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 20152016 学年度(下)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学科 数学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结构和特点,能读懂折现统计图;能收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数据,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过程与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收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
2、经验,体会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形成相互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意识,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分析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规律和特点。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或师生 互动 个性化调 整一、导入新课: 1、回顾: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统计的知识与方法,大家回忆一下,统计有什么用处,我们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2、引入: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种表达数据的新形式。二、新授 1出示例 1 2分析统计表。
3、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4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导入新课分析统计表揭示课题师引导探究生合作交流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
4、些?为什么? 5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6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师突破重点难点联系生活举例。学生小组合作学习(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
5、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练习 1、做练习四第 1 题 提问:从统计图上看,他的体温大体是怎样变化的?图上怎样看出体温的上升和下降? 2、做练一练 统计实践:请你吧事先收集的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在统计表里,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什么内容?你有哪些认识师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练习。课堂总结 和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作业布置1、 将自己 6 岁至今的身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预测自己几年后的身高情况。2、 收集本周 7 天的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本地近阶段的气温变化情况。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优点: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制作折线统计图:(1)、橫轴、 (4)标注数据、(2)纵轴、 (5)填写制表日期。(3)描点连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