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 12 题。1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人口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 人口从事的职业、性别构成有很大差异 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 人口从事的职业、人口规模有很大差异A B C D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许多国家的城市发展过程表明,工业化与城市化密切相关B预计到 203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上升到 50%C我国的大多数城市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现象D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较快解析 第 1 题,乡村与城市最主要的差异表现在人口密度,人口从事的职业和人口规模上。第 2 题,预计到 2030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上升到 60%,发达国家的多数城市出
2、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城市化现象,我国只是个别大城市出现此现象。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是大城市发展较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答案 1.C 2.A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相继成为早期城市的主要诞生地。完成 34 题。3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城市是由集村逐步演变而成的 最初的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A B C D解析 最初的城市是在集市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进一步扩大,集市就有可能演变为城市,最初的城市功能主要是商品交换中心。答案 A4下列关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
3、是( )。A今天的城市都是在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都接近资源产地B凡是城市,其交通运输条件一般都比较发达、便捷C城市的发展规模取决于地形条件D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城市人口的文化素质解析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有些城市是在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答案 B5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发展初期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B当城市发展到后期,郊区涌现不同性质的工业组团和发达的交通网络C城市发展的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趋势D21 世纪前 20 年我国城市化加速第二产业人口向第三、第一产业转移解析 当前我国城
4、市化加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答案 B二、综合题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2)近些年来图示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4)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解析 第(1)题比较简单。第(2) 题水资源紧张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地理两方面着手。第(3)题,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几个方面考虑。第(4)题,根据图可得出答案。答案 (1)一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增强;二是城市内涵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2)自
5、然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地表径流量少;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幅增加。南水北调,节约用水、保护好水资源、防止污染;植树造林、海水淡化。(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 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 ),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 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4)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离海较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