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3701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00所名校】吉林省延边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2019 学 年 吉 林 省 延 边 市 第 二 中 学高 二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化 学 试 题化 学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2、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调味剂 B防腐剂 C增稠剂 D着色剂2用 pH 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 pH,正确的是A将 pH 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该无色溶液的 pH 为 2.3C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

3、H 试纸上,观察其颜色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量的 pH 结果一定偏低3某学生的实验报告中,描述合理的是A用 10mL 量筒量取 7.13mL 稀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C用 25mL 碱式滴定管量取出 15.00mLKMnO4 溶液D用 25mL 碱式滴定管做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时,共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4g 固体硫完全燃烧生成 SO2,放出 37 kJ 热量:S(s)+O 2(g)=SO2(g) H= 296kJ/molB1molN 2 与 3molH2 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

4、73kJ 热量,则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2(g) 2NH3(g) H=73kJ/molC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 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 2(g)+ 2H2O(g) H=890.3kJmol 1D强酸强碱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Ba(OH)2(aq)+H2SO4(aq)BaSO 4(S)+2H2O(l) H=114.6kJ/mol5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 2O(g) CO2(g)H 2(g)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

5、移动, c(OH )降低B将水加热,K w 增大,pH 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 CH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c (H +)降低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 c(H+)增大,K w 不变7有一支 50mL 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 10mL 刻度处,现把管内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盛装,该溶液的体积应为A10mL B40mL C大于 40mL D小于 40mL8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Ac(H )= 的溶液(K w 为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Bc(H )1.010 7 molL1 的溶液CpH7 的溶液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D由等体积、等物质的

6、量浓度的 H2SO4 跟 NaOH 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工业合成氨 N2(g)+3H2(g) 2NH3(g) H0 BH0,S0 CH0 ,SbD =3,若同时微热两种溶液(不考虑 HX 、HY 和 H2O 的挥发),则 减小21对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图可表示将氨气通入醋酸溶液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B根据图可判断可逆反应 A2(g)+3B2(g) 2AB3(g)的 H0C图表示等体积、等 pH 的盐酸与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V)随时的变化的示意图D图可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 A(g)+B(g) 2C(g)+D(g)的影响,乙的

7、压强大22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pH=11 的氨水;pH=11 的 NaOH 溶液;pH=3 的醋酸;pH=3 的硫酸;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氯化铵晶体后,两溶液的 pH 均减小BV 1 L与 V2 L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 pH=4,则 V1V 2= 119C、两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中性,则所得溶液中 c(NH4+)=2c(SO42 )D分别加水稀释 10 倍,四种溶液的 pH 23已知:2SO 2(g)+O2(g) 2SO3(g) H=Q(Q2k 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 Q:Q 甲 =Q 丙 2Q 乙24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 5mL pH=2 的某一元酸溶液

8、,现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pH=3。此时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A溶液的体积:10V 甲 V 乙 B溶液的体积:V 乙 10V 甲C溶液的浓度:c 甲 10c 乙 D水电离出的 c(OH ):10c(OH )甲 c(OH )乙25反应 N2O4(g) 2NO2(g)在温度为 T1、T 2(T1T 2)时达到平衡,平衡体系中 NO2 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 两点的反应速率:A CBB、C 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 CCA、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浅,C 深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 NO2 气体,NO 2 的体积分数增大二、填空题26处于下列

9、状态的物质中:硫酸钡晶体干冰液态 HCl 铜蔗糖熔融的硝酸钾氨水CuSO 45H2O 晶体冰醋酸 (填序号,下同)(1)属于电解质的是_;能导电的是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碳酸氢钠_。亚硫酸_。(3)已知 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HCN:4.910 10 ,H 2CO3:K14.410 7 K24.710 11 ,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725时,部分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化学式 CH3COOH H2CO3 HC1O电离平衡常数 1.7105 K1=4.3107 K2=5.61011 3.0108请回答下列

10、问题:(1)CH3COOH、H 2CO3、HC1O 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2)常温下 0.1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若升髙温度,上述 4 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_。Ac(H +) Bc(H +)/c(CH3COOH) C c(H+)c(OH ) Dc(CH 3COO )c(H+)/c(CH3COOH) (3)取 0.10mol CH3COOH (冰醋酸)作导电性实验,测得其导电率随加入的水量变化如图所示:比较 a、b 点的相关性质( 填“”“A 开始反应时的速率 AB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 A=B A 中有锌剩余28今含有 a:CH 3COOH b:HCl c:H 2SO

11、4 三种溶液。(1)当它们的 pH 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_(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 pH 关系是_(3)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同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4)体积、浓度相同的 a、b、c 三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反应使 pH 等于 7,所需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是_(5)某温度下,纯水中的 c(H+)=2.0x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 c(OH )为_mol/L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 c(H+)=5.0x106 mol/L,则 c(OH )为_mol/L(6)常温下,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0x1013 mol/L,则该溶液

12、的 pH 为_。29采用 N2O5 为硝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硝化技术,在含能材料、医药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1840 年 Devil 用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2O5。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气体,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2)FDaniels 等曾利用测压法在刚性反应器中研究了 25 时 N2O5(g)分解反应:其中 NO2 二聚为 N2O4 的反应可以迅速达到平衡。体系的总压强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如下表所示(t=时,N 2O5(g)完全分解) :t/min 0 40 80 160 260 1300 1700 p/kPa 35.8 40.3 42.5 45.

13、9 49.2 61.2 62.3 63.1已知:2N 2O5(g)2N 2O4(g)+O2(g) H1=4.4 kJmol12NO2(g)N 2O4(g) H 2=55.3 kJmol1则反应 N2O5(g)2NO 2(g)+ 1/2O2(g)的 H=_ kJmol1。t=62 min 时,测得体系中 pO2=2.9 kPa,则此时的 pN2O5=_kPa。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35)_63.1 kPa(填“ 大于”“ 等于”或“小于”),原因是 _。25时 N2O4(g) 2NO2(g)反应的平衡常数 Kp=_kPa(Kp 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14、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 。(3)对于反应 2N2O5(g)4NO 2(g)+O2(g),R.A.Ogg 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 N2O5 NO2+NO3 快速平衡第二步 NO2+NO3NO+NO 2+O2 慢反应第三步 NO+NO32NO 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 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 NO3C第二步中 NO2 与 NO3 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30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 mL)。.实验步骤: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酸式滴定管量取 10.00 mL

15、 食用白醋,在烧杯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量取待测白醋溶液 20.00mL 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 2 滴酚酞作指示剂。(1)读取盛装 0.1000 mol/L 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如果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_ mL。(2)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 ,达到滴定终点,停止滴定,并记录 NaOH 溶液的最终读数。重复滴定 3 次。.实验记录: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1 2 3 4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数据处理与

16、讨论:(3)某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平均消耗的 NaOH 溶液的体积V(15.95 15.0015.0514.95)/415.24 mL。指出他的计算的不合理之处:_。(4)按正确数据处理,得出 c(市售白醋)=_molL 1 ,市售白醋总酸量=_g100mL 1 。2018 2019 学 年 吉 林 省 延 边 市 第 二 中 学高 二 上 学 期 期 中 考 试 化 学 试 题化 学 答 案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以此解答该题。【详

17、解】A.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 A 错误; B.防腐剂可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与速率有关,故 B 正确;C.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 C 错误;D.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2C【解析】【详解】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时,不能将 pH 试纸放入溶液中或将溶液倒在 pH 试纸上。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干燥、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观察其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 正确; A 错误;广泛 pH 试纸的读数不会出现小数,只能读到整数,pH 不能为 2.3,B 错误;pH试纸提前湿润,可能会

18、带来误差,酸溶液稀释后 pH 偏大,碱溶液稀释后 pH 偏低,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C。3D【解析】【详解】A、量筒只能精确至 0.1mL,故用 10mL 量筒量取不出 7.13mL 溶液,故 A 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至 0.1g,故用托盘天平称量不出氯化钠的质量为 25.20g,故 B 错误; C.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腐蚀橡胶,因此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 KMnO4 溶液,故 C 错误;D. 滴定管精确至 0.01 mL,25mL 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 21.70mL,故 D 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D。【点睛】量筒没有“0”刻度,精确度为 0.1mL;碱式滴定管量

19、或酸式滴定管有 “0”刻度,在上方,精确度为 0.01mL;碱式滴定管小端有一小段橡胶管,易被强氧化剂腐蚀,因此 KMnO4 溶液要用酸式滴定管来量取。4A【解析】试题分析:A 项,4g 硫完全燃烧生成 SO2,放出 37 kJ 热量,所以 1mol 硫完全燃烧生成 SO2,放出 296kJ 热量,所以硫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 +O2(g)=SO2(g) H= 296kJ/mol ,故 A 项正确;B 项,1molN 2 与 3molH2 在某密闭容器中反应放出 73kJ 热量,但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反应完全发生时放出的热量大于 73kJ,该反应中的焓变应该小于73kJ/mol,故

20、 B 项错误;C 项,该反应中甲烷燃烧产物中的水为液态的时候,焓变才为890.3kJmol 1 ,故 C 项错误;D 项,该反应还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反应的焓变小于114.6kJ/mol,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考点:热化学方程式5B【解析】【分析】提高 CO 的转化率可以使平衡正向进行,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回答判断【详解】提高 CO 的转化率可以让平衡正向进行即可。A、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加压强,平衡不移动,故 A 错误;B、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即正向进行,故 B 正确;C、增大 CO 的浓度,化学平衡向着正方向进行,但是一氧化碳的

21、转化率降低,故 C 错误;D、催化剂同时改变正逆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故 D 错误。故选 B。6D【解析】A、向水中加入氨水,溶液由中性到碱性,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所以平衡逆向移动,但 c(OH )增大,故 A 错误;B、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增大,则 pH 值减小,故B 错误; C、CH 3COONa 固体溶于水电离产生 CH3COO ,水解对水的电离起到促进作用,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 +)降低,c(OH )增大,故 C 错误;D、NaHSO 4Na+SO42 +H+,其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使 c(H+)增大,但是温度不变,K W 不变,故 D 正确;故选 D。7C【解

22、析】【分析】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50mL 的刻度在下,且在 50mL 的刻度线以下还有一段没有刻度,滴定管中液面恰好在 10mL 刻度处,盛有的液体体积大于(50 10)mL【详解】50mL 酸式滴定管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 10mL 刻度处,有刻度的部分溶液体积为:(5010)mL=40mL,滴定管中 50mL 以下部分没有刻度线,所以盛有的溶液体积大于 40mL,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滴定管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解题关键:掌握常见计量仪器的干燥及其使用方法,易错点:B ,明确滴定管 0 刻度线在上方,最大刻度线以下没有刻度。8A【解析】【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是根据溶液中 H 浓度与

23、OH 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不能直接根据溶液的 pH 进行判断,当 c(H )c(OH ),溶液就呈酸性;当 c(H )=c(OH ),溶液就呈中性;当溶液中 c(H )c(OH ),溶液就呈碱性;【详解】A、K W=c(H )c(OH ),c(H )= ,即 c(H )=c(OH ),故溶液显中性,故 A 正确,B、c(H )=10 7molL1 的溶液,溶液的 pH=7,pH=7 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 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 1012 ,当 pH=6 时溶液呈中性,当 pH=7 时溶液呈碱性,故 B 错误;C、pH=7 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 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 1012 ,当

24、 pH=6 时溶液呈中性,当 pH=7 时溶液呈碱性,故 C 错误;D、由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与 NaOH 溶液混合后,充分反应后,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 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易错点 C,注意不能根据溶液的 pH 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要根据氢离子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判断溶液的酸碱性。9D【解析】【分析】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详解】合成氨:N 2(g)+3H2(g) 2NH3 (g)H 0 在高温平衡逆向移动,不

25、利于氨的合成,符合题意;氯气与水发生可逆反应生成 HCl 和 HClO,在饱和食盐水中增大氯离子浓度,使氯气的溶解度减小,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故不合题意。硫酸工业中 2SO2+O2 2SO3,增大 O2 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 SO2 的转化率,故不合题意;对 CO(g)+NO2(g) CO2(g) + NO(g)平衡体系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可使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积减小,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故选 D。10C【解析】【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 TS 0 分析【详解】A、H0,S0,一定存在H TS0,在任何温度下,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6、故 A 不符合;B、H0,S 0,高温下HTS0,反应自发进行,低温反应非自发进行,故 B 不符合;C、H0,S 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 C 符合;D、H0,S0,一定存在H TS0,反应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故 D 不符合;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和分析方法,解题关键:掌握根据HTS 的大于 0 不自发,小于 0 自发。11C【解析】同一个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时,速率数值可能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所以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该根据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换算成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然后才能直接比较速率数值。如果都用物

27、质 A 表示反应速率,则分别是 3.0mol/(Lmin)、3mol/(Lmin)、 4mol/(Lmin)、 2.67mol/(Lmin),所以答案选 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利用转化法或比值法均可比较反应的快慢,选择题中以比值法较快速,利用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可知,比值越大,反应越快,以此来解答。12D【解析】分析:pH12 的稀氨水,c (H +)=1012 molL1 ,c (OH )1.010 2 molL1 ;碱溶液抑制水电离,因此 c(OH )(水) = c(H+)=1012 molL1 ;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NH 3H2ONH4+OH ,

28、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增加 c(NH4+),平衡左移,抑制电离;据此解答此题。详解:A. pH12 的稀氨水,c(H +)=1012 molL1 ,c(OH )1.010 2 molL1 ,A 正确;碱溶液抑制水电离,由水电离出的 c(OH )= c(H+)=1012 molL1 ,B 正确;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 正确;一水合氨存在电离平衡:NH3H2O NH4+OH ,加入少量 NH4Cl 固体,增加 c(NH4+),平衡左移,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 pH 变小, D 错误;正确选项 D。13C【解析】【分析】酸碱混合后,pH=12,

29、则碱过量,剩余的 c(OH )=0.01molL1 ,列方程来计算【详解】设 NaOH 和 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x,NaOH 和 HCl 溶液以 3:2 体积比相混合,体积分别为 3V、2V,酸碱混合后,pH=12,则碱过量,剩余的 c(OH )=0.01molL1 ,则(3Vx2Vx)/5V=0.01molL1 ,解得 x=0.05molL1 ,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计算,解题关键:明确混合后 pH=12 为碱过量,并注意 pH 与浓度的换算来解答。14D【解析】【分析】A纯水中 c(H )=c(OH ),溶液呈中性;B醋酸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CpH=3 的醋酸溶

30、液,与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 )=c(OH )=1103 molL1 ,但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醋酸浓度大;D根据 c(H )=n/V,pH= lgc(H )计算;【详解】A水电离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电离,溶液中 c(H )增大,pH 减小,但 c(H )=c(OH ),溶液呈中性,故 A 错误;B醋酸为弱酸,加水稀释促进电离,pH=3 的醋酸溶液,稀释至 10 倍后 pH4,故 B 错误;C、pH=3 的醋酸溶液,与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H )=c(OH )=1103 molL1 ,醋酸为弱酸,不完全电离,醋酸浓度大,与 pH=1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

31、混合后,醋酸过量,溶液pH7,故 C 错误;D、0.2molL 1 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c(H )=0.1molL1 ,pH=1,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计算与判断以及弱电解质问题,解题关键: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易错点为 A,注意纯水中 c(H )=c(OH )15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反应是可逆反应,可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也可能向逆反应方形进行,则 Z 的浓度应在 0molL1 1,说明 HX 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HY的 pH=1,说明其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所以 HY 的酸性大于 HX,错误,不选 A;B、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酸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小,其

32、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小,根据图分析,b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 a,则水的电离程度 a10c 乙 ;D、水电离出的 c(OH )=Kw/c(H );【详解】A若酸强酸,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则 10V 甲 =V 乙 ,若酸为弱酸,加水稀释时,促进弱酸的电离,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增多,要使 pH 仍然为 4,加入的水应该多一些,所以 10V 甲 V 乙 ,故 A 错误;B、由 A 分析,故 B 正确;C、若酸强酸,酸全电离,则 c 甲 10c 乙 ;若酸是弱酸,则 c 甲 10c 乙 ,故 C 错误;D、pH=2 的酸中,氢氧根离子全部由水电离产生,c(OH )甲 =Kw/c(H )=1

33、012 molL1 ,pH=3的酸中,氢氧根离子全部由水电离产生,c(OH )乙 =Kw/c(H )=1011 molL1 ,则 10c(OH )甲=c(OH )乙 ,故 D 错误.故选 B。25C【解析】A、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反应速率: AC ,故 A 错误;B、B,C 两点平衡体系中 NO2 的体积分数相等,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即 B=C,故 B 错误;C 、温度不变,从 A 到 C,压强增大,体积减小,NO 2 浓度增大,颜色 C 比 A 深,故 C 正确;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 NO2 气体,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 NO2 的体积分数减小,故 D 错误;故

34、选 C。26 NaHCO3=Na+HCO3 HCO3 H+ + CO32 H2SO3 H+ + HSO3 HSO3 H+ + SO32 H2O+CO2+CN =HCN+HCO3 【解析】【分析】(1)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能导电的物质必须有自由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2)碳酸氢钠强电解质,但碳酸氢根不能拆;亚硫酸是弱电解质;(3)由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可得出酸性碳酸氰酸 碳酸氢根;【详解】(1)硫酸钡晶体液态 HCl 熔融的硝酸钾CuSO 45H2O 晶体冰醋酸,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选;铜是金属,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熔融的硝酸钾和氨水溶液中有自由

35、移动的离子,故选;(2)碳酸氢钠强电解质,但碳酸氢根不能拆,NaHCO 3=Na+HCO3 HCO3 H+ + CO32 ;亚硫酸是弱电解质,H 2SO3 H+ + HSO3 HSO3 H+ + SO32;(3)由电离平衡常数大小可得出酸性碳酸氰酸 碳酸氢根,向 NaCN 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只能生成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CO2+CN =HCN+HCO327CH 3COOHH2CO3HC1O ABCD 【解析】【分析】(1)酸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电离程度越大,其酸性越强;(2)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若该溶液升髙温度促进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正向进行;(3)醋

36、酸为弱酸,加水促进电离;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4)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 A、B 两份溶液(A 为盐酸, B 为醋酸) 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其酸的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盐酸中 HCl 的浓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 HCl 的浓度,则盐酸中锌粉剩余【详解】(1)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该酸电离程度越大,其酸性越强,根据表中数据知,酸的电离程度大小顺序是 CH3COOHH 2CO3HClOHCO 3 ,所以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 2CO3HClOHCO 3 ;(2)若该溶液升髙温度,促进 C

37、H3COOH、H 2O 电离平衡正向进行,溶液中氢离子浓度、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所以 A氢离子浓度增大; Bc(H )/c(CH3COOH)比值增大;C 溶液中c(H )c(OH )之积为水的离子积,升温促进水电离,离子积常数增大;D c(CH 3COO )c(H )/c(CH3COOH)为平衡常数表达式升温促进电离平衡常数增大;上述 4 种表达式的数据增大的是 ABCD。(3)醋酸为弱酸,加水促进电离,则 n(H ):ab,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大,则 c(CH3COO ):a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中和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等;(4)氢离子浓度相同的等体

38、积的 A、B 两份溶液(A 为盐酸, B 为醋酸) 分别与锌粉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其酸的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盐酸中 HCl 的浓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所以醋酸的浓度大于 HCl 的浓度,则盐酸中锌粉剩余;由于反应过程中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则醋酸溶液反应较快,所以反应所需的时间 AB;故错误;开始 pH 相同,则氢离子浓度相同,所以开始时反应速率 A=B,故错误;由于生成的氢气体积相同,所以参加反应的锌粉物质的量 A=B,故正确;醋酸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醋酸有剩余,则盐酸中有锌粉剩余,故正确;故选;28cbc cb

39、a 2.010 7 8.0109 1 或 13 【解析】【分析】(1)pH=lgc(H ),pH 相同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依据醋酸是弱酸,硫酸是二元强酸分析;(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依据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硫酸是二元酸分析判断;(3)中和等量氢氧化钠,依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关系计算判断;(4)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相同时,与碱反应后溶液呈中性,硫酸是二元酸,醋酸是弱酸(5)纯水中的 c(H )=c(OH ),某温度下,纯水中的 c(H )=2.0107 molL1 ,则Kw=4.01014 ,结合 Kw 计算(6)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0x1013 molL1 ,溶液呈酸

40、性或碱性。【详解】(1)当它们 pH 相同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假设提供 1molL1 的氢离子,需要醋酸浓度应大于 1molL1 ,需要氯化氢溶液浓度为 1molL1 ,需要 H2SO4 溶液浓度为 0.5molL1 ;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cba;(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 3COOH 是弱酸部分电离,氢离子浓度最小;HCl 是强酸完全电离,电离的氢离子大于醋酸;H 2SO4 是二元强酸,电离的氢离子浓度大于氯化氢,根据pH=lgc(H )可知,氢离子浓度越小,pH 越大,则溶液的 pH:abc;(3)中和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烧碱溶液,假设氢氧化钠物质的量

41、为 1mol,需要醋酸1mol,需要 HCl 1mol;需要 H2SO4 0.5mol;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ca=b ;(4)体积和浓度相同的三溶液,假设溶质为 1mol,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溶液的 pH 为 7,CH 3COOH 是弱酸,恰好中和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需要烧碱小于 1mol;氯化氢和 1mol 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1molH 2SO4 和 2molNaOH 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 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由大到小关系为:cba;(5)纯水中的 c(H )=c(OH ),某温度下,纯水中的 c(H )=2.0107 molL1

42、,则Kw=4.01014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 c(H )=5.0x106 molL1 ,则 c(OH )=410 14/5106 molL1 =8109 molL1 ;(6)若为酸,自身电离出氢离子,那么氢氧根离子就全部由水电离产生,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数相同,所以水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就是 1013 mol/L, ,再由离子积固定,可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0.1molL1 ,pH=1,同理,若为碱,所以溶液中氢离子全部由水电离出,由水电离常数可以算出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 0.1molL1 ,pH=13。【点睛】解题关键:理解酸碱反应中溶液性质及溶液 pH 计算,易错点:注意醋酸

43、为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硫酸为二元强酸、盐酸为一元强酸。292Cl 24AgNO 3=4AgCl2N 2O5O 2 +53.1 30.0kPa 大于 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 AC 【解析】【分析】(1)干燥的氯气通过干燥的硝酸银,得到 N2O5,氯气是氧化剂,还原产物应为 AgCl,硝酸银是还原剂,还原剂失去电子转化为氧化产物;(2)已知:、2N 2O5(g)=2N2O4(g)+O2(g)H 1=4.4kJmol 1、2NO 2(g)=N2O4(g)H 2=55.3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44、2即得到 N2O5(g)=2NO2(g)+1/2O2(g),据此计算H 的值;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根据温度对压强和平衡状态的影响分析;根据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计算出二氧化氮、氧气的压强,然后再根据二氧化氮转化的方程式计算平衡时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的压强;(3)化学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过程决定,并根据三步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详解】(1)氯气在反应中得到电子作氧化剂,硝酸银中只有氧元素化合价会升高,所以氧化产物是氧气,分子式为 O2,反应方程式为: 2Cl24AgNO 3=4AgCl2N 2O5O 2。(2)已知:、2N 2O5(g)=2N2

45、O4(g)+O2(g)H 1=4.4kJmol 1、2NO 2(g)=N2O4(g)H 2=55.3kJmol 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2即得到 N2O5(g)=2NO2(g)+1/2O2(g)H=+53.1kJmol 1 ;根据方程式可知氧气与消耗五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2,又因为压强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消耗五氧化二氮减少的压强是 2.9kPa2=5.8kPa,则此时五氧化二氮的压强是35.8kPa5.8kPa=30.0kPa;由于温度升高,容器容积不变,总压强提高,且二氧化氮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所以若提高反应温度至 35,则 N2O5(g)完全分解后体系压强 p(35)大于 63.1 kPa;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五氧化二氮完全分解时的压强是 63.1kPa,根据方程式可知完全分解时最初生成的二氧化氮的压强是 35.8kPa2=71.6 kPa,氧气是 35.8kPa2=17.9 kPa,总压强应该是 71.6 kPa+17.9 kPa=89.5 kPa,平衡后压强减少了 8 9.5 kPa63.1kPa=26.4kPa,所以根据方程式 2NO2(g)N2O4(g)可知平衡时四氧化二氮对应的压强是 26.4kPa,二氧化氮对应的压强是 71.6 kPa26.4kPa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