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 青 海 省 西 宁 市 第 四 高 级 中 学高 三 上 学 期 第 三 次 模 拟 ( 期 中 ) 考 试历 史 ( 文 )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2、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罗马法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A 强调对公民的人文关怀B 个人权益受到严格限制C 关注对个人利益的保护D 注重规范社会公共秩序2雅典法律的格式均以“会议与民众决定”的字样开头;每位公民被
3、授予公民权或公职者,就职的时候,都要宣誓“保护法律,忠于法律”。这些做法主要体现出( )A 法律在公民心中威严神圣B 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C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 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3在世界上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确实相当特别,它形成了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出现“民众的政治”,但由于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民众的政治”在希腊城邦的内乱中寿终正寝。材料意在强调古希腊民主( )A 因自身缺陷而消亡B 导致古希腊内乱C 易导致权力的滥用D 是少数人的民主4回顾 1719 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
4、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5英国史的作者指出,英国的“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流血冲突 B 解决了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C 国家实际权力转移到了议会手中 D 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6在 1906 年,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
5、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少尉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C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D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719 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 ”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 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B 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C 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D 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816 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
6、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 地处海陆交通要冲B 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 率先探索新航路D 居欧洲商业中心地位9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 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0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
7、399 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B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11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 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 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12“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
8、作。”他们的做法( )A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B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D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材料二 1911 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
9、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王照莹实施受挫原因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评述“双重分权”机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具体表现,并分析造成中国与美国实施结果截然相反的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
10、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一一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两个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
11、结合。)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核心是将“因信称义”发展为“先定论”(或“预定论”)。他认为信仰只是得救的精神条件,是否得救是由上帝先定的,上帝在创世以前,即预先选定一些人得救,和决定一些人沉沦。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事业的成功与否:成功者得救,成为选民;失败者不得救,成为“弃民”。这种预定论是加尔文神学体系的基石。他批驳教会“财富使人陷于罪恶,不能得救”的说教,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首先全体信徒选
12、出教会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然后长老监督牧师,共同管理教会;从各地区到全国进行分层选举,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相比有何发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1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哥伦布是马可波罗游记的痴迷者。他不仅相信地球是圆的,而且深信马可波罗描述的金山(中国杭州)在地球的另一端,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约4500 公里即可到达日本(实际的直线距离近 2 万公里)1492 年 4 月 17 日,西班牙国王的代
13、表与哥伦布签订协议,4 月 30 日国王发布授衔令。两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如下:(1)哥伦布有权担任他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统帅(或海军上将),有权在今后享受“唐”(Don,贵族称号)的尊称,其后继人永远享有这种称号。(2)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发现的陆地或海岛的副王或总督,对新发现土地上的每个官职他可以提候选人,由国王任选其一。(3)在所发现地区由生产、挖掘和交换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 1/10,并且一概免税。如果哥伦布同意,他有权投资一切远征或远航费用的1/8 并因此享有 1/8 的收益。通过协议,哥伦布从国王处取得了一系列特权。1493 年,哥伦布首航美洲
14、成功,在回欧洲途中,向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最强大有力的君主:由于发现了如此友好、如此众多的居民和这么多的土地,整个基督教王国都应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无需用多大努力就能使这些人皈依神圣的信仰;而这些土地充满着如此多的我们非常需要的物品,所有的基督徒都将从中获得安适和利益。材料二 在哥伦布西航美洲 40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哥伦布显然具有某种超出其历史真实存在的偶像般的意义。”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惊人一致的看法是: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新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临近哥伦布到达美洲500 周年时,第三世界,特别是拉美的一些学者和人民对推崇哥伦布等的言
15、行变现了极大的反感。甚至有人认为 1492 年的行动是“最邪恶、最不道德的行动”,对 1492 年事件的任何纪念都是错误的。(1)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带着哪些动机开始西航行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哥伦布航线会有不同的评价? 2019 届 青 海 省 西 宁 市 第 四 高 级 中 学高 三 上 学 期 第 三 次 模 拟 ( 期 中 ) 考 试历 史 ( 文 ) 答 案1C【解析】材料中讲述了妇女财产权的问题,可以看出罗马法对财产权十分重视,不管你是何阶级何性别,都受到保护,体现出法律对于个人利益的保护,故 C 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个人利益保护,不是人文关怀,故 A 项
16、错误;B 项中严格限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论述的是个人利益不是规范社会秩序,故 D 项错误。2A【解析】材料中说明公民就职要面对法律宣誓,体现出法律之上理念,说明法律在公民政治中重要地位,A 正确;法律注重保护私有财产属于法律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公民大会的权力范围,C 错误;材料说明公民参政要对法律效忠,不是积极参政,D 错误。3A【解析】从材料“它不提供集中的权力”,说明雅典民主自身存在缺陷,而正是这种缺陷导致该制度难以为继。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所述为雅典民主制度在内乱中消亡,但没有说明内乱的原因,排除B 项;材料所述为该制度的缺陷对其最终的影响,排除 C 项;D
17、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本题材料中“不提供集中的权力”,是指雅典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这种体制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是导致雅典城邦最终消亡的重要原因。据此确定正确答案。4A【解析】1719 世纪,欧美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 ,而中国却在强化君主专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反差是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故 A 项是根源;B 项不是根源,是反差的反映,故错误;A 项是欧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因之一,故错误;D 项叙述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根源”。 “根源”即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般从经济角度考虑。5D【解析】根据题意及关键词“是不流血
18、的”可知, 作者认为“光荣革命”的“光荣”在于议会通过和平方式掌控国家政权,D 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了流血冲突,光荣革命只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A 错误。光荣革命并未解决英国国王和议会间的矛盾,B 错误。材料中作者的意思是指光荣革命的手段方式“光荣”,并非指权力的转移,C 错误。6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队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 C 项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 A 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D 项错误
19、。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即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而是侧重于工业革命的积极作用,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是对材料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文明【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
20、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8C【解析】从诗中“大海,在这里才开头”的“ 开头”二字,可以分析出表述的是航海一事,再者材料反映的是葡萄牙诗人的赞美祖国的诗,由此可以判断是探索新航路。C 项正确。ABD 项都不是他引以为豪的事情。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 表现9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欧洲的海外扩张和开辟新航路的“ 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其根本性因素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大,选项 D 符合题意;而其余三个选项 ABC 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
21、析】根据材料中的“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说明雅典的主流思想是信仰神的存在,人文精神还没有占据主流。故答案为 B 项。材料反映的并非“多神崇拜”,排除 A 项;C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1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他倡导君主立宪制,这说明他不反对君主制,故可排除 A;欧洲的启蒙思想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不会主张消灭私有制,故排除 B;依据材料意思可知,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强制工具,即主张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故选 C;D 项的说法明显与材料意思相冲突,故排除 D。12A【解
22、析】材料中科学家们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语言写作,能够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普通民众,故 A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发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是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不是 17 世纪的科学革命,故 A 项错误;经历过宗教改革后的西欧,宗教上已经普遍采用本国语言,因此采用本国语言而不用拉丁语写作,并不影响西欧民众的宗教信仰,故 C 项错误;只是写作语言的变化并不能意味着科学革命就能够持久成功,故 D 项错误。13(1)内容:1787 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最高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联邦政府提名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23、以此实现“双重分权”的“复合民主制”。评述:确保联邦政府享有国家主权及最高国家权力,有效地防止政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各州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有效防止了专制,维护了政治稳定,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2)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该法借签英国1787 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蓝固,民众的民主宪政意识的淡薄;资产阶级革的者“因人立法”,自身存在较大的缺陷;袁世凯等当权者的不断破坏;帝国主义列
24、强的阻挠破坏【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可知为联邦政府的权力构建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的;根据材料一“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措施是制定1787 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但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第二问小评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联邦制下确保了联邦政府的权威,维护了国家统一;各州所获得的自主性,有利于地方的创造性;“三权分立”则有效防止了专制,维护了民主等方面评述即可。(2)第一小问说明,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强调主权在民,采用立法
25、、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等方面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中国方面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此外,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众民主宪政意识的淡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自身存在较大的缺陷、袁世凯等当权者的不断破坏等方面思考作答。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美国民主共和制、中华民国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
26、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14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角度一: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体现了精神方面的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二: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享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三: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即科学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从,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不仅激
27、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冲破了自然对人类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角度四: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兴起和发展,通过技术革新,使工业布局摆脱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物质方面的进一步解放。总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根据“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得出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
28、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根据“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得出观点:近代欧洲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使人们享有了一定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根据“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得出观点:欧洲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即科学革命),破除了迷信和盲从,对自然规律的重大发现不仅激起了人们探索社会规律的热情,也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冲破了自然对人类的束缚。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15(1)发展:发展了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29、”思想;提出先定论;论证世俗生活的合理性;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体制,确立民主教会组织形式。(2)影响:鼓励发家致富和个人奋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或成为尼德兰革命和英国清教徒运动的旗帜)【解析】(1)根据材料提到,将“因信称义”发展为“ 先定论”(或“预定论”)他在瑞士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民主教会组成地区教会和国家教会。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与马丁 路德相比有何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思想、阶级方面分析其历史背景:文艺复兴促使人们质疑天主教会的权威,要求宗教改革呼声高涨;资本主义
30、经济发展,工商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新的教会。(2)根据材料提到,他认为财富是上帝恩赐的,是人获得成功得救的标志。他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加尔文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发家致富和个人奋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进一步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宗教改革 加尔文宗教改革16(1)动机:探索到东方的新航线;为自己和后继人赢得爵位;谋求政治权益;求得经济利益;传播基督教。(2)原因:时代不同;立场不同;现实政治的需要【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哥伦布有权担任他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统帅(或海军上将)这些土地充满着如此多的我们非常需要的物品,所有的基督徒都将从中获得安适和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探索到东方的新航线、 赢得爵位、 谋求政治权益经济利益 、传播基督教等方面指出哥伦布带着哪些动机开始西航行动。(2)本题依据材料二“哥伦布显然具有某种超出其历史真实存在的偶像般的意义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新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对推崇哥伦布等的言行变现了极大的反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时代不同、立场不同、现实政治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为什么对哥伦布航线会有不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