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页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9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试题文科综合政治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文明之中国、先进之政党,必须具有“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的理念。长期以来,他始终把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作为立身之本、从政之基。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以上论述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主观精神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符合题意,材料中要建设文明之国、先进政党必须先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表述错误,精神不能作
2、为保证。符合题意,注重修身立德、治心养性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故选 C。【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2.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大败于长平,给后人留下“
3、纸上谈兵”的笑柄。 “纸上谈兵” 错在()忽视了战争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不懂得客观实际是变化着的否认了事物的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的区别没有将兵书与战争实际具体地统一起来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表述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符合题意,纸上谈兵忽略了变化的客观实际。不合题意,纸上谈兵错在离开了实际,不是说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的关系。符合题意, 错在理论脱离了实际。故选 C。3.(2018 年高考全国 1 卷文综政治 21)十八大以来,2 页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4、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认识与实践的知识。认识源于实践,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合题意。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5、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符合题意。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表述错误。故选 C。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展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上述论断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能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A. B. C.
6、 D.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错误,并不是价值观决定真理观;错误,夸大了价值观的作用;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上”;说明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故选 D。3 页5.“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 ”“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
7、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 ”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A. 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D. 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坚持不懈,积极向上,可以让普通变得独特,平凡变得卓越,C 项符合题意;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由向社会贡献的多少来衡量,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B 项说法错误;人的意志可能推动社会发展,也可能阻碍社会发展,但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总航向,D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C。【点睛】要在砥砺自
8、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6.2018 年 4 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两点论”和“重点论” 相结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9、,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符合题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表述错误。 材料未体现。4 页点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 斗争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
10、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区别 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表现为:一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双方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事物得到发展 ;二是矛盾双方的斗争,使一方力量不断削弱 ,另一方力量不断增强以至战胜对方, 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联系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
11、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7.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科学只是关于自然界中无数个体事物的简单性质的知识;而哲学是关于“若干最不相像的质体中的性质的统一性”的知识。故相对于科学原理,哲学原理乃是“始基原理”,是对由经验材料归纳出来的科学知识做进一步的归纳而得到的,对科学的认识活动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哲学作为科学的基础,能为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是对具体科学共性
12、的概括科学与哲学具有一致性,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A. B. C. D. 【答案】C【解析】5 页科学是哲学基础,项理解错误;项理解正确;项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认识错误,哲学并非科学之科学;正确选项为 C。【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8.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了作家的
13、文化创作反映了乡土民情,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A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描述文化作品的作用,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融合,C 排除;材料没有描述民族精神的作用,D 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 A。【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9.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特定族群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材料表明代表一方水土的方言文化是民族的而不是世界的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方言文化不能真正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借鉴融
14、合是一种必然趋势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原本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正在加速流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这表明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存在认知和实践的差异,同时也表明方言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借鉴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排除 ;方言文化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排除。故选C。10.经过半个多世纪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塞罕坝人在高寒荒漠建成了可绕赤道 12 圈的世界上最大人工林,6 页为京津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并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
15、、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彰显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植根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A. B. C. D. 【答案】C【解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故错误;几代塞罕坝林场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故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作为民族精神具体表现的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故正确;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
16、建设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故 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C。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B. 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C.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支柱D.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犬进程【答案】B【解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自信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17、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B 项符合题意;文化自信能够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但不能发挥决定性作用,A 项说法错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C 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文化自信对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D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点睛】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7 页1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
18、 320 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 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 清明上河图 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项符合题意; 台湾风物图卷被誉为宝
19、岛的“清明上河图” ,但与清明上河图并不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项说法错误;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台湾风物图卷并不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时代楷模李保国教授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
20、为山区发展奉献毕生心血和智慧,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卓越贡献。李保国把农民急需的技术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山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他扎根太行致力于绿山和富民。针对山区土薄水少等特点,他推出了控制爆破松土蓄水等工程技术, “聚集土壤,聚集径流” ,使太行山区土厚了、水多了、山绿了。他找准科技脱贫的路径,创新推广苹果先进栽培等 36项农业实用技术,使科技成为脱贫致富的“利器” 。他举办培训班培训人员 9 万余人(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永久牌”土专家。35 年来,李保国起早贪黑,埋头苦干,每年在山区“务农”200 多天,帮助农民增收 285 亿元,带领 10 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21、“太行山的父老乡亲富起来了,我的事业才算成功。 ”李保国的言行让大山怀念,令人们动容,他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 。 8 页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知识,分析科技对于李保国成功扶贫的作用。【答案】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研发新技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用科技文化培训农民,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持【解析】【详解】这道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指向是科技对于扶贫的作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对科技进行性质的判断,科技本身属于文化,但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属于经济,所以科技体现了经济与文化的交融。然后再描述科技对扶贫的具体作用。材料
22、中提到李保国更新了技术,培养了人才最后促进了农民增收,为扶贫提供了智力支持。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 年 2 月,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以上,中国对
23、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建共享【解析】本题以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为时政背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
24、用国际社会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国际社会知识” ,因此考生首先可以从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当今时代的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我国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这里要强调说明的是,上述答案只是参考答案,只是给出了思路的角度,考生还是应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长征是充满9 页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是人类为
25、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长征精神作为长征实践的文化精神创造物,迸发出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是具有历史穿透力、恒久感召力的不朽精神旗帜。80 年来,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红旗渠精神,再到“两弹一星”精神,在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的图谱中,始终不难寻到长征精神的痕迹。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强调,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1
2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用长征精神照耀新的长征路。(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3)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答案】 (1)传承长征精神,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弘扬长征精神,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27、中国梦而矢志奋斗。(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并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的利益是我们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答案示例:主题: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依据:意识能动作用;文化影响人。【解析】本题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知识点
28、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本题要求的知识范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 ,设问指向我们应该如何用长征精神照耀新的长征路,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关键是注意问题指向用长征精神照耀新的长征路,可联系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等知识组织答案。10 页(2)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观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知识。审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为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设问指向为什么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结合问题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
29、的创造者,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内涵等知识进行分析,并结合材料分析意义。(3)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本题的问题是为高三学子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班会主题要突出长征精神,依据必须是文化生活或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依据:意识能动作用。【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