并非英国统治阶层为适应新形势而设立的一个新机构,而是从枢密院中派生出来的”从内阁来源和发展历程回答;不同点依据所学从性质、权力大小、任免方式以及影响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
40、业而准确。32(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主体意识、共同地域和血缘的公民团体、范围狭隘、方式随意评价:开世界民主先河、促进文化事业等的大繁荣和发展、借鉴和渊源(2)异: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奴隶制民主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持续性和改革力度不同;同: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原则;都有一定的弊端【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凡公民都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归纳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以及公民主体意识;依据材料二“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从范围狭隘以及方式随意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政治以及文化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从民主政治性
41、质、发展力度以及民主政治形式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从民主原则以及弊端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提取历史材料关键信息需走出的几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要注意记录者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史实或观点。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必须要对材料反映的信息进行取舍,把无关的、无效的信息删除,保存有价值的信息;或把繁杂的内容加以精炼,选取最能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三是不能深入理解材料信息的本质。要注意系统地、深层次地对材料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的本质。四是不能将材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要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