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海燕》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629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海燕》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海燕》说课稿 (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燕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本文写于 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 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迅速深入文章内容。2设计意图: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

2、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美文需要美教” ,通过朗读、赏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主动感知,探索求真,展现自我。二、教学目标的确定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将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三条: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3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第 12 条作为能力训练目标,第 3条作为德育训练目标。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根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理清本文的主要形象及其

3、精神内涵,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2理清本文的象征意义。3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四、教学方法的确定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提问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3练习法。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我采用仿说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五、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四大块组成:第一快:导入新课。运用诗歌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出示海燕的有关图片,进入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氛围。第二块:诵读。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理出形象,并抓住特征,理解作者赋予这些形象的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进一步把握文意。第三块:理解象征意义。在第二块诵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不同形象赋予的不同感情,结合时代背景,归纳出本文形象的象征意义。第四块:拓展延伸。让学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学习“海燕”精神的内涵,以说话的形式来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