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文两篇,学习目标,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07年全家福。左三为怀抱巴金的外婆,右三是巴金的母亲。,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日和月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自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 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 “下等人”中间 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
2、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 们的悲惨生活,在伪 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 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 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 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 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 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 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 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 中找不到
3、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时代背景,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期盼胜利的到来。,当我们吟咏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 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日与月这两个古典意象已经融入了古诗文,融入了历史,甚至融入今天每个人的心里。巴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对着永恒的星球也发出了自己的感慨。日与月两篇文章寄托他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共同走进文本,去一探究竟。,自主学习,给
4、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 ) 一撮灰( ) 皓月( ) 姮娥( ) 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 露台 旸谷: 文学常识填空本文作者 ,原名 ,字 ,四川成都人,本文选自 ,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 。 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就你喜欢的写几句。 日: , 。 , 。 月: , 。 , 。,自主学习,1yng zo ho hng 2皓月:明亮的月亮。露台:晒台凉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3巴金;李尧棠;芾甘 ;巴金选集;(雾雨电);(家春秋)。 4答案举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关于日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
5、,黄河入海流。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关于月的诗句,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第一篇日,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
6、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请联系背景,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第二篇月,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7、,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才会说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面所写的日有了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归类整理关于“月”
8、的古诗文,月,呈现不同的形态。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岳阳楼记) 月,撩拨满腹的愁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月,包含着瑰丽的想像。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达标训练:写给巴金的颁奖词:你能根据你自己对巴金的了解、感受,写一段颁奖词吗? 示例: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巴 金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