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满分 50 分)1.明清时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2.关于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皇权威3.建立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在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
2、意义的是( )A.社会契约论建立法制社会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C.“政治的目的是自由”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4.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古不及近”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宫廷画院的空前活跃B.传统的“写实”风格逐渐消失C.宋代画家逐渐注重内心情趣D.宋代画家技艺的提高和进步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B.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C.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D.
3、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6.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7.1859 年物种起源的出版永远改变了全球的科学思想。下列对书中所反映理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看做是新物种起源的首要条件B.证明了造物主上帝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C.首次将自然科学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D.其优胜劣汰的进化论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社会革命与变革8.梁任公曰:“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
4、乃欲在君主统治下,行民本之精神。”秦汉以后,“行民本之精神”主要得益于( )A.“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 B.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C.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 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9.小明同学偷吃了学校果园的果子,被班主任知道并通知了家长,如果小明的家长相信孟子的言论,他们可能会认为( )A.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只是一时糊涂C.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孩子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10.“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5、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常,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上述言论可能出于(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11.由下图 1 到图 2 的转变过程,从根本上说明了( )A古代中国的农民具有聪明才智 B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特点C工具革新在农业发展中作用关键D古代中国农业灌溉方式多样12.汉书夏侯胜传:“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 ,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 儒家思想有助于提高政治地位C. 儒家经典推动科举制度发展D.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13.下图所示
6、著作在 1986 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韦。关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启蒙运动时期 中国明清时期 19 世纪中期 20 世纪中期B. 诗歌 剧本 散文 小说C. 彼特拉克 曹雪芹 达尔文 海明威D. 倡导人文主义 反对封建礼教 阐述自然选择 颂扬人性的力量14.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平衡南北政治势力C. 讨好北方知识分子 D. 限制南方发展15.黄宗羲认为
7、,国家法律起源于“公利” ,即为了防止由于自私自利对他人利益造成损害而形成,这种“公利”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这说明黄宗羲( )A. 反对个人利益 B. 主张人人平等 C. 反对专制皇权 D. 主张法治社会16.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 5040 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有某些相似之处B. 柏拉图反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C. 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度不适用于希腊城邦D.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17.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 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 ,他在绘
8、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 )A. 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C. 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D. 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18.唐太宗要求乡贡要经过州县官和当地尊长,再由户部审阅,才送吏部考试,不是二百九十三姓的人,难得参加乡贡,更难得被录取及第。下面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此举强调科举制重视对身份的审查 B. 此举尽可能地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C. 此举发挥了察举制和科举制的优点 D. 此举严格地把控科举制的录取比例19.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 ,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
9、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 “义学” “义冢”等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 )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 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 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20.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被誉为“终极关怀的觉醒” 。此时期,中国的诸子百家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是( )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21.伏尔秦对于中国的传统儒学推崇至极。在他心目中,奉行儒家的中国
10、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他推崇中国儒学文化的目的是( )A. 利用儒家思想培养人的理性精神B. 模仿中国制度实行开明君主专制C. 希望西方人能充分了解中国社会D. 利用中国儒学文化批判法国社会22.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以来,中国文化将道德视为终极关怀,道德逐渐成为判别人的行为和社会行为是否正当的根据,政治秩序逐渐被看作道德秩序的延伸,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越来越需要道德的合理性来论证。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古代中国“士”阶层通常将儒
11、家价值观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汉代以后官方用儒学来教化天下,维护“三纲五常”的秩序C.古代帝王荒淫奢侈、朝政腐败和暴虐无道极易导致王朝更迭D.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用“主权在民”思想否定了帝权的合法性23.“如果一定要在中国思想流派中找出一家与西方科学精神最相近的,我个人认为只有程朱一系的理学足以当之。”其依据是程朱理学主张( )A.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C.心即理也 D.知行合一24.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也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
12、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地吸收25.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材料表明孔子的基本治国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仁者爱人” C. “克己复礼” D. “天人感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0 分)26.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早在周初,周公旦鉴于商朝失德亡国,提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明德慎罚等主张,强调“明德” 、 “敬德” 、 “成德”作为施政的理论基础和以德化民的具体措施。经过两
13、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 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并将这种本用关系提升到与自然现象“昏晓阳秋”一样永恒而不变。明太祖在大明律成时,特别宣誓臣民“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恩主诈骗被保护人的,应宣誓充作牺牲 ,奉献于神” 。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处死以祭谷神。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 ,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
14、对不发达的状况深刻地影响了古罗马刑法中公犯与私犯的规定,以至造成两者的失衡。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评价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智者学派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直接产物。奴隶主民主政治为公民创造了较为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活跃的文化生活。公民们可以在公民大会上对城邦的大事发表演说,可以在诉讼法庭上据理力争,可以在剧院里演出自己的剧本。人们参加公共政治文化活动不再依赖旧有的权威和习惯而
15、靠自己意见的正确合理,符合逻辑和能言善辩。人们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迫切地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和善于辞令的本领。这样,一个智者运动就在希腊应运而生了,而雅典则成为整个希腊著名智者聚集的中心。欧洲哲学通史材料二“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 “复活” “复兴” 。16 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 ,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因素。(2)
16、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对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 14 至 15 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
17、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 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
18、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3)列举材料三中伏尔泰一部有代表性的“有趣著作”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之
19、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土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阅读材料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颢思想的实质体系是什么?(2)据材料二,说一说材料中的哲学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此哲学观的根本性质是什么?(3)据材料三,归纳材料主张的思想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理学”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1.A 2.D 3.A
20、4.C 5.B 6.C 7.C 8.D 9.B 10.B11.C 12.A 13.D 14.B 15.C 16.A 17.B 18.A 19.D 20.A 21.D22.D 23.A 24.A 25.A26.(1)法律传统:重视以德化民,强调德主刑辅 作用:德主刑辅使法律涂上了德的色彩减少了推行法律的阻力;德礼入律,道德条文化、道德法律化增加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可行性,也支持了法律的稳定;古代中国以德化民德主刑辅的法律传统利于调控封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稳定。(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 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帝围,法律为专制
21、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然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27.(1)背景: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更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人地位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增强,政治文化生活对人知识(或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继承:肯定人的作用、价值,维护人的尊严;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发展:将批判的矛头对准宗教神权,将人们从神权的束缚下解放。28.(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 。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22、”的学问。(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 ;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3)著作:哲学通信或路易十四时代 。如何改良:通过多种形式影响和说服大众;教导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思考问题,引导人们和社会走出中世纪,走向自由和光明;提倡“天赋人权” ,赞成正当的宗教信仰,倡导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理性国家。29.(1)观点:人欲盛而天理亡,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理学思想继承孔孟思想。实质体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的新儒学体系。(2)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 )根本性质:唯心主义观。(3)观点:通过接触事物,在体会知识的基础上体验“理” 。影响:理学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对后世科举考试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