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综合检测(二)(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60 分)1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2B(g)C(g),将 2 mol A 通入 2 L 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 末测得 A 的物质的量为 0.8 mol,用 B 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0.24 mol/(Lmin) B0.08 mol/(Lmin)C0.06 mol/(Lmin) D0.12 mol/(Lmin)解析:选 D。根据题中数据首先计算 v(A),则 v(A) 0.12 mol/(Lmin) ,2 mol 0.8
2、mol2 L5 min再由 v(A)v(B)11 可得:v(B) 0.12 mol/(Lmin)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气与氮气能够缓慢地反应生成氨气,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等质量的锌粉和锌片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等C用铁片与硫酸制备氢气时,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D增大反应 CO2(g)H 2(g)CO(g)H 2O(g)的压强,反应速率不变解析:选 A。锌粉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锌粉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锌片快,B 错误;浓硫酸能够使铁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隔绝了硫酸与铁的接触,反应停止,C错误;尽管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
3、量不变,但增大压强,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的有关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 错误。3(2017高考海南卷改编)已知反应 CO(g)H 2O(g) CO2(g)H 2(g) H0。在催 化 剂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 增大B减小压强,n(CO 2)增加C更换高效催化剂, (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 2)不变解析:选 D。A.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即升高温度,K 减小,故 A 说法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因此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即 n(CO2)不变,
4、故 B 说法错误;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 CO 的转化率不变,故 C 说法错误; D.恒压下,充入 N2,容器的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但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n(H 2)不变,故 D 说法正确。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 A、B 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 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 的物质的量的比值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解析:选 B。判断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v(正)v( 逆)和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而此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5、的反应,气体的压强、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 A、D 错;根据化学方程式, n(C)n(D) 11 始终不变,故 C 错。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不一定越明显BN 2(g)3H 2(g)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 v(H2)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化学平衡理论可指导怎样用有限的原料多出产品DCaCO 3(s)=CaO(s)CO 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H0解析:选 B。酸碱中和反应速率很快,但没有明
6、显现象,A 项正确;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左移,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B 项错误;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寻找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化学平衡理论可寻找使平衡右移的方法,前者可提高单位时间内产量的多少,后者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C 项正确;D 项中反应S0,但室温下不能自发反应,说明该反应的 H0,D 项正确。6t 时,某平衡体系中含有 X、Y 、Z、W 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 。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c2(Y)c(Z)c(W)A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B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不变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 K 增大D
7、增加 X 的量,平衡既可能正向移动,也可能逆向移动解析:选 A。首先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推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保持不变,即平衡体系中 Y 是生成物且是气体, Z 和 W 是反应物且也是气体, X 未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说明 X 是固体或液体,但不能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由此可知,A 正确。增大压强虽然平衡不移动,但由于体积变小,因此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B 错误。由于反应的热效应未知,因此 C 错误。X 未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X 量的多少不影响平衡状态,D 错误。7(2017高考江苏卷)H 2O2 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8、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 H2O2 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 pH 越小,H 2O2 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 Mn2 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 H2O2 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 Mn2 对 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大解析:选 D。由图甲可知,起始时 H2O2 的浓度越小,曲线下降越平缓,说明反应速率越慢,A 项错误;OH 的浓度越大,pH 越大,即 0.1 molL1 NaOH 对应的 pH 最大,曲线下降最快,即 H2O2 分解最快,B 项错误;由图丙可知,相同时间内,0.1 molL1 NaOH 条件下 H2O2
9、 分解最快,0 molL1 NaOH 条件下 H2O2 分解最慢,而 1.0 molL1 NaOH 条件下 H2O2 的分解速率处于中间,C 项错误;由图丁可知,Mn 2 越多,H 2O2 的分解速率越快,说明 Mn2 对 H2O2 分解速率影响较大,D 项正确。8(2018郑州高二检测)N 2O5 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以发生以下反应:2N2O5(g)4NO2(g)O 2(g) H 0。T 1 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 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s 0 500 1 000 1 500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A500 s 内,N 2O5 的分解速率为 2.96103 molL1 s1BT 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K1 125,平衡时 N2O5 的转化率为 50%CT 1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1,T 2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2,若 T1T2,则 K15.00 molL 1解析:选 C。A 项,500 s 内,N 2O5 的浓度变化量为(5.003.52) molL1 1.48 molL 1,v(N 2O5)1.48 molL1 500 s0.002 96 molL1 s1 2.9610 3 molL 1s1 ;B 项,分析如下:2N2O5(g)4NO2(g)O 2(g)起始浓度(molL 1 )
11、 5.00 0 0转化浓度(molL 1 ) 2.50 5.00 1.25平衡浓度(molL 1 ) 2.50 5.00 1.25K1 125,平衡时 N2O5 的转化率为 50%;C 项,该c4(NO2)c(O2)c2(N2O5) 5.0041.252.502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故 K1K2;D 项,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 1/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则c(N2O5)5.00 molL1 。9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s)2B(g) 2C(g) H 0230 完成下列填空:(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12、,要提高反应中 Ni(CO)4 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 2 L 密闭容器中制备 Ni(CO)4,粗镍(纯度 98.5%,所含杂质不与CO 反应 )剩余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Ni(CO)4 在 0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3)若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重新达到平衡时_。a平衡常数 K 增大bCO 的浓度减小cNi 的质量减小dv 逆 Ni(CO)4增大(4)简述羰基法提纯粗镍的操作过程:_。解析:(1)反应是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采取增大 CO 浓度、加压的方法提高产率;(2
13、)根据题意,反应的 Ni 为 1 mol,则生成 Ni(CO)4 为 1 mol,反应速率为 0.05 molL1 min1 ;(3) 反应1 mol2 L10 min是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 K、CO 的浓度、Ni 的质量、v 逆 Ni(CO)4都减小;(4)根据反应的特点可提纯粗镍。答案:(1)增大 CO 浓度 加压(2)0.05 molL1 min1(3)bc(4)把粗镍和 CO 放于一个水平放置的密闭玻璃容器中,然后在 50 左右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在容器的一端加热12(14 分) 已知 NO2 和 N2O4 可以相互转化:2NO 2(g)N2O4(
14、g) H 57 kJ mol1 ,一定温度下,将 1 mol N2O4 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1)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 。(2)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 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填“增大” “不变” 或“减小”) ,反应 3 s 后 NO2 的物质的量为 0.6 mol,则03 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N2O4)_molL 1 s 1。(3)达到平衡后,若向该恒压容器中再充入 0.5 mol He,则平衡将_(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4)该反应在温度分别为 T1、 T2 时,平衡体系中 NO2 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
15、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填字母序号) 。aA、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bA、C 两点 NO2 的转化率:A CcB、 C 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d由状态 B 到状态 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解析:(1)作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必须由原来的“变量 ”变到“不变量” ,方可说明。a 图,在恒压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 NO2,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断增加,容器的体积增大,故密度变小,当密度不变时,可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正确;b 图,作为反应热 H,只与这个化学方程式有关,是一个不变量,它不会随着反应“量”的变化而变化,b 错误;c 图,用化学反应速率判断可逆反
16、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时,一定是“异向” ,且它们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 错误;d 图,当 N2O4 的转化率不变时,说明 v(正 )v(逆 ),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 正确。(2)平衡常数是温度的函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由题意可知,03 s 内,NO 2 的化学反应速率 v(NO2)0.2 molL 1s1 ,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得出 v(N2O4)0.1 molL 1s1 。(3) 恒压容器中再充入 He,体积增大,相当于减压,平衡左移。(4)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增大,则 T1T 2。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达到新的平衡,体系中各种物
17、质的浓度均增大,体系颜色变深,即 A 浅, C 深,a 错误;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增大,b 正确;B 点处于低温低压下,C 点处于高温高压下,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移动的作用是相反的,其最终结果是 NO2 的体积分数不变,B 、C 两点所处平衡状态中各组分的含量分别相等,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c 错误;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增大,可以由状态 B 移动到状态 A,d 正确。答案:(1)ad (2)不变 0.1 (3)向左移动 (4)bd13(14 分)(2017高考全国卷)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 4
18、H10)脱氢制 1丁烯(C 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 4H10(g)= C4H8(g)H 2(g) H 1已知:C 4H10(g) O2(g)=C4H8(g)H 2O(g) H 2119 kJmol 112H 2(g) O2(g)=H2O(g) H 3242 kJmol 112反应的 H1 为_kJmol 1 。图(a)是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0.1(填“大于”或“小于”)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填标号)。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 ,出口
19、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 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则 H1H 2H 3119 kJmol1 242 kJmol1 123 kJmol1 。反应为气体总体积增大的反应,在温度相同时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故 x0.1。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A 项
20、正确;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总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D 项正确。 (2)结合图(b)可看出随着 n(氢气)/n(丁烷 )增大,丁烯产率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因为氢气是生成物,当 n(氢气)/n(丁烷)逐渐增大时,逆反应速率加快,故丁烯的产率逐渐降低。(3)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丁烯产率逐渐增大,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不仅能加快反应速率,还能促使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高于590 时,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导致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答案:(1)123 小于 AD(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 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