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丰县实验高中 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学科集 体 备 课 教 案主备教师 陈太善 刘攀 杨维利 项目 内容课题1.4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共 4 课时,第 4 课时)修改与创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教学准备 应用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一、复习引入: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4符号“+”和“”各表达哪
2、些意义?5化简:+(+3);+(3);(+3) ;(3) 。6口算:(1)27; (2)(2)7;(3)(2)(7); (4)2+(7) ;(5)(2)+(7); (6)7 2;(7)(2)+7 ; (8)2(7) 。二、讲授新课: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以上口算题中(1),(2) ,(3) ,(6),(8)都是减法,按减法法则可写成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同样,(11) 7+(9)( 6)按减法法则应为(11)+(7)+( 9)+(+6),这样便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称为代数和。再看 16(2)+(4) (6)7 写成代数和是16+2+(4)+6+(7) 。既然都可以写成代数和
3、,加号可以省略,每个括号都可以省略,如:( 11) 7+(9)( 6)= 1179+6,读作“负 11,负 7,负 9,正 6 的和”,运算上可读作“负 11 减 7 减 9 加 6”;16+2+(4)+6+(7)=16+2 4+67,读作“正 16,正 2,负 4,正 6,负 7 的和 ”,运算上读作“16 加 2 减 4 加 6 减 7”。2例题:例 1:把 写成省略加号的和1351432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解:原式= = 1351432 13542读作:“ 的和” 。5、3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既然是代数和,当然可以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a+b=b+a,( a +b)+c= a +(b+c
4、).例 2:计算:20+35+7.解:原式=205+3+7=25+10=15. ( 注意这里既交换又结合,交换时应连同数字前的符号一起交换.)例 3:计算:(1) + ; (2)(+9)(+10)1243+(2) ( 8)+3.来源:学优高考网解:(1) 原式= + = 11 = 来源:gkstk.Com3124341(2) 原式=9102+8+3=9+8+3102=2012=83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来源:学优高考网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四、课后总结与作业 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