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72024 上传时间:2019-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作业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十八)A 第 18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 / 40 分钟一、选择题1.福州开埠后,茶叶出口量大幅度增长。据统计,1855 年茶叶出口量为 15 793 700 磅,1860 年就达到了 40 000 000 磅。这一变化反映了( )A.福州成为东方经济贸易中心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中英贸易获得大幅增长D.西方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2.下表反映了 ( )1840 年前 1894 年商品值 国内销售 额 商品值 国内销售 额茶叶 1 184.01 1 414.06 4 784.64 1 467.01棉花 1 146.79 1 146.79 2 437.26

2、 1 701.13粮食 15 533.30 15 533.30 37 250.00 37 054.20A.中国通货膨胀日益严重B.中国被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下降D.经济作物的国内销售额不断提高3.1861 年 10 月,经英国公使卜鲁斯同意,总理衙门颁布了通商各口通共章程,规定了贩运土货的纳税办法。这一规定对中国而言 ( )A.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B.标志着朝贡贸易体系瓦解C.加速了经济结构的变动D.促进了税收政策的彻底变革4.由下表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备注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1865年 李鸿章

3、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清朝最大的军事工厂1865年 李鸿章 金陵机器制造局 南京第一座近代机械化工厂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1867年 崇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1890年 张之洞 湖北枪炮厂 后发展为汉阳兵工厂A.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B.自强思想贯穿运动始终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兴起D.求富强国思想与日俱增5.有学者认为:尽管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 不是批发的”,但是“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此说法主要是 ( )A.肯定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B.指出

4、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实质C.否定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D.看到了洋务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6.晚清洋务人士郭嵩焘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皆能经营, 不必“官为督率”。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他的思想和行动 ( )A.实现了洋务运动的健康发展B.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C.推动了官方与民间资本的融合D.加强了清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7.晚清某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B.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使得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

5、家诞生8.提倡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 20 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 世纪20 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20 世纪 30 年代达到顶峰, 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 年)、“妇女国货年”( 1934 年) 、“学生国货年 ”(1935 年)、“市民国货年 ”(1936 年)。这一现象 (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国家态度的转变9.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 )革命后 10 年,在(20 世纪)20 年代初, 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这

6、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 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最恰当的理解是 ( )A.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作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快、程度高D.一战是“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10.据学者研究,1936 年中国完成了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的修建; 同年 7 月,粤汉铁路株韶段接轨, 全线通车;广九铁路也于七七事变爆发后几天内接轨并投入使用;1929 年起开始修建的杭州至萍乡的江南第一条东西铁路大干线浙赣铁路,于 1937 年 6 月正式接轨,全线通车;1935 年开始修

7、筑苏嘉铁路, 1936年 7 月正式通车;1932 年至 1937 年,在山西修筑了长达 860 千米的同蒲铁路。这一时期铁路里程的增加 ( )A.说明国民党积极“围剿”红军B.说明国民政府为抗战积极做准备C.是国家政局长期稳定的结果D.说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成效11.1937 年 9 月 27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工矿调整委员会, 开始全面负责战区工厂的内迁工作。沿海和临战地区的民营工厂和国营工厂,特别是兵工厂陆续内迁。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的状态B.保证官僚资本稳定快速发展C.重建国防工业支持抗日战争D.为战时“陪都”建设打基础12.1942 年,四川丝业

8、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公司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战时经济体制企业C.垄断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大量沿海居民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 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 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 1567 年到

9、 1644 年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三亿三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海关征收货税与船钞两项正税。额定正税之外, 还有“缴送”“归公”“行用”等附加征课。1842 年,南京条约规定: 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43 年,双方确定海关税则,为了征税方便, 列入税则的商品基本采用从量税率。1843 年前后中国进口税率比较表1843 年前税率(银两)项目正税 实征1843 年后税率(银两)棉花(每担) 0.298 1.740 0.400布(每匹)

10、 0.069 0.373 0.100白布(每匹) 0.285 0.702 0.150棉纱(每担) 0.483 2.406 1.000双幅细布(每丈) 0.712 1.242 0.150摘编自 美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隆庆开关”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税率的变化, 并加以简要评价。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及作用时,设计了如下示意图。根据材料,从上图中任选一个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对图中所示关系进行探讨。课时作业(十八)B 第 18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11、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 / 40 分钟一、选择题1.下表是 1843 年与 1858 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 )货物 单位 1843 年税率 1858 年税率棉花 担 6.54% 5.72%印花布 匹 14.25% 4.98%棉纱 担 6.94% 4.86%A.中国海关关税自主权逐渐丧失B.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C.中国日趋沦为西方的原料基地D.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史载,清朝 “合计洋关岁征各税,咸丰末年, 只四百九十余万。同治末年, 增至千一百四十余万。光绪十三年,兼征洋药厘金, 增为二千五十余万。( 光绪)三十四年,增至三千二百九十余万。

12、为岁入大宗云”。材料表明 ( )A.中国逐步扭转对外贸易逆差局面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D.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3.“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 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意在说明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扶清灭洋”C.“师夷长技以制夷”D.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4.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 1872 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 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中

13、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 )A.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B.可佐证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起步C.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D.代表了西方人对中国发展的态度5.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中指出:20 世纪 70 年代,“洋务运动”被全盘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有一定经济意义的学者都被扣上了“崇洋媚外”的帽子并受到批判。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两段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洋务运动进行了评价, 它们分别体现了 ( )A.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B.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C.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6.在筹建上海轮船招

14、商局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 20 万串以“示信于众商”。此后,上海轮船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大量的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了 ( )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的发展B.“官”与“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C.上海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7.甲午中日战争前 30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 680 万元,而甲午战争后 3 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长B.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C.民族资本主义社会地位提高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侵略8.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

15、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 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C.交通通信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9.19121920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 9 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 一般发展速度在 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高。一战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之说,更多的是指利润优厚,并非指增长速度。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的专制、腐败B.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C.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10.1927 年南京国民政

16、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 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 1936 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 ( )A.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11.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中指出: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 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 令各省分别举办, 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上述方案是 ( )A.“百日维新”的法令B.北洋政府初期的政策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方案D.20 世纪

17、 50 年代的“一五”计划12.下图是 19381945 年国民政府财政赤字示意图(单位: 百万法币)。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国民政府( )A.陆续失守沿海城市和富庶地区所致B.持续且剧烈的通货膨胀局面长期存在C.失去稳定政权的财政能力和经济基础D.完全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产活动二、非选择题13.近代一批仁人志士提出“商战”,即发展实业,以收回利权, 挽救民族危亡, 可称之为“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其发展与抵制洋货运动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9 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抵制日货运动使上海华商纱厂盈利迅速提高,并出现了建立新厂、增加设备的热潮,形成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史上的所谓“黄金时期”

18、。与此同时, 华商烟厂、火柴厂等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 1919 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到 104 家,超过历年最高水平,1920年更达到 142 家。其中注册的工业公司在 1919 年为 65 家,资金为 44 728 300 元, 也是亘古未有。材料二 1925 年,上海发起了抵制日货运动由于运动期间禁止提取洋栈货 ,引起煤荒和粮价上涨,既严重影响了民族工业的商业利润,又波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人民出现心理恐慌, 运动难以持续下去。于是,在资产阶级各团体的纷纷要求下,上海总商会同意提取英日货。同时,帝国主义为了反抵制, 工部局停供华商工厂电力达两个月之久,导致上海 13 家华商纱厂

19、被迫停工, 失业工人达 6 万多人,损失 326万元以上,严重危及上海民族纺织业的生存。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宗超近代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理性与非理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 指出 1925 年抵制日货运动“难以持续下去”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0 字左右。)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估计 单位: 亿两(规元)1870 年 1890 年 1908 年 1920 年 1936 年A.国内生产品(农业产品、手 工制造业产品、近

20、代化工业 产品、矿冶业产品)9.68 10.32 18.02 57.61 109.01B.进口洋货 0.71 1.42 4.97 8.49 11.16C.市场商品量(A+B) 10.39 11.74 22.99 66.10 120.17D.洋货所占比重(B/C)(%) 6.83 12.10 21.62 12.84 9.29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平均年增长率(%)18701890 年 18901908 年 19081920 年 19201936 年A.国内生产品(同上) 0.32 3.15 10.17 4.07B.进口洋货 3.53 7.21 4.56 1.72C.市场商品量(A+B) 0.61

21、 3.80 9.20 3.81注:规元 ,也称豆规银、九八规元,近代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摘编自吴承明近代国内市场商品量的估计综合材料中的两个表格,从 A、B、C、D 中任选一个角度,提取有关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并加以简要说明。 (要求: 信息完整,分析准确,史实正确。 )课时作业(十九) 第 19 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 / 40 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 若铁路, 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今(甲午中日战争后)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故丁男亦得其佣值, 红女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这最能说明

22、 ( )A.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B.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C.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D.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2.民国时期,中山装上部口袋的袋盖为倒笔架形,暗喻中国革命需要依靠知识分子才能取得成功。它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一种精神焕发、阳刚向上的速度美及力量美。中山装的设计风格反映了 ( )A.近代民主思想的不断成熟B.国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C.辛亥革命加快了中西融合D.部分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3.1912 年 8 月 9 日晨报副刊报道,在北京进行的一次有关中西餐的民意测验显示, 爱吃西餐和兼食中西餐的人数占调查总

23、数的 23%,调查对象包括普通市民、知识分子等。由此可知当时 ( )A.西餐开始传入内地B.传统饮食结构有所改变C.崇洋媚外风气盛行D.政治革命促进社会习俗变迁4.1912 年 1 月 2 日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第二天,孙中山向全国发布了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 中华民国改用阳历。”1 月 13 日,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新旧二历并存, 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吉凶神宿一律删除。这些规定表明 ( )A.近代社会风俗开始呈现中外融合的特点B.临时约法的颁行推动了社会风俗的变迁C.近代中国社会的开放性和科学性增强D.南京临时政府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活动5.阅读下表,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 ( )

24、1912 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表学校 地点 特色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发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B.培养妇女技能的专业极其有限C.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D.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6.“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 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 机器或稍笨重, 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

25、材料反映了 ( )A.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D.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7.“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的时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 ) A.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B.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C.农村生产力出现跃进D.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8.1874 年 1 月 29 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 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也,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

26、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B.“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C.“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D.“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9.1874 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 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 ( )A.铁路 B.电报 C.电话 D.电影10.下图是对某报在 18901912 年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B.晚清报业的发展与政治局势关系紧密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

27、展D.戊戌变法导致第一次舆论高峰11.1898 年,新加坡华人倡议剪辫,国内舆论除益闻录外, 天津的国闻报、湖南的湘报、上海的申报等均予以报道。国闻报以“割辫创闻”为标题,揭明该事为首创, 以“深堪诧异”四字评语示其惊奇,而湘、申二报则几无评论。这说明当时 ( )A.国内舆论对政治敏感问题并不关心B.民国政府推行剪辫易服遭国人抵制C.剪辫运动最早是由国外华人发起的D.国内舆论对剪辫之事态度比较谨慎12.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孙宝瑄在 1902 年说:“西人之剧,男女合演,其裳服之华洁, 景物之奇丽,歌咏舞蹈,合律而应节。人问其佳处何在?余曰:无他,雅而已矣。”材料可以佐证 ( )A.上流社会对西剧的

28、接受和欢迎B.全盘西化下国人对西剧的推崇C.西剧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俗的变化D.西剧冲击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 年 4 月 30 日在上海创刊, 1949 年 5 月 27 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申报是 1872 年由英商美查同伍华特、普莱亚、麦洛基合资创办,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申报对新闻业务进行了改革,规定报纸的言论要“有系乎国计民生”,要“上关皇朝经济,下知小民稼穑之苦”。熊月之与近代上海文化材料二 TIME( 即时代周刊), 是美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时事性周

29、刊之一。1923 年 3 月由亨利R.卢斯和布里顿哈登创办。它旨在使“忙人”能够充分了解世界大事。该刊的特色是将一周的新闻加以组织、分类,并提供背景材料,进行分析解释。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一直是时代周刊的一大特色。时代周刊对新闻的关注极其敏锐,哪里有好新闻,哪里就有时代周刊记者的身影。它的笔端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琴琴美国周刊的报道特色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报创办的历史条件。简要概括申报成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影响最广的报纸的有利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立足美国、关注全球”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 说明报纸杂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归纳了 19 世纪 40 年代以来社会的一些流行词汇。时间 流行词汇18401912 年 师夷长技、洋布、洋火、兴民权、革命19121949 年 共和、约法、民主、科学、实业救国、她19491978 年 列宁装、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粮票1978 年以后 专业户、乡镇企业、村民委员会、股票、互联网根据材料,从每一个阶段中选取一个信息词,从“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发展变迁”的角度提炼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 观点明确,提取信息充分,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