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患于未然课题 防患于未然 课型 新授 课时序数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 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 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 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 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 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 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 识。教学内容分析:成长中的我” 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
2、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 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 范人 们的行为,通 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 们的合法权益”“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 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 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 够运用法律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 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 护公民的人格尊 严不受 侵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
3、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 维护社会秩序知识与技能科网 ZXXK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充分享受学 习。教师精心指导,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教 m学目标情感 态度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
4、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矫正不良行为。价值观重点 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如何预防犯罪媒 体教 具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师生互 动修改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 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一)、“ 认清犯罪危害”案例分析 (见教材第 97 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
5、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陈某由违纪 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 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结合陈某的 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用“ 违纪、 违法、犯罪 ”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道德水平高低与 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讨论回答,教 师归纳小结: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 对自己要
6、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 难免会违纪 ,可能违法 ,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 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 98 页“小迪的案例” :犯罪最本质 的特征是什么?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 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 家庭、 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 98页“小迪的案例 ”(教师朗读
7、 )。我 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 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8、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 98 页“相关连接” 的内容:那种 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 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Q#J 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6、教师归纳过渡:通过前边的学习和探究,我 们知道: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 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9、 预 防自己违法犯罪呢?(二)、“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应该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自己违法犯罪?1)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99 页的材料“ 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 习惯” )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 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10、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 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我国有一部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这部法律就设专章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为我们划清了是非界限。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 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 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 100 页的表格)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
11、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俗 话也讲:“善不积不 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 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 渐, 纠正不良行为,预
12、 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 100 页的“父亲给儿子信 ”,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框题教学小结: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 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板 书设 计危害: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 和心理受到伤害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如何防范于未然?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作业布置完成学练优本课练习教 学反 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好好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材料准备方面存在欠缺,应多从此方面入手,丰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