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514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6、 小石潭记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摇缀 ( ) 隶( )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2、作家作品简介。来源:gkstk.Com柳 宗 元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文 学 家 , 字 子 厚 , 世 称 “柳 河 东 ”或 “柳 柳

2、 州 ”, 与 唐 代 的 韩愈 、 宋 代 的 、 、 、 、 和 , 并 称 “唐 宋 八 大 家 ” 。 一 生留 诗 文 作 品 达 600 余 篇 , 其 文 的 成 就 大 于 诗 。3、 背 景 介 绍 。柳 宗 元 于 唐 顺 宗 永 贞 元 年 ( 公 元 805 年 ) 因 拥 护 王 叔 文 的 改 革 , 被 皇 帝 贬 为 永 州 司 马 , 王 叔 文被 害 。 政 治 上 的 失 意 , 使 他 寄 情 于 山 水 , 并 通 过 对 景 物 的 具 体 描 写 , 抒 发 自 己 的 被 贬 后 无 法 排 遣 的 忧伤 凄 苦 的 思 想 感 情 , 成 为

3、后 世 写 作 山 水 游 记 的 楷 模 。 此 间 共 写 了 8 篇 知 名 的 山 水 游 记 , 后 称 。 在 第 一 篇 中 作 者 这 样 记 述 当 时 的 心 情 : “自 余 为 僇 人 , 居 是 州 , 恒 惴 栗 。 ” 小 石 潭 记 中 景 语 即 情 语 , “悄 怆 幽 邃 , 凄 神 寒 骨 ”处 的 描 写 , 情 景 交 融 , 很 好 地 说 明 了 这 一 问题 。 小 石 潭 记 原 题 为 柳 宗 元 贬 官 之 后 , 为 排 解 内 心 的 愤 懑 之 情 , 常 常 不 避 幽远 , 伐 竹 取 道 , 探 山 访 水 。 所 幸 永 州

4、 的 大 自 然 待 他 不 薄 , 奇 形 怪 异 的 潭 水 、 小 丘 、 石 渠 、 山 涧 纷 至 沓来 , 美 不 胜 收 。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与 、 、 至 小 丘 西 小 石 潭 记 、 、 、 、 并 称 为 永 州 八 记 合 作 交 流1、全班齐读第一段。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西: .如鸣佩环: 鸣: 。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伐竹取道,伐: 。取: 。 下:(名词作状语) 。 .见: 。 .水尤清冽(li) : 。尤: 。清冽 : 。 .全石以为底: 。以为: .卷石底以出: 。卷: 。 青树翠蔓(mn) ,蒙络摇缀,参差(cn c )披拂: 3

5、、译文。4、质疑问难。(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探究质疑1、全班齐读第二、三段。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可百许头: 。可: 许:表 佁(y)然, 。 俶(ch )尔, 。 翕忽: 。翕: 。 .潭西南而望: 。西南,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 。 蛇: 。 其岸势犬牙差互:势: 。犬牙, (名词作状语) 。 3、译文。3、质疑问难。(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来源:学优高考网(2)潭水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来源:学优

6、高考网(4)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精读品析1、全班齐读第四、五段。2、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寂寥: 。 悄怆, 。 邃, 。 凄:(使动用法) 来 源 :gkstk.Com寒:(使动用法) 。 以其境过清: 。以, 。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居: 。之: 。而:表 。去: 。来源:学优高考网3、译文。3、质疑问难。(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文章前面写“ 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3) 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

7、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拓展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 分)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人名) 。 (分)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 分)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分)句子:理由: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 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