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春,艾 青,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作者艾青的相关常识。 2.过程方法:反复诵读,识记并理解诗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学习本文用词的精当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为社会、为国家尽责的责任心。,艾青及其诗歌创作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克阿、林壁等。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 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他的诗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北方、向太阳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春作于1937年4月。艾青说:“这是为
2、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的。胡风拿去发表在生活与学习上。” 在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无情地杀害了。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当时震撼了全国。面对这一残酷的严重事件,革命的诗人、文学家们无不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时作为一个年轻诗人的艾青,同样也是怒不可遏。而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来讴歌五烈士的革命精神,来唤起民众呢? 为了反映这一事件,诗人本来是可以有多种选择的。可以直抒胸臆,投枪匕首般地喷泻而出,可以直接具体刻划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场面,也可以写五烈士革命的历程写一首长诗。而诗人没有这样选择,可能诗人觉得这样写会流于一般化,不足以撼动人心。因此诗人最终选择了春。,写作背景,检测生字
3、词:,寡(gu)妇 咽(y)泣 舐(sh)吮(shn) 墓窟(k) 蓓(bi)蕾(li ) 点缀(zhu),问题探究,1、作者把土地比作野兽是否不当?,作者把龙华“这片古老的土地”喻为“饥饿的野兽”,这个比喻形象有力,既突出了龙华对春的渴盼之切,又暗示了龙华潜藏的强悍之盛,这只野兽它要舔舐血液“年轻人的”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2.“顽强的人之子”指什么?,3.本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那句?,点拨:革命烈士,点拨:“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
4、出来。,内容赏析:诗人写春,始终是围绕着“桃花”展开。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桃花”与“血迹”的联系,是诗人构思的关键,也是这首诗成功的关键。,诗歌赏析,修辞赏析:在诗中,龙华烈士的鲜血被喻为报春的桃花,比喻妥帖巧妙且震撼人心龙华的春天,其实就是烈士的春天,其实就是龙华的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春天,这样的春的代价是惨重的,这样的春天也是悲壮而刻骨铭心的;这里的春是一种象征,是因烈士的血、烈士的灵魂以及作者的真切感悟而存在的一种象征,春其实就是烈士血。对于处在光明的春天中的我们读到此诗时理应明白“春”所蕴涵的深意,从而想到我们应该对烈士们做些什么。,诗歌赏析,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第二题 2.再次朗读全文,升华情感并尝试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