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16149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摘要-“ 学生有效预习 ”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探讨和研究。于是,我们选择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通过有效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指导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自学能力的提高,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学生多角度预习,拓展思维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新课标将培养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教”。先学也就是预习,自主学习,后教是在学生自

3、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点拨、拔高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2)课题名称的界定预习的有效性是指学生在老师讲课前自学教师要教授的新课的内容。初中数学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反思研究将着力探究从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方法措施、预习效果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效率,并从实践中反思学生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中的策略、效果、科学性等。二、理论依据及意义(1) 理论依据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学习新知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自己预先对有关内容进行自学,以排除障碍,了解重点、难点,拉近与新

4、知的距离,在学习的同时,展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从而激发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预习,在知识上做好准备,是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一环。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学习数学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学教育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

5、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预习更是学生建立终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重要途径。(2)研究的实际意义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做好心理准备,降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预习把学生的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识,有所得,教师再加一点拨,学生就能更好地领会和学懂知识。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和学习工具等,便于学生做好更充分的学习准备。预习还可以作好知识的准备,并及时复习补救,实现新旧知识的良好过渡。因此,预习具有以下多方面的积极意义:1、预习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掌握与巩固。预习可以明确学习的重点、关键、难点等中心问题。这些问题,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学生

6、会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因而学生易于突破知识难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 2、预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3、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学生课前自学,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预习过程中,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准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预习日久,自学能力便会形成和提高。4、预习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由于课前不预

7、习,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成绩继续下滑。这样的学生应尽可能让他学会预习。通过预习让他们找到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使他们明确这些旧知识哪些他们不懂,明确自己应该思考什么,从什么角度入手。通过预习使他们对新课的内容有个概括的了解,重、难点大体明了,减少了课上因听不懂而浪费时间。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的局面就打开了,差生的学习有了明显的变化,中等生更是进步很大,有利于“差转中”和“中转优”的目标顺利实现。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一)研究的目标、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

8、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研究的内容学生课前预习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学生预习情况的效果如何?课文内容理解得怎样?例题理解的怎样?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有没有理解?有没有掌握预习方法?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研究过程中关注的内容。(三)研究的方法1、访问法: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2、观察法: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3、调查问卷法: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

9、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4、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1、准备阶段: 2013 年 8 月课题组成立,并投入课题申报环节中。经过反复的会议讨论,依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可行的实施方案。2、调查分析阶段针对我校课前预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以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了解为宗旨,以了解教师对课前预习的看法为背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为目的,征求理科组教师的意见,特订出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学生调查问

10、卷。收阅调查问卷后进行研讨。在研究中,我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本校七年级、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学习课程、学习规律、学习能力等研究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适合本校的预习导航。接着进行理论学习,再结合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探索、创新,寻求最理想的有效预习方法,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3、方案实施阶段(1)尝试建立适合学生预习的方案;在这个阶段我们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研究预习方案的结构,导语的设计、预习方案的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熟悉预习方案的写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参入者都能进

11、行熟练的编写预习方案。(2)做好案例研究,并不断调整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预习方案;针对“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教师要求不明确,对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的检测,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低,学生缺乏预习的动力等”问题,我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研究中,我们重点从任务落实预习法方面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先同桌交流,再小组交流。还是不能解决的,再请求老师帮助。布置预习任务时注重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明确,可操作性强。预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简单的笔记。开始时教师都需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

12、学生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独立预习、做笔记。注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我们在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3)调整研究方案,探索体现课前预习策略的最佳方案。在这一研究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有目的的指导,传授预习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我们经常在学生中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结合预习作业,进行分析,研究设计适合学生预习的预习方案,经过“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正方案再预设计划“的过程,寻找最佳的课前预习方案。持之以恒,努力培养

13、预习习惯。为了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习惯,我们坚持做到将每部分要学习的新内容都引导学生去预习,而且重在鼓励大家认真对待每次预习,让学生能持之以恒,慢慢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4、总结阶段1、结合教学实际继续设计和修改使用课前预习方案,并分析整理作为资料保存;2、每位参入者撰写一篇研究小结,上交一份优质预习方案;3、撰写一份优质教学研究论文。5、结题总结阶段:搜集课题研究的过程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填写课题研究申请表,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邀请上级领导、专家进行课题结题鉴定。四、研究结果与成效1、提高了学生预习兴趣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就有了兴趣,

14、预习的积极性就高,预习的速度也就快了,预习好了,完成预习作业的效果就好。通过课前预习来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2、培养了学生预习习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初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课前充分的预习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前充分的预习使优生更优,学困生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进行预习,预习效果较好。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好的预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为将来探究科学,获取新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3、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预习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经过

15、长时期的实践训练,加快了学生阅读的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一部分学生在课前通过和别人交流、探讨,也能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已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预习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在课内能消化所学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放飞自我潜能。4、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科研水平得到较快提升通过课题研究,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在预习指导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指导、探索与创新,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初步带动了教师们的科研行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经过我们课题

16、组老师的努力实践,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前预习模式已出具规模。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较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五、存在问题及改进1、部分学生在预习中不阅读教材,不动脑筋思考,使预习流于形式。2、预习中部分学生应付差事,抄别人的作业,交差了事。3、预习作业错误很多,及时改错的学生很少。4、少数学生不能真正深入进行预习,提出的问题浅显易懂,提出问题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5、个别学生基础差,预习困难重重。今后,我们还需要做的工作:(1)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2)完善和改进课前预习的方法,探究更好更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预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3)提升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耐心的指导学生深入的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能从课前预习中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课前预习所得到的成就感!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课前预习初中数学课的课前预习之有效性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