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80340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版生物新同步课堂人教版必修一期中综合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期中综合检测( 二)(满分 100 分 时间 60 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染色体B原核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细胞中含有核糖体C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D原核细胞的 DNA 分布于拟核,真核细胞的 DNA 分布于细胞核解析:选 C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在拟核中只有裸露的 DNA 分子,真核细胞中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原核细胞的 DNA 主要分布于拟核,细胞质中的质粒也是环状 DNA 分子;真核细胞中的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2、也有分布。2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 4 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B实验者若选用目镜 15和物镜 40组合观察,则像的面积是实物的 600 倍C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反光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和光圈最大的分别是D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反光镜上有污物解析:选 C 换用高倍物镜前不能提升镜筒,只能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实验者若选用目镜 15和物镜 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或宽是实物的 600 倍;由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说明放大倍数最小,即,用的光圈越

3、大说明需要的光线越多,放大倍数越大,即;若视野中有暗有明,则可能是装片上的物体厚度不均匀。3如图 1 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 2 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 1 表示正常细胞中化合物含量,则 A、B 共有的元素中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图 2 中的 aB若图 1 表示干细胞中化合物含量,则 A 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 2 中的 bC若图 1 表示正常细胞中化合物含量,则 B 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图 2 中的 a,数量最多的也是 a解析:选 D 选项 A,根据扇形图可判断:在正常细胞中 A、B 分别为 H2O 和

4、蛋白质,它们的共有元素为 H、O,而 O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正确;选项 B,在干细胞中 A 为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其中碳含量最多,即图 2 中的 b,正确;选项 C,在正常细胞中,B 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 C、H、O、N,可能还含有 S、P 等其他元素,正确;选项 D,细胞中某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数量不一定也最多,反之亦然,如细胞中氢元素数量最多,但由于其原子量最小,所以其含量仅居第三,错误。4.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其功能是杀菌,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被称为球形蛋白(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溶菌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溶菌酶的基本单位

5、是氨基酸B溶菌酶是由两条多肽链共同组成的C溶菌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溶菌酶的空间结构是体现其功能的基础解析:选 B 由题意可知溶菌酶是蛋白质,因此组成溶菌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观察“溶菌酶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溶菌酶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溶菌酶是蛋白质,因此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体现其功能的物质基础,不同蛋白质的不同空间结构决定了不同蛋白质的特定功能。5根据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 B糖 C磷 酸 D E DNAAA 表示的碱基有五种BE 一般只有一条核苷酸链CD 表示核糖核苷酸DD 表示脱氧核苷酸解析:选 D 据图分析,D 为脱氧核苷酸。A、B、C 为脱氧核

6、苷酸的成分, A 碱基有4 种。DNA 一般为双链。6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中 13 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中 13 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BDNA、RNA、纤维素CDNA、蛋白质、糖原D蛋白质、核酸、糖原解析:选 A 据图分析:图 1 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有 8 种,是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图 2 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有 4 种,又是单条链,为 RNA;图 3 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只有 1种,是植物多糖纤维素或淀粉。DNA 有 4 种基本组成单位,2 条链。糖原是动物多糖。7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下列不属于存在于正常细胞膜上

7、的蛋白质是( )A具有信息转换功能的受体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的载体蛋白C具有识别功能的糖蛋白D具有运输功能的血红蛋白解析:选 D 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部。受体蛋白、载体蛋白和糖蛋白均存在于细胞膜上。8.如图表示一个由 200 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 198 个肽键B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 200 个氨基C200 个氨基酸缩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 582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 3 个 NH2解析:选 C 由题图看出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由一个肽键连接,故含有 199 个肽键。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 201

8、 个氨基。缩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水分子 199 个,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199183 582。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至少含有 2 个NH 2。9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 主要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若某氨基酸 R 基的羧基中的氧用 18O 标记,则在其参与形成多肽时,脱去的水中一定含有 18O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 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RNADR 基为CH 3 和C 3H5O2 的二肽分子中,C 、H 、O 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8125解析:选 A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脱水缩合过程中 R

9、 基上的羧基不参与该反应过程。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R 基为CH3和C 3H5O2的二肽分子中, C、H 、O 原子的数目之比为 8145。10如图 1 表示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处于不同浓度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图 2 表示钙对某种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 1 可知,乙的浓度为 b 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B据图 1 可知,乙的浓度为 d 时,虽然对提高产量有利,但会造成肥料的浪费C据图 2 可知,适宜浓度的钙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长D据图 2 可知,钙对花粉管生长速率的影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解析:选 A 分析图 1 信息可知,乙元素的浓度为 c

10、时,对提高作物的产量最有利。11对下表中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DNA 甲基绿 红色 脂肪 苏丹染液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A. BC D解析:选 D 鉴别脂肪可用苏丹 染液,呈现橘黄色,也可用苏丹染液,呈现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12.如图为某种植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无叶绿体,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这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也可进行无氧呼吸C.该细胞在蔗糖溶液中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该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有分裂、分化能力 ZK)解析:选

11、B A 错误,该细胞中无叶绿体,但不代表该植物体所有细胞都不含有叶绿体;B 正确,从图中可看出,该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故该植物是一种需氧型生物,植物细胞在缺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C 错误,该细胞中缺少中央大液泡,不一定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 错误,从该细胞的液泡大小、细胞器、细胞核的分布情况看,该细胞属于幼嫩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13如图是两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 B甲细胞中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有C乙细胞所构成的组织可作为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D甲、乙细胞中的各具有不同的功能解析:选 D 由图可知,甲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

12、图,乙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乙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不属于细胞器,A 错误;参与抗体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不包括核糖体,B 错误;乙细胞由于含有叶绿体,对还原糖鉴定的颜色反应具有遮盖作用,C 错误。14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多糖等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中内质网丰富解析:选 B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化学

13、物质与靶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传递信息,也有的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也有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传递。二、非选择题(共 58 分)15(10 分) 已知 20 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28,图中二硫键 (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氢。图 1 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 ,图 2 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_个水分子形成,这样的结合方式叫做 _,图1 所示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_。(2)图 2 中有_种 R 基,该肽链至少有 _个游离的羧基。(3)假设有一个

14、十肽,分子式为 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 2 中的几种,则含有的氨基酸有_个,含有的氨基酸有_个,含有的氨基酸有_个。解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该蛋白质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总分子量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形成二硫键脱去的氢的分子量124128(1241)182413 650。(2)图 2 中有 4 种 R 基,其中有 1 个 R 基中含有 1 个羧基,而构成该蛋白质的多肽链的尾端含有 1 个游离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 2个游离羧基。(3)不考虑 R 基时,肽链中的氧存在于肽键中或游离的羧基中,十肽中有 9 个肽键和 1 个羧基(9211),故

15、该十肽的 R 基中含( z11)个氧,而图 2 中只有结构中有3 个氧,所以含的氨基酸有(z11)/3 个;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的 R 基中只有结构含有1 个 N,其他氨基酸中只有 1 个 N,那么(m 10)个 N 均在结构中,所以含有的氨基酸有(m10) 个;构成该十肽的氨基酸的 R 基中只有结构 含有 S,因此含有的氨基酸有 n个。答案:(1)123 脱水缩合 13 650 (2)4 2(3)(z11)/3 m10 n16(10 分) 柿子成熟过程中,其贮藏物不断发生转化,柿子逐渐由苦涩变甘甜。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柿子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已停止生长的青柿子和黄柿子果肉,分别

16、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 a、b 试管中各加 5 mL 青柿子的提取液,在 c、 d 试管中各加 5 mL 黄柿子的提取液。(1)在 a、c 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c 试管呈蓝色,与 c 试管相比 a 试管的颜色_,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图中能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2)为了检测上述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导致果实变甜与成熟度的关系,某同学向b、d 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 0.1 g/mL NaOH 溶液 1 mL 摇匀,再加质量浓度为 0.05 g/mL CuSO4 溶液 1 mL,水浴加热后比较两试管的颜色深浅就可知道成熟度与这两种物质转化的关系,你认为他的操作

17、正确吗?_。为什么? _。解析:(1)柿子在成熟过程中由苦涩变甘甜与淀粉的转化有关,淀粉逐渐转化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因此,青柿子中淀粉含量高、还原糖含量少,黄柿子中淀粉含量少、还原糖含量高;曲线所示物质随时间变化含量逐渐减少,因此表示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表示还原糖含量的变化。(2)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溶液中,并要水浴加热。答案:(1)较深 淀粉 (2)不正确 试剂使用错误( 或应将质量浓度为 0.1 g/mL NaOH 溶液和质量浓度为 0.05 g/mL CuSO4 溶液等量混合后,再滴入被检测的溶液中)17(8 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鲸鱼是一种恒温动物,生活在较低温的水中,其皮下脂肪最厚可达 50 公分。材料二 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名母亲剖腹产下一个 16 磅 1 安士(约 7.3 公斤)的男婴,打破了医院新生婴儿体重纪录,也可能是该州历史上最重的新生婴儿。材料三 幼儿常晒太阳,可以使皮肤表皮细胞的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 D,具有补钙和预防佝偻病的效果。材料四 全脂奶粉是用纯乳生产的,基本保持了乳中的原有营养成分,蛋白质不低于24%,脂肪不低于 26%,乳糖不低于 37%。脱脂奶粉是将鲜牛奶脱去脂肪后干燥而成的,除脂肪可降低至 1%左右外,其他成分变化不大。(1)材料一说明生物体内的脂肪具有_功能。(2)美国得克萨斯州历来最重的新

19、生婴儿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_。(3)材料三说明维生素 D 具有 _的作用,所以缺钙的婴儿进行药物治疗时,一般是钙和维生素 D 一起服用。(4)现有全脂奶粉和脱脂奶粉,但无法直接辨别。下表记录了某同学进行该鉴定实验的步骤、结果及结论。请你将表中空格处补充完整。试管 1 试管 2步骤 1 加入适量奶粉 A 加入等量奶粉 B步骤 2加入适量蒸馏水,均匀搅拌步骤 3加入 23 滴苏丹染液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奶粉 A 为全脂奶粉 奶粉 B 为脱脂奶粉答案:(1)保温 (2) 水 蛋白质 (3) 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4) 步骤 2:加入等量蒸馏水,均匀搅拌 步骤 3:加入等量的苏丹

20、染液 实验结果:溶液出现橘黄色 溶液未出现橘黄色18(10 分) 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材料用具: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用含有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培养液培养) 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方法步骤: (1)首先配制全素培养液和相应的缺锌培养液和_培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 A、B、C。(2)_。 (3

21、)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_。(4)结果预测和分析:_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若 B 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 C 缸没有,则说明_。若_,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若_,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若_,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镁、缺锌都无关。解析:由题目分析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的形成原因,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放入全素培养液、缺锌的培养液和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通过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由于本实验是探究实验,所以结果预测要注意全面性。答案:(1)缺镁 (2) 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

22、上述三种培养液中 (3)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A 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C 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 B 缸没有 B、C 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 B 、C 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出小叶病19(10 分) 如图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 a、b 、d、e 代表小分子,A、B、E、F 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 a 表示_,其在原核细胞中共有_ 种。(2)若 E 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 E 是_,其在人体中主要分部于_。(3)物质 d 是_。物质 F 是_,其在动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由于含能量多而且占体积小,被生物体作为长

23、期备用能源物质。(4)物质 b 的名称_ ,图中的“?”是指_元素。若某种 B分子由 s 个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t)形成环肽,则该 B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5)如图是某物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补充完整。H2NCRHCHCH3COOH解析:(1)物质 a 由 C、H、O、N 、P 五种元素组成,又是病毒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A 表示核酸,a 表示核苷酸,由于原核细胞中含有 DNA 和 RNA,所以共有 8 种核苷酸。(2)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有淀粉和糖原,其中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分布在人体的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3)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雌

24、性动物第二性征的是雌性激素。生物体作为长期备用能源物质的是脂肪。(4)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由于 A 中含 P 元素,所以 B 只能是蛋白质,因此图中的“?”是指 N 元素,物质 b 是氨基酸,根据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量失去水分子数18 可得 B 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sts18s( t18) 。(5)方框内为肽键。答案:(1)核苷酸 8 (2) 糖原 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3)雌性激素 脂肪 (4) 氨基酸 N s(t18)(5)NHCO20(10 分)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实验中用被 3H 标记的氨基酸来

25、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 如图甲所示) ,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膜、细胞膜、内质网的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的 a、b 、c 曲线所代表的细胞器依次是_ 。高尔基体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2)图乙中的 d、e、f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膜依次是 _。(3)导致 f 曲线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_。解析:分泌蛋白的运输和分泌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线粒体只提供能量)。根据分泌蛋白的运输及分泌过程中先后通过的结构来判断坐标曲线中各条曲线所对应的细胞结构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 (2)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3) 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