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50687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40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开篇 学科核心素养指导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开篇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2-,-3-,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4-,【真题链接】 1.(2018

2、课标卷)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保持恒温环境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小地面震动影响 A. B. C. D.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5-,点拨 本组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

3、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生通过“求同存异”的分析,将会获得“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认识。第(1)(3)题,精密机械设备的生产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且对精度要求较高。在高端机床设备生产过程中,细微的温度、湿度变化和震动,都会影响设备的精度。厂房设在地下,不便于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但是提高了环境的稳定性。故正确。第(2)题,日本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大连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故选D项。 答案 (1)C (2)D (3)B,-6-,2.(2018课标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

4、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7-,点拨 本题以鄱阳湖区传统捕鱼作业模式“堑秋湖”为案例背景,考查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试题倡导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传承生态文化,提高考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号召公众参与。解题时,应着重从图文信息获取解题的关键点“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

5、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即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的食物来源和缩小其栖息地范围;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改进措施。,-8-,答案 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 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9-,【素养解读】 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6、理解和判断。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 【备考指导】 建立人地协调观,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10-,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

7、系。,-11-,【真题链接】 1.(2018课标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13-,点拨 本题通过分层设问引导考生发现并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时间和空间上的融合、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感悟

8、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第(1)题,首先弄清楚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概念;仔细读图,获取并利用图示两个信息:该地的户籍人口比常住人口多,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差距略微缩小,说明该市人口迁出量存在减少现象,即该市劳动力需求增加。第(2)题,我国四个直辖市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是重庆;同时,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其他三市较低,有大量人口外出务工,而另外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大量迁入,户籍人口应少于常住人口。故选D项。 答案 (1)C (2)D,-14-,2.(2018课标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

9、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5-,(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16-,点拨 本题以龙卷风为主题线索切入,综合考查中小尺度地理事物的空间动态

10、发展过程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考查了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第(1)题,读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说明该湿热气团来自低纬度的海洋洋面。大西洋沿岸受山地阻挡,水汽难以深入美国中部,所以其主要源地是墨西哥湾。湿热气团抬升的原因,主要是受气温影响。由于气团湿热,气温高,空气受热抬升,抬升时气温降低,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带动空气抬升。气流旋转的原因,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分析其南北纵列分布的平坦地形对气流汇聚和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第(3)题,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

11、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回答。第(4)题,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历时长短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分析,如龙卷风形态壮观,历史短难以发现,危害性大等。,-17-,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

12、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18-,【素养解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 【备考指导】 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19-,区域认知指人们出于认识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

13、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0-,【真题链接】 (2018课标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2)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22-,点拨 本组题以小明暑期从重庆到

14、毕节避暑旅游创设生活化场景,将地理能力的考查巧妙融入沿途见闻和实践活动中,以地理视角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借助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差异,分析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解决区域发展中的问题。第(1)题,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项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项错误;7月份,西南地区极少有雾霾天气,C项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项正确。第(2)题,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 答案 (1)B (2)

15、A,-23-,【素养解读】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备考指导】 掌握区域认知方法,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2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

16、感。,-25-,【真题链接】 (2018课标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6-,(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27-,点拨 本组题用静态的地质剖面图考查河

17、流阶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意在引导考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地质调查成果做出合理推理和判断的实践能力。第(1)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材料显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择A项。第(2)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第(3)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项。 答案 (1)A (2)A (3)D,-28-,【素养解读】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户外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 【备考指导】 (1)能够使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