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人物介绍,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人物介绍:,共工: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神,为西北的洪水之神。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 传说他是二人首蛇身,满头的赤发,坐骑是两条龙。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轩辕氏的孙子。,释题,触:碰、撞;不周山: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
2、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它本身就象征着不完整、灾难。,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份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作品简介,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听录音朗读。(注意正音,把握好节奏) (1)颛顼( ) 水潦( ) (2) 、共 工 与
3、颛 顼 争 为 帝;、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故 日 月 星 辰移 焉;、故 水 潦 尘 埃归 焉;,zhunx,shulo,(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 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 面要加以停顿。 ),昔者(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 )绝(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 )东南。故水潦尘埃归( )焉。,字词疏释:,从前,碰,撞,断,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塌陷,流向,绳子,所以,(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文
4、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后宾语、省略介词等。),翻译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如“共工与颛顼”2、“删”,就
5、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不周之山”中的之是助词,不译,可删去。3、 “补”,就是增补。如(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余忆童稚时中的”余“换成“我”。 5、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中的“以军中多务”为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应放到动词“辞”的前面。“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不滿”,可活译成“塌陷“,【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
6、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险,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里。,【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的泥沙都流向东南角这里。,思考: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
7、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相关资料:,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
8、,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1从“怒”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探究:,a.从“怒”看其表现,“触”,天柱折 地维绝,激烈,b.从“怒”看其后果,c.从“怒”看其战斗过程,从“怒”看其人你觉得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 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 具 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5、 你如何看待这场战争?,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共工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了人民追求光明的觉悟;这是一场邪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无论正义与邪恶,它只是古代人民征服大自
9、然的信念。,4、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天塌西北,地陷东南)。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主题思想探讨: 去掉神话色彩,还原本色。(即去掉文中的想象和夸张)这则神话故事实际反映了哪些内容?,文章反映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塑造了一位勇敢、坚强、颇具挑战精神的共工形象,从神话角度向人们解释了天倾西北,河向东南流的自然现象的原因。从侧面反映了远古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拓展练习,共工与颛顼
10、争为帝之后,败而大怒,心中十分不甘,运用联想和想象描述共工发怒的情状。(提示从心理、语言、动作、神态),共工心想:同为帝皇之后,凭我的本领足以治好天下,为什么一个奸诈的颛顼能夺取天下,他越想越气,脸气得煞白,青筋暴出,他巨嚎一声奋力一击,重重撞在不周山上。,品一品,背一背,小结,你从共工身上学到了什么?,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小结,作业: (想象大比拼,二题任选其一) 1、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怒触不周山”时的场景。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的战争场景。,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