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业分层测评( 十五)(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解析】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 项错误;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 项错误;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 项正确;水乡的桑基鱼塘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项错误。【答案】 C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B具有非常强的
2、净化能力C对湿地要加以保护,禁止开发利用D有控制洪水、调节气候的功能【解析】 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答案】 C3 “生物圈 2 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温度失调 CO 2 含量增高O 2 含量减少 生物群落不全A BC D【解析】 审题时注意题目所说的是“直接原因” 。 “生物圈 2 号”实验失败的直接原因有温度失调、大气和海洋比例失调、CO 2含量猛增、O 2含量减少、多种动物灭绝等。【答案】 C4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 )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解析】 农药的使用在消灭农业害虫的同时,也会污染水、空气
3、和土壤等无机环境。【答案】 C5下列哪项生态系统对于蓄洪防旱、自然净化污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B湿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解析】 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脏” ,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自然净化污水等功能,其他生态系统在本题所叙述的两方面作用较小。【答案】 B6有位农民在自家庭院里搞了一个小生态农业,使 0.25 亩的庭院创收达几万元。其物质和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人的因素非常关键,其中生产者是葡萄B该系统体现了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和高效转化C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D猪在其中为三级消费者【解
4、析】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庭院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人的作用非常突出,A 项正确;该生态系统属于一种小型的农业生态工程,体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 项正确;该系统内蚯蚓和甲烷菌为分解者,C 项正确;猪以鸡粪为食,猪从鸡中获得的能量为零,猪不属于三级消费者,D 项错误。【答案】 D7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 ,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C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该生态工程的运
5、转离不开人的管理【解析】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生态工程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将蛆蛹粪便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但是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答案】 C8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A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治理环境污染D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及造纸厂、酒厂生产,以切断污染的源头【解析】 在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达到城市结构
6、合理、功能协调的目的;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防止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可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等手段。但城市发展建设不能因怕污染而放弃发展。 【答案】 D9在林地果园中散养土鸡,让鸡采食大量的天然饲料,既可替代人工除草,又可替代人工施肥,而且能提高鸡的品质,降低饲养成本。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果园的能量传递效率B鸡粪不能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但可提供部分物质,节约用肥,减少污染C种养结合降低了成本,获得了高经济效益和高生态效益D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 果园养土鸡,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利用
7、率,而不是能量传递效率,A 项错误;鸡粪作为肥料,既可以满足果树生长的需要,又可以节约用肥,减少污染,这种模式也可以节约生产成本,B、C 项正确;果园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植物种类比较少,自我调节能力弱,D 项正确。【答案】 A10下面是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该工程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_。(2)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3)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4)下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此方案中 a、b 过程需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过程 d、e 利用的生物属
8、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d、e 途径比 c 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解析】 (1)该农业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作物秸秆用来生产食用菌和饲料;饲料喂养畜禽;人、畜粪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液用于水产养殖业;沼渣为蔬菜施肥和喂养畜禽,从而达到了物质利用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村饲料、肥料的缺乏问题,同时一些加工品和农产品可以输出到市场出售。因此该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2)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蓝绿萍的
9、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属于生产者。(4)过程 a、b 是对垃圾的分类处理;过程 d、e 是利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处理有机废弃物,此过程既充分利用了废弃有机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又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答案】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以沼气工程为核心,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增加了劳动力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又降低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3)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4)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分解者 除利用了有机垃圾中的能量外,还充分地、分层次地多级利用了垃圾中的物质,并且减少了因燃烧带来的污染能力提升11如图为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
10、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 A 可以表示氧气,B 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的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的分解作用来分解有机污染物D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解析】 流入的污水经沉淀后被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分解产生的 CO2和无机盐又被藻类等生产者利用,A 项正确;整个过程中既有物理沉降又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 项正确;这个过程中细菌起分解作用,而藻类属于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不能称
11、为分解作用,C 项错误;随着距水面深度的增加,含氧量不断下降,不同水层的微生物呼吸作用类型可能依次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和厌氧型,D 项正确。【答案】 C12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解析】 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工程手段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等,使受到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在湿地的周
12、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答案】 C13甘肃某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尽快恢复原状的最佳措施是回填土壤为栽种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然后再由选项并结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
13、基本原理作答。 【答案】 D14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_等生态功能。(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_进行传递。(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_稳定性较低。(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造成富营养化水体中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_等。(5)湿地面积的缩小会导致局
14、部气候变劣、_等。(6)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就是采用_和_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_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_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解析】 (1)湿地可以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2)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合成有机物,再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 网) 传递。(3)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稻田的物种多样性低,所以它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湖泊低。(4)自动净化能力是湖泊恢复到以前正常状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消耗水中的氧气,造成鱼类大量死亡。(5)
15、(6)见答案。【答案】 (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 、净化水质(答案合理即可) (2)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 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 (5)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迁飞鸟类绝迹(答案合理即可) (6)工程 生物 点源和非点源 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15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_。(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
16、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等。(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5)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完成该人工湿地的碳循环图解。(6)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_。【解析】 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层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人工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的氮、磷,被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吸收,导致其生长迅速。湿地中的细菌、真菌多数为需氧型微生物,为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可不断向水体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答案】 (1)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2)垂直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3)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磷等矿质养料和光合作用所需的 CO2(4)向水体中适当通入空气(5)见下图(6)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