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愉快的寒假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小学资源网 认知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树状算图和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2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德灵活性。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树状算图或线段图作为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获取喜悦和成功的感受。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并对两种不同解题方法的进行对比。教学难点:理解“有些用三步计算来解决得实际问题,也可以用
2、两步计算来解决”的深刻含义。教学预测对策、预测:针对“滑雪场”一题的第二种解法,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和障碍。对策:重视小组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功能,着重渗透对“每多派一名保洁员,就要增加多少位学生”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教学设计:小学资源网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 回忆各自的寒假生活并进行交流和阐述活动的意义所在。(出示课题:愉快的寒假)2. 交待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的寒假生活:在寒假中,闵行的北海道滑雪场开设了学生免费专场,为期两天。上海的许多小学生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滑雪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两天的情况吧!二、出示例 1,旨在审清题意。小学资源网 滑雪场
3、第一天接待学生 650 位,第二天接待学生 875 位。如果每 25 位学生需要一名保洁员,滑雪场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几名保洁员?1. 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信息?(信息既指条件,也指问题。此处加以重申)2. 你们对其中哪个信息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或要作补充说明?3.(1)这句话说明了学生人数和保洁员人数之间的关系;(2)第一天与第二天派出的保洁员的标准是一样的。三、独立探究,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1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问题,我们可以怎样寻找解题突破口,建立正确的数量关系来解答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尝试解答。2汇报交流。(1)讨论小组内部交流,共享思考过程。(2)班级汇总:方法一从问题出发来
4、解决:预测:如果学生对以上这个问题难以解答。对策:可换个角度提问:对“如果每 25 位学生需要一名保洁员”这个句子,你们是怎样的理解的? 第二天派出的保洁员的人数第一天派出的保洁员的人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派出的洁员的人数综合算式:8752565025强调: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方法二把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结合起来解决问题:(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几位学生?_(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派出几名保洁员?_综合算式:(875650)25强调:第二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提问:每多派出一名保洁员,要增加多少名学生。3两种解题方法的对比,得出结论。(1)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
5、我们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得到第二天要比第一天多派出 9 名保洁员。比较这两道算式,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2)独立思考、汇报:角度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角度二:解决的方法不同。角度三:计算的步数不同。(3)小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有些用三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四、学会充分思维,领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1根据算式,灵活、科学地改编例题。提问:如果将算式 8752565025 8752565025875 65025我们将如何改写这道应用题呢?改什么?怎么改呢?2算法多样化的运用。要求的问题改编为:两天最多总共派出多少名保洁员?提问
6、:这个用三步计算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能不能用两步计算来解决呢?3认真审题,合理解决问题提问:如果将“最多”两字改写成“最少”,又怎样来解决?你们有些什么想法?五、小结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借助树状算图或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有条理地、周密地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六、跟进练习解决问题:(提倡用多种方法思考和解答)1. 学校买来羽毛球和乒乓球各 25 盒。每盒羽毛球 40 元,每盒乒乓球 30元。买来的羽毛球比乒乓球贵多少元?2小巧和小亚每天坚持进行晨跑。在环形跑道上,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着相反方向跑步。小巧每秒跑 2 米,小亚每秒跑 3 米,经过 1 分 20 秒两人相遇,学校跑到长多少米?预测:学生一定会将问题改写成:滑雪场两天共派出多少名保洁员?(这种改法的前提是两天派出的保洁员不重复,学生可能会忽视)对策:小组讨论。如何修正,使这种改法更合理。 (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