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高二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共 56 分。)图 1 被称为“雨林联通“。是年轻科学家 Topher 为保护雨林而设计的手机装置。它的手机程序能在生机勃勃的雨林喧哗声中,快速检测到不和谐的电锯声,然后把警报发送给警卫。该装置不但使得数百万的废旧智能手机得以再利用,并且已经保护了 600000 公顷森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该装置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及手机四周“叶片”的作用是( )ARS 声音收纳 BGPS 太阳能接收CGIS 雷达接收 DGPS 雷达收纳2.Topher 创立了 Rainforest(雨林联通) ,该组织的创立有利于
2、( )森林资源的保护 减弱噪声污染 调节气候 提高资源利用率A B C D3.特威德河是一条重要的区域性河流,它为捕鱼业和商贸业提供了一个避风的港口。20 世纪 60 年代,当地政府在特威德河河口修建了两座堤坝(下图),结果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河口鱼类资源减少C.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D.堤坝南侧泥沙堆积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4.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B乙一一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D丁一一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5
3、.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甲一一过度垦殖,黑上流失加剧B乙一一种植而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C丙一一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D丁一一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读下图的四个地区的沼泽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6.图中四个地区的沼泽形成与永久性冻土相关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7.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区西部海岸线曲折主要受海浪侵蚀而形成B乙地区中部地形平坦,是所在国主要的农业区C丙地区沿海地带分布有丰富且优质的石油资源D丁地区植棉业衰落是因为受飓风频繁影响所致读“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8.在图中海岸线变迁过程中起
4、主导作用的是( )河流沉积作用 河流侵蚀作用 地球偏转作用 海浪侵蚀作用A. B. C. D. 9.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最可能的是( )A. 可以引种热带作物 B. 长江口水质变差C. 寒潮影响次数增加 D. 滩涂面积增加读图,回答 10-13 题。10.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11.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12.20 世纪 50-70 年代 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 B. C. D.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 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14.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设置沙障固沙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下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由图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是( )A. 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 B.
6、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C. 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 D. 沿海和内陆均衡分布16.关于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濒临渤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B. 该地区河网密布,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产区C. 该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D. 上海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辐射带动作用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完成下面问题。17.图中反映出( )A.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 风速越大,输沙量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越大C. 在植被覆盖率为 10% 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18.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设置沙障固沙C.
7、 小流域综合治理 D. 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诸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 。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9.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20.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 B. C. D. 21.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
8、的是(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草皮屋,是北欧地区流传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下图为挪威南部某地草皮屋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单选题。22.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 美化居住环境 B. 减轻屋顶压力 C. 加强御寒保暖 D. 削弱太阳辐射23.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温带草原带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下图是非洲中北部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4.图中的区域体现了地理信息的那些特征 ( )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之间有相似性 每个
9、农业带均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联系A. B. C. D. 25.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土壤26.该图的地理事物在在空间上的分布表现为 ( )A. 面 B. 线 C. 网络 D. 岛27.图中大部分区域的产业比重最可能呈现_格局( )A. 一 二 三 B. 三 二 一 C. 三 一 二 D. 二 三 一28.我国在非洲中北部投资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是 ( )A. 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 B.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C. 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 D. 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0、 44 分。)29.能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2)我国已把风能作为新能源的开发重点,并确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河北、上海、福建、广东为风能的重点开发区域,分析这些省区成为重点开发区域的原因。30.黑龙江省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过度开垦,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黑土厚度由 20 世纪 50 年代的 60cm 变为现在的 20 cm。下图示意该区域 19502000 年水土流失面积演变。 说出 1950-2000 年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变化特点,并简述该区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31.
1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玻利维亚是南美洲欠发达国家,主要是由亚马孙河冲积平原、安第斯山河谷地区和玻利维亚高原组成,平均海拔超过 3000 米,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该国的乌尤尼盐沼,在美学上被称为“天空之镜” 。乌尤尼盐沼在玻利维亚托西省西部高原内,海拔 3656 米,面积 9065 平方米,水平面高差不到 1 米,为世界最大的盐层覆盖的荒原,边缘有盐场。所在区域雨量稀少,气候干燥,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好似不是地球上的、美丽的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材料二 在资源上,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汇报说乌尤尼盐沼的锂蕴藏量几乎占全球的一半,有人断言玻利维亚凭此将可匹敌中东石油巨福沙特阿拉伯
12、。然而在政府的控制下,年开采量不足总量的四十万分之一。材料三 下图为玻利维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1)说出乌尤尼盐沼出现“天空之镜”所具备的条件。(2)简析玻利维亚政府控制锂矿资源开采的目的。(3)我国某企业拟在该国建锂产品加工厂,试分析在该国建厂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32.下图为某省土地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现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指出该省荒漠化的主要表现。(2)分析可能导致该省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3)指出该省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对策。参考答案1.B 2.C 3.C 4.C 5.A6.A 7.C 8.C 9.B 10.D 11.A 12.D 13.B 14.D 15. B16. D
13、17.B 18.D 19.D 20.B 21.A22.C 23.A 24.B 25.C 26.A 27.A 28.A29.(1)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南方内陆地区风能资源较少。(2)风能资源丰富;当地缺乏常规能源;人口稠密,工业生产能耗大,需求量大;科技发达,经济水平高,利于开发风能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等。30.特点:面积增加,程度增强。措施:加强监测;生态退耕;营造防护林;增施有机肥;调整种植结构,实施黑土地用养结合的农作物轮作制度;(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共 6 分。 )31.(1)盐沼面积大,湖面坡度小;水面低,湖底有盐层覆盖;雨后,盐沼表层形成薄层积水;大气稀薄,空气中杂质少;风力微弱,晴天多。(2)加强对锂矿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过度开采和资源浪费;控制产量,提高价格;进行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3)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协作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等。32.(1)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2)本地区由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大,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造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增长;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