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 第 -1 页 共 12 页 生物 第 0 页 共 1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绝密启用前生物人教版选修 3 专题 5 生态工程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选择题(10 小题)1下列观点不符合生态农业建设思路的是( )A循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B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C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 D保持生态系统内的平衡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
2、质循环再生原理3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D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 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4种植抗旱的沙棘、沙柳等植物能有效治理沙化环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
3、是温度D沙漠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5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湿 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6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D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7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
4、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8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生物 第 1 页 共 12 页 生物 第 2 页 共 1
5、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9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 B C D10下图是我国某农村因地制宜建设的生态农业园示意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沼气池建设是该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之一,能量可随沼气使用而流入人体内B该生态园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协调与平衡等生态工程原理C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园中的各生物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
6、D该生态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二、综合题(3 小题)11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下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来源,各类生物的数量要_ _。(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 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产生各种无机盐,被植物利用。(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_ _。12某城市近
7、年来一直强调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创“绿色城市” 。 “绿色”的含义除了包括城市绿化、绿色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外,还包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高效利用资源等等。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图是垃圾资源化、无害处理的一种方案:(1)生态工程应在 、 、 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图示的生态工程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 ,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2)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燃烧发电、动物蛋白饲料等,提高人们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起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生物 第 3 页 共 12 页 生物 第 4 页
8、 共 1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原理。(3)该方案中、过程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该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 稳定性较低,所以需要人们不断输入物质与能量。(4)进行过程的甲烷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前者 。(5)每一位市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过程,具体做法是 。1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区建有一个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生态污水(常富含 N、P)处理技术。下图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构造示意图(箭头示水流方向)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进 水 口出 水 口下 行 池上 行 池基 质基 质湿 地 植 物(1)人工湿地的上行池和下行
9、池中均栽有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等具有一定_能力的湿地植物,这些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避免_,以保证当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2)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_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_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湿地基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的_。(3)若研究该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能力,应对_水质进行监测,通过比较_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经人工湿地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很多生产过程,不仅减少了污染还_。生物 第 5 页 共 12
10、页 生物 第 6 页 共 1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生物人教版选修 3 专题 5 生态工程 5.2 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C【解析】生态农业工程将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再生和资源化等综合起来;生态农业工程将种植、养殖、水产、园艺与林业、副业、加工业等进行优化;生态农业建设要节能,以高能量获得农业的高产量是错的;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 【答案】C【解析】湿地的恢复,要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还要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 错误。
11、【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 【答案】A【解析】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A 错误;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B 正确;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C 正确;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 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4. 【答案】C【解析】选用沙棘、沙柳等植物主要依据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 正确;治理沙化环境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B 正确;沙化环境中影响群落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水,C 错误;植物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沙漠
12、干旱环境植物种类单一,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5. 【答案】C【解析】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废水处理、土地处理工程等,A 正确。在湿地周围,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B 正确。湿 地的恢复,需要进行废水处理、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以及动植物引进种植等,C 错误。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如建立缓冲带,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 【答案】B【解析】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A 正确;小流域治理模式
13、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它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及工程学等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B 错误;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C 正确;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7. 【答案】C【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A 正确;在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的恢复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 正确;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
14、合,如废水处理、生物 第 7 页 共 12 页 生物 第 8 页 共 1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控制、土地处理工程,植物物种的引进种植,及建立缓冲带等,使受干扰的湿地得以恢复,C 错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这是利用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的原理,即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 【答案】D【解析】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外来物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 错误;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这属于初生演替,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
15、初生演替,时间会相当长,B 错误;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会改变原来的群落,打破生态平衡,恢复的会更慢,C 错误;回填土壤,栽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能作到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9. 【答案】C【解析】二者都有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错误。二者应用范围都广,错误。我国地形复杂,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0. 【答案】
16、A【解析】沼气中的能量被人作为热能等形式利用,并没有随着有机物流入人体内,A错误;该生态农业园建设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B 正确;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生态园中的各生物要保持合理的数量比例,维持生态平衡,C 正确;生态农业园增加了“蝇蛆养殖、食用菌种植”等项目,该项目实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D 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1. 【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3)分解者(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解析】生态系
17、统中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对于是否有消费者,无关紧要,但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是一个动态平衡;对于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而言,除了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建立生态系统的目的是让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尽可能的向人类有益的方向流动,因为能量流动是顺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为此,食物链越短,能量的利用率就越高。【题型】综合题【难度】较易12. 【答案】(1)经济 社会 生态环境 物质循环再生 (2)整体性(3)分解者 抵抗力 (4)无成形的细胞核(5)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解析】(1)生态工程: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
18、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生物 第 9 页 共 12 页 生物 第 10 页 共 12 页外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内装订线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图示的生态工程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 ,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不仅考虑生态环境,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利益,要做到三者的协调发展。而本生态工程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的同时,通过燃烧发电、动物蛋白饲料等,提高人们的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起来,所以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
19、体性原理。(3)该方案中、过程利用的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自然生态系统的低,需要不断的输入物质和能量。甲烷杆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 (5)由图示知对生活垃圾要做分类处理。【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13. 【答案】(1)净化污水 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生存造成威胁)(2)N、P 微生物(分解者) (有氧)呼吸作用(3)进水口和出水口(缺一不可) 进水和出水 N、P 节约了水资源【解析】(1)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能吸收 N、P 等矿质元素具有净化污水能力,一般选用本地物种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2)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 N 和 P 等营养物质,而且还为水中的分解者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它们能够通过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有利于促进根部的有氧呼吸。(3)要判断给生态系统的污水净化能力应对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比较进水和出水 N、P 含量的差值,来分析净化能力,经人工湿地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作为非饮用水用于很多生产过程,不仅减少了污染还节约了水资源。【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