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80455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5单元 祭十二郎文 训练-落实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 础 巩 固 层 次 ( A)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比(等到)得软脚病辍汝而就(接近)敛不凭(凭借)其棺B不省所怙(依靠)遽(突然)去吾而殁使者妄称以应(应答)之耳C其又何尤(怨恨)抱无涯之戚(忧伤)吊(抚慰)汝之孤与汝之乳母D远具(准备)时羞止(停止)一岁既(既然)又与汝就食江南【解析】 A 项, “比”解释为“近来” , “就”解释为“就职上任” , “凭”解释为“临” ;B项, “应”解释为“应付” ;D 项, “止”解释为“留居” , “既”解释为“不久,后来”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止一岁,请归

2、取其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A/B/C/D/【解析】 指示代词“那、那些” ;人称代词“你的” ;副词,表反问语气;连词,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人称人词“他、他们” 。【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双音节词,其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几何不从汝而死也B又可冀其成立邪C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D未可以为信也【解析】 A 项,古义,过不了多久;今义,数学领域的一分支。B 项,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

3、筹备成功,开始存在。D 项,古义,把当作是;今义,认为。【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C左右欲刃相如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解析】 D 项是名词作状语,A、B、C 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B惟兄嫂是依C其又何尤D技经肯綮之未尝【解析】 A 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项为宾语前置。【答案】 A阅 读 提 升 层 次 ( 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导学号:46162065】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

4、闻讲左氏春秋 ,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

5、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 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

6、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

7、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 “国嗣”和“天下”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之间应断开,排除 B、D 两项。 “光在并州闻而继之”的意思是“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项。故选 A。【答案】 A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氏春秋 ,简称左传 ,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

8、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 “甫冠”指刚刚 20岁。古代男子 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 “豆蔻” “耄耋”等。C “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 “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 ,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项,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好。【答案】 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

9、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 “设譬引喻”错,且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答案】 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译文: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

10、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译文: 【答案】 (1)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得分点:“制”“籴” “纾”)(2)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得分点:“向” “春秋鼎盛” “遽”)【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为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 ,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就明了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离书。

11、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等,这年他刚二十岁。他生性不喜欢华丽奢侈,在庆贺考中进士的闻喜宴上唯独不戴花,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听从庞籍的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以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说是自己的责任,但没有

12、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登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贤良。(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进贡一种奇异的野兽,说是麒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吉祥的征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 ,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为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可皇

13、位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写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上奏:“我过去在并州任通判,所上的三个奏章,希望陛下果断地大力实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竟然接受了。 ”皇上说:“这有什么害处,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

14、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促之间,拉拢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过去定策国老 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奏章送到中书省。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不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一寸长的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天下人没有敢违背的。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 ”不久,仁宗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太子之位,到了一个月,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英宗果然接受了

15、命令。语 言 表 达 层 次 ( C) 10请将下面的长单句改为三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导学号:46162066】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且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的韩愈的作品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解析】 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出主干成分,然后将附加成分展开成为分句即可。【答案】 韩愈在中国散文史上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还被后人称为“百代文宗” 。他的作品祭十二郎文流露出的悲恸之情催人泪下。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关于校园安全的各项规定已经相对

16、完善,_。落实的深度,要求建立起切实完备的校园安全责任落实机制,_,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以事后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落实的速度,要求对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置。彻底改变校园安全责任高举轻放、安全意识“举重若轻”现象,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安全重于泰山” “生命高于一切” ,_,要用行动去落实。 【解析】 通读语段可知,第一句是对整个语段的概括。根据下面的内容,可知第处应填“所需要的只是落实的深度和速度”等相关内容。根据“而应建立事前防范机制”可知,第处应填“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责任追究”等相关内容。根据“要用行动去落实”可知,第处应填“不能仅停留于口号”等相关内容。【答案】 所需要的只是落实的深度和速度 不能等到事故发生才进行责任追究 不能仅停留于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