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

上传人:杨桃文库 文档编号:4949946 上传时间:2019-01-25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7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教学理念: 夯实基础,操练思维,感受实际,教学方法: 全面自学教材,夯实基础;阅读参考书籍,拓展视野。教师解析重点,引领路径; 学生积极讨论,操练思维。课上意犹未尽,欢迎聊学;课外勤写笔记,珍录己见。请进实感讲座,听闻真情;暑期回乡调研,感受实际。大学课堂,乃理性思维场所,理论探索平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只唯实;重在讨论、辩论,不在结论、定论。,第一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宏观分析,一、 政治制度的涵义与主要特点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基本轨迹 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背景因素 五、中国政治体制

2、改革,一、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涵义、特点,课堂小讨论: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政治(即公权)领域中要求各种政治实体共同遵循的各类准则。,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人类社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国家权力(政权)的准则以及规范与公权相关的其他政治实体的准则,具有层次性(三个层次),政治制度层次示意图:,中层: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等,核心层:国体,外层:各类具体制度、组织方式、运行规程等,包括“法内制度”和“法外制度”两种存在形态 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力或约束力 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之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架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 体)国家政权制度 非

3、国家政权制度政 体 结构形式 直接参 中 政(人大制度) (单一制) 与制度 共领 治选 立 元 行 司 军 单 民 特 职 信 村 居 导族 民 民 的区 别 多举 法 首 政 法 事 一 域 行 党自 政 会 访 自 自 合 制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 治 区 治 治 作制 制 制 制 制 制 制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 与变迁的基本轨迹,史前孕育期,1949年,逐步确立期,54年,66年,曲折推行期,75年,严重病变期,78年,恢复发展期,79年,82年,80年,87年,89年,92年,97年,02年,稳步改革期,57年,07

4、年,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 与变迁的背景因素,按是否有利于实现民主目标分两大类:,正面因素,马列理论,国际环境,战时经验,国情判断,负面因素,专制传统,国际“误识”,战时惯性,国情制约,课堂小讨论: 对上述背景因素有何补充?,第二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二、人大制度的内在逻辑 三、人大制度的外在方位 四、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 五、课堂大讨论之一:我看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关于 “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产生、组成、职权、运行等)” 的制度?关于 “整个国家权力(立法、行政、司法等)配置 ”的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课堂小讨论: 当是

5、何种涵义?狭义? 广义?,二、人大制度(狭义)的内在逻辑,产(委 监 罢 换 人 大 生 托) 督 免 届 选 举 (委 托) 一府两院 监 督 罢 免 管 理 换 届 造人 民 社 会,福,三、人大制度(狭义)的外在方位 (政体分类图),君主制,共和制,专制,立宪,贵族,民主,议会制,二元制,直接制,间接制(代议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苏维埃制 代表团制 中国人大制度,大国民会议制 大呼拉尔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 民主 共和制 政体,四、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课堂小讨论:如何理解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没有? 有? 哪

6、些?,1、什么是“特色”?2、什么的“特色”?3、“特色”是如何形成的?4、如何认识“特色”的价值?5、 “特色”会不会发生变化?6、如何鉴别“特色”?,特色之一:既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又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基础,所有社会主义的 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祖国统一的 爱国者,特色之二:既坚持民主平等的选举原则,又规定某些灵活变通的选举方式 (详见第三讲),特色之三: 既坚持“议行合一” 的原则, 又实行国家机关间的分工与分员 议行合一:“(巴黎)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马克思),课堂小讨论:人大制度 与美英三权分立体制有何区别?

7、,国会 =,总统,人民,平列,不兼职(-1),双向(制衡),兼,又不兼,兼,人民,单向,双向(制衡),高低,公社委员会,议会,人民,人民,高低,首相,人大,政府,权力、机构、 人员“三合为一”,比较后的结论:,美: 典型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体制英:非典型(带有“议行合一”色彩)的三权分立体制 中:非典型(带有某些“分权”色彩)的议行合一体制巴:典型的议行合一体制,四体制评说: 各有逻辑 互有异同 均有距离何有优劣?,特色之四:既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又规定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 (详见第四讲),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 五、课堂大讨论之一:,我看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1、关注正在召开的全

8、国人大会议,每人选择一个视角,收集资料,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撰写发言提纲 2、分六个小组讨论 3、各组向全班报告讨论情况(视角、共识、分岐) 4、就若干问题展开全班讨论、争鸣。不在结论、定论,而在讨论、辩论,操练思维,第三讲选 举 制 度,一、 民主与选举二、 原则与国情三、实际运作中的几个难点四、课堂大讨论之二:中国搞不搞竞选?五、人大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实践及其前景,一、民主与选举,有选举不一定有民主,有民主一定有选举 民主就是选举?选举是权力委托的行为,是国家机关权力合法性的来源,是代议民主政治的基础选举的适用范围:选举制度的狭、中、广涵义:,二、 原则与国情,既发扬民主,又坚持从中国实

9、际出发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差额等原则 与国情变化。中国选举制度之2-5-1变迁,课堂小讨论:如何看待1:4?(城乡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例),三、直接选举中的几个难点,1、法律上强调9个“不分”,是否要有一定限制?2、人口流动导致选民登记难3、 贿选现象4、一部分选民选举热情下降5、正式候选人如何确定(人数、代表性)?6、如何宣传与介绍候选人?,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四、课堂大讨论之二:中国搞不搞竞选?1、各人读书、思考,撰写发言提纲 2、分六个小组讨论 3、各小组向全班报告讨论情况(视角、共识、分岐) 4、就若干问题展开全班讨论、争鸣。不在结论、定论,而在讨论、辩论,操练思维,

10、1、什么是竞选? 2、要不要竞选? 3、可不可竞选?4、能不能竞选?5、怎样搞竞选?,五 、人大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实践及其前景,1、有曲折、有进步:制度认知制度本体制度运行,2、有差距、有前景:职权在不同程度上不到位,1)推行时间不长 2)制度环境制约 3)制度间关系不顺 4)具体制度不健全 5)人大代表素质不齐 6)宣传、普及不够,前 景,多种客观动因下,发展民主也是硬道理!乐观?悲观?渐进!小步分步逐步稳步推进渐而有进,渐进必须进!适度加快三情依据:世情-国情-区情,第四讲 政 党 制 度,一、民主政治与政党 二、我国为何选择现行的政党制度?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运行及前景 四、党政关系问

11、题课堂大讨论之三:“党政合一”还是 “党政分开”? 五、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请进来”),一、民主政治与政党,1、政党是国际、世界现象,2、现代政党与民主政治几乎同步发展课堂小讨论:为什么现代民主离不开现代政党?,二、中国为何选择现行的政党制度?1、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导向、形象a、工农大众选择 b、民主党派认同 c、蒋家王朝反祢 d、中共当仁不让(承担历史使命),课堂小讨论:对于上述关于中共成为执政党的成因分析,有何己见?偶然、必然?成败论英雄?,2、为何保留8个民主党派?,1历史因素:a、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出过贡献b、在反对国民党时,中共一再反对独裁,提倡多党合作,

12、2现实因素,1、有利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2、有利于恢复与发展经济与文化3、有利于促进海外联系4、有利于监督执政党,3前提性政治因素,48年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在以上历史、现实和前提性条件下,形成了现行的政党制度,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实际运行和前景,始终坚持中共领导且不断加强,时见党政不分, 成效卓著,也有过严重错误,例如:文革(导向)、腐败(形象),多党合作、互相监督曲折很大,尚有发展空间,1、实际运行:,2、发展前景:,现行政党制度会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变或者不变:两种可能, 由社会历史抉择,a、经济基础?,b、执政党建设?,当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1、转型时期问题过多,

13、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执政党,2、现在也没有任何政党可以与中共相抗衡,重要的是,切实“用足”现有政党制度,加强与改善中共领导,发挥好多党合作、互相监督、政治协商的功能。,“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四、党政关系,先有党,再有政府,政府由党扶持起来。 党的资格与影响明显胜于政府。,政权初建时需要党的扶持,后成惯性。,后来的“阶级斗争”需要党冲在第一线。f, 以为坚持“领导”,就必须以党代政。, 学界关于“党政关系”的三种主要观点,1、主张党政分开:,以党代政会使民主政权的权威性萎缩,以党代政会影响党发挥应有功能及自身建设,以党代政会使党直接陷入社会矛盾,2、主张党政合一:,事实上不可能分开,分

14、开不利于加强党的领导3、主张党政关系规范化,可以节省一套班子,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 课堂大讨论之三:,“党政合一” 还是 “党政分开”?1、各人读书、思考,撰写发言提纲 2、分六个小组讨论 3、各小组向全班报告讨论情况(视角、共识、分岐) 4、就若干问题展开全班讨论、争鸣。不在结论、定论,而在讨论、辩论,操练思维,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并非完全分开 。 机构合署? 人员兼职?,课堂小讨论:党为何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民主政治 权源,领导之涵义,执政之涵义,理顺党政关系,改进党的执政与领导方式党向人大提出决策建议或推荐重要人选,人大依照法定程序审议表决,通过后,便成为国家意志。党总揽

15、全局,协调各方,而非包揽全局,包办一切。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而非代替人民当家作主。,第五讲行 政 制 度,一,行政的涵义 二,行政组织制度: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 三,行政决策(领导)制度:合议制到首长负责制 四,行政法制: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课堂大讨论:为了深化改革,可不可闯法律禁区? 五,行政监督制度与反腐败,一、“行政”的涵义,课堂小讨论:什么叫“行政”? 其与“管理” 之关系?,广义 中义 狭义,三,行政决策(领导)制度:合议制到首长负责制,何时、为何进行体制转换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涵义及基本内容:“三权一责”课堂小讨论: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关系?,二、行政组织制度: 机构改革与转变职能,行政

16、组织(机构)设置原则上下多级政府: 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较大的)市、自治州、直辖市辖区县、自治县、 (较大的)市辖区、市乡、民族乡、镇政府内设机构: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49年:35个 (1万人),52年:42个(2.3万人),54年: 64个,56年:81个 (5.2万人),58年: 68个,59年:60个 (3.5万人),65年:79个 (4.1万人),70年:32个 (1万人)19,75年:52个,78年:76个 (2.3万人),81年:100个 (4.9万人),82年:61个 (3.2万人),84年: 65个,86年:72个 (5.28万人),88年:66个 (4.48万人

17、),92年:86个 (3.7万人),93年:59个 (3.3万人),98年:53个 (1.6万人),国(政)务院内设机构增减曲线图,课堂小讨论:如何看待国务院机构增减曲线图?,力学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动都来自于力的作用,膨胀力,精简力,为何膨胀? 膨胀力(三股):,社会公共事务增长,全能政府观念与体制,机构内在膨胀力 (帕金森定律:无事忙、 找下手),博奕,为何精简?精简力(四股):,降低行政成本,减轻社会负担下放中央权力,扩大地方权限克服官僚主义,提高行政效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强调第四股精简力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课堂小讨论:为何80年代中期才提出“第四股精简力”?“转变职能”与“

18、精简机构”有何种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外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向政府提出的要求。,转变职能,并非一味削减职能,而是转变职能重心,重新配置职能。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人员)“精简机构” “机构改革”机构减少,但不单纯以机构数量评估机构改革的成效。,事实上,职能往往难以转变,1、政府内部障碍,全能政府观念,管理方式惯性,深层利益因素,2、政府外部障碍,企业改革未到位,市场体制不健全,中介组织欠发育,三、行政法制:依法行政,1、从人治走向法治,历史教训,市场经济,权威转型,世界潮流,2、从“法制”到“法治”,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 课堂大讨论之四:,为了深化改革,可不可以闯(滞后了

19、的)法律禁区?,1、各人读书、思考,撰写发言提纲 2、分六个小组讨论 3、各小组向全班报告讨论情况(视角、共识、分岐) 4、就若干问题展开全班讨论、争鸣。不在结论、定论,而在讨论、辩论,操练思维,不闯,是否阻碍改革?闯了,是否影响法治?对策何在?,3、行政立法:,宪 法,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 政 法 规,部门行政规章,省级行政规章,较大市行政规章,法律(基本、其他),省级地方性法规,较大市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A,B,C,D,(特别行政区政府),(自治机关),(人 大),(政 府),中央,地方,总体上已有法可依,但问题仍不少,越权立法,保护主义,法间冲突,执法不严,执

20、法成本过高,四、行政监督制度与反腐败,1.腐败之定义课堂小讨论什 么 是 腐 败?有机体 社会领域 政治领域 : 公权私用,公众,公仆,公权,公务,公利,2、腐败之根本成因,寻找根本成因之逆向思维: 公权不腐败,即公权公用之流程或状态?公权公用流程图(五公图),课堂小讨论:,以上“五公图”成立否? 导致腐败的根本成因在哪个环节?,公众,公仆,公权,公务,公利,自然人,私利,私务,私欲,自然人与公仆之角色重叠, 自然人私欲公仆之公权 腐败,私欲 + 公权 腐败,反 腐 败:阻断 “私欲”与“公权” 之连结!,如何阻断“连结”?如何反腐败?,必,想,贪,能,不,敢,四“不”思路,香港廉署、 新加坡等启示?,行政监督制度 与“四不”关系提高行政监督 实效的路径,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课程考核:平时讨论、作业、出勤+期末考试+暑期调研报告欢迎对课程建设贡献意见建议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