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四) 第 24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间 / 40 分钟一、选择题1.怎样做大国中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最后到达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转移到纽约华尔街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2.二战中,资本主义世界 40%的贸易仍用英镑结算,英镑仍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为改变这一状
2、况,二战后美国积极筹建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关贸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区 D.马歇尔计划3.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 2030 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 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 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 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促进每个国家底层 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 是 ( )A.促进各成员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开展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C.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D.建立统一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4.IMF(国际货币基金
3、组织 )成立之初 ,提供的是 35 年的贷款,1974 年 6 月增设了为期 37 年的贷款项目,1983 年增设了为期 510 年的贷款项目。材料说明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为向各会员国提供长期贷款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贯致力于全球性经济援助C.各国之间的外汇管制越来越严格D.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凸显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援助都是有条件的,受援国须实行其建议的经济改革。从 1980 年起的近20 年里,菲律宾接受了其资金援助,却因降低关税壁垒、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措施导致外国商品蜂拥而至,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贫困更加普遍。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B.世界经济中
4、南北问题突出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6.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B.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D.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7.在 20 世纪美国先后出现两次美元与黄金的脱钩,而 1944 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又明确指出美元与黄金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政策调整 ( )A.均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引发的B.均是为了保持美国经济优势C.均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D.体现了通货管理制度的灵活8.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 250
5、亿美元急剧下降到 90 亿美元, 黄金存量从 8 亿多盎司骤减到 2.5 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 800 亿美元, 有权要求美国兑付 22.8 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9.下图形象地反映了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签订协议后的情形,该协议规定以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定价货币。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美元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B.新兴独立国家地位开始提升C.美国经济总量居于各国之首D.布雷顿森林体系进一步强化10.某国际组织曾签署了如下协定(
6、节选), 据此判断该组织 ( )A.是世界上首个区域经济集团B.注意减少国际贸易间的壁垒C.成员国均反对国家干预经济D.构建了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11.“英美等 23 个国家签署的这份临时性文件创造性地建立了一套和平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使得因贸易摩擦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尽管其正式名称中有临时字样,却沿用了 47 年。”材料中的“这份临时性文件”指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定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C.欧洲联盟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2.下图为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导致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影响D.石油
7、危机引发经济危机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20 年中, 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 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因为每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自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的地位 ,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和强大经济实力而空前稳固。材料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 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
8、、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国际货币体系走向了崩溃。据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西欧 1518 世纪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自己的政策主张,占领或扩大世界市场。航海条例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1651 年, 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
9、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1824 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 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1860 年,英法还签署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材料二 1930 年 5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 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 33 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 1931 年底, 有 25 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 1932 年 4 月更增加到 76 国
10、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成立以后的 40 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 36%减至 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 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 10 万种。同期内, 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 倍以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经济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贸易战带来的影响。(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课时作业(二十五) 第 25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趋势时间 / 40 分钟一、
11、选择题1.1950 年 4 月,法国外长舒曼宣布:“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国和联邦德国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组织之中。”这说明, 法国倡导建立的“组织”具有 ( )A.开放性 B.强制性C.彻底性 D.全面性2.1999 年,欧盟在赫尔辛基举行首脑会议,决定组建一支欧洲快速反应部队,并成立一个由各国国防部长和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和军事参谋部,致力于欧洲的决策和协调。这反映了 ( )A.欧盟各国已放弃各自的国防权力B.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举足轻重C.军国主义在欧洲范围内有所恢复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发展3.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贸易量翻
12、了三番。但进入 2017 年以来, 美国不断声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 因而威胁退出。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B.墨西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面临挑战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缩小4.1988 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 11.7%,进口占进口总额的 10.49%,而在墨西哥的进口中,美国商品竟占了 80%以上。这反映出 ( )A.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墨西哥无益B.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C.美国在对墨西哥进行资本扩张D.美墨两国间的贸易效益悬殊
13、5.2017 年 1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 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 月 1 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这些现象说明 ( )A.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B.保护本国经济的孤立主义抬头C.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6.2014 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 )发表福塔莱萨宣言, 宣布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 1000 亿美元,由 5 个创始成员国平均出资, 总部设在上海。这一事件对中国而言( )A. 标志着从不结盟到结盟外交的转变B.
14、意味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巩固C. 淡化与联合国主要经济机构的联系D. 符合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7.和露雪(跨国公司联合利华旗下品牌) 进入上海冰激凌市场后,因为竞争不过本地工厂, 索性出高价收购,以消灭竞争对手。在获得垄断地位以后,再以高价从消费者身上把收购成本捞回来。材料说明了( )A.高价收购是垄断组织扩张的唯一手段B.民族产业与外国企业无法共生共存C.跨国公司通过资本扩张抢占市场份额D.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占主导地位8.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贸易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步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15、加剧9.“全球招工大厅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劳工买方市场。它使美国的挣工资者与全世界成百万的工人直接竞争工作岗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球化使美国的劳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B.全球化造成全球就业秩序出现混乱局面C.全球性就业统筹协调机构已经建立起来D.全球化使各国劳工就业面临着激烈竞争10.1986 年中国开启复关(关贸总协定) 谈判,前 6 年时间紧紧围绕 4 个字 “市场经济”。中国宣布实行商品经济,美国代表说没听说过商品经济,欧盟代表说英文里没有商品经济这个词,请中国代表给予解释。谈判因此迟迟没有进展。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 )A.美欧对中国的复关谈判设置人为障碍B.美欧的要求符合相关原
16、则具有合理性C.国际政治因素制约着复关谈判的进程D.美欧没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改革成果11.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截至 2015 年 6 月 30 日,世界贸易组织已受理了 496 起贸易争端案件,平均每年受理 25 起,这远远多于关贸总协定存续 48 年间的受案量。这从一个方面表明 ( )A.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得到认可B.经济全球化道路艰难曲折C.国际贸易体系已走上法制化正轨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12.2016 年 9 月 4 日夜晚,G20 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上演。在最自然的美景与全息投影高科技的辉映中,在东西方文化的完美交融里,这台“既有国际范儿,又有中国风, 更有杭州味
17、道”的水上交响乐实景演出,美妙绝伦, 摄人心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里,中华文化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文艺演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C.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的文化能够相互融合D.中国借助文化活动向世界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非选择题13.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到 1600 年,(中欧) 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 20 万千克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 1700 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
18、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 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1976 年 1 月,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新协定,史称牙买加协定。牙买加协定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取消各国货币平价和各国货币围绕货币平价与美元形成的中心汇率,承认浮动汇率合法并允许会员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二是黄金非货币化,取消黄金官价; 三是增加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 会员国可以自由进行特别提款权(SDR) 交易。由于缺乏能够取代美国提供新制度安排的国家,牙买加体系事实上仍然以美国为核心制度提供者。美国的权利在市场化旗号下得
19、到了事实上的增强,但同时其义务却弱化甚至虚化了。洪波、虞红丹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材料三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尽管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一致,但这只是推迟了更加综合解决方案的采用。“14 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 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 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普京同时表示, 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一些国家, 如俄罗斯和中国的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债券 ,将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普京透露说,一些专家认为, 美国的兴趣在于据此宣布美
20、元贬值, 并为自己国家主导型出口行业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和解决国内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牙买加体系的内容有何不同。(3)结合材料二、三与所学历史知识,回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寄生虫”具体依靠的是什么。美国债务问题一旦发生,俄罗斯、中国等国将会遭受重大损失的原因有哪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学者们有以下四种解释:第一,全球化 5000 年(全球化就是多个人口群体之间的联系增多, 等同于文明的传播交流)。第二,全球化 500 年(全球化源于西方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殖民扩张, 把其他区域的文明都纳入其体系中)。第三,全球化 150 年(全球化是 19 世纪中叶欧洲工业革命成功后才出现的 ,科技革命的浪潮席卷世界,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动)。第四,全球化 30 年(全球化是 20 世纪 70 年代后才出现的, 其特点是国家被不断忽略,超国家组织不断产生且影响深远)。请用两个史实说明你认同的一种解释,并举一个史实反驳你不认同的一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