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906978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观察水》教学设计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教学设计执教者: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 侯连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2.通过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3.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过程与方法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通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2.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各种性质教学难点

2、:选择用具,把水运到一米或更远处的空桶中。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透明杯子、牛奶,白糖,白醋,水、杯子、水桶、等。演示材料:白酒、不同形状的器皿、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1.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一瓶白酒)你的依据是什么?2.要想准确辨别出我们周围的东西,只靠看是不好下结论的,看只是观察的一种方法,你知道观察还有哪些方法?(板书:观察方法:眼看、鼻子闻、嘴巴尝) (当学生说到“闻”的时候,及时演示“闻”的正确方法)3、我们今天就应用各种观察方法来观察水(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民主导学活动一:仔细观察水,说出水的特点1.应用观察方法,辨认各种液体,快速找出水。(1

3、)如果把刚才的这瓶水和糖水、白醋、牛奶放在一起,你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瓶水找出来吗?现在请大家仔细辨认出这些东西,并为它们贴上标签。(2)分组实验:辨别各种液体。(3)交流辨别液体的方法。首先排除牛奶,因为它是白色、不透明的;方法是用眼睛看。其次是白醋,因为它虽透明,但有刺激性气味;方法是用鼻子闻。再次是糖水,因为它虽透明,没有气味,但有它是甜的。方法是用舌头尝。最后剩下的是水。(4)教师小结科学的观察方法首先用眼睛看,找到牛奶;接着用鼻子闻,能找到醋;最然后用舌头3尝,能找到糖水;只有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那杯才是水。 (板书:观察顺序:看闻尝)安全提示:对于不了解或不认识的物体

4、,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要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2.应用科学观察方法观察水,找出水的特点。(1)现在就请大家用看、闻、尝等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观察瓶子里的水,找出水的特点!并完成实验记录单。(2)学生分组观察,完成实验记录。(3)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引导小结:通过我们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我们找出了水的特点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5)现在我们再来观察刚才老师带来的这一瓶是不是水。(6)现在你认为要准确辨别一种物体应该怎样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综合判断)活动二:认识液体刚才我们通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找到了水的一些特征,其实它们还有其它的特征,你能找出来吗?1.师演示:水的流动实验2

5、.把水装进塑料袋里,再把塑料袋剪破个洞,水会怎样?(水是流动的)3.把水依次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里,你有什么新发现?(水的形状会随着容器形状的不同而改变)44.讨论交流。提问:在生活中,还有没有像水一样既能流动又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呢?5、师讲解:像水这样会流动,并且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液体。水的特点是: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6.练习:说一说,下面哪些物体是液体?果汁、醋、水、橡皮、空气、可乐、白酒、牛奶、沙子、铅笔、油活动三:运水比赛1.出示比赛要求:(1)选择合适的工具。(2)讨论运水方法。(3)教师计时比赛开始。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三) 、检测导结:1、上完这

6、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运用各种观察方法找出了水的特点,还知道了要辨别一种物体必须要综合运用各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判断,不能随便下结论)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生命离不开水,关于水还有许多奥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有关水的知识。附:板书设计: 5观察水观察的方法: 看 闻 尝 水的特点:无色、透明 无气味、 无味道 易流动 没有固定形状液体(水、醋、油.) 观察水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 3单元第 2课观察水 。2、教材简析:生命离不开水 、 观察水 、 家乡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共同组成生命之源水单元, 生命之源水单元是

7、“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在生命之源水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本课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快速找出水,利用学生的感官从四杯液体中找到水,然后在找水的过程归纳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同时归纳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基本特征。第二部分:观察不同容器中的水,让学生知道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易流6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的能力。第三部分:在运水比赛中,让学体会水流动性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水的道理。二、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但对科学探究具有满腔热情。他

8、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了解了水的许多性质和用途。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本课在此基础上,将水作为研究对象,就是要将学生脑海中的零星认识提升到水的内涵属性层次上,让学生能够准确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将学生对水的知识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通过观察水对水的发现。2、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知识与技能1、通过运用多种感官认识水,认识知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2、通过

9、观察水认识水的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3、知道像水一样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物体叫液体。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学会运用观察、判断、归纳的方7法认识事物。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现象,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2、进一步培养成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精神。四、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成功的教学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设置了“猜猜老师带来的是什么东西” ,让学生进行猜测,并要说出自己的猜测依据。一方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引

10、导学生对原有的一些观察经验的联想,老师再对学生说的这些零星的生活常识进行提升,总结出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为后面的观察水做好铺垫。2、观察:本课的重点是运用科学方法认识水的特点,在第一个环节,已经总结出常用的一些观察方法,在这个环节,就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在观察中总结出水的特点,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常识知识化。在这个环节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养成学生边观察边记录的习惯。交流汇报的过程也是老师导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再总结出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3、运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辨认液体、找水的过程中对前面总结出的观察方法及顺序进行综合运用。前

11、面这三个环节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联想、活动、总结中,提升概念,并学会科学认识物体的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8惯。4、观察老师的演示,让学生发现各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起来简单,但却需要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力来进行归纳,从而提升出液体这一抽象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常见的液体,把知识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反思从钻研教材到进行教学设计到最后的上课,我从中发现许多值得我去注意去思考的地方。1、减少老师的活动时间,预设弹性设计,提高课堂实效。许多老师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都很具完整性,可课一上下来,常常有许多我们预想不到的状况发生

12、,为了处理这些状况,我们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又为了不破坏课的完整性,所以只好拖课。而我这堂课由于知识性的内容较浅显,所以课堂上没有什么所谓的“意外”发生,一节课下来,反而觉得时间很充裕,后面的总结显得有意在拖沓了。拖课,学生没兴趣再听下去,也影响了学生下节课的学习,不好。剩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宝贵的 40 分钟,也不行。那么该如何把握课堂 40 分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1) 、减少老师的说话时间。科学探究课要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老师经常是放不开,怕孩子偏离了主题,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实验要求、注意事项,浪费了很多时间。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废话少说,长话短说

13、。教学语言要简洁有力,不重复,不提一些无效问题。9提出问题时,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在选择要叫哪个学生回答上面。只要我们多注意,一定能在课堂上节省出许多时间来给学生进行更充分的探究活动。(2)预设弹性设计。比如我这堂课,如果不把运水比赛从这节课删掉,而是预设在最后一个环节,看到时间还充裕,那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我在后面的时间就能充分利用了。时间是宝贵的,要想提高课堂时效性,那么教师应先学会把握好课堂 40 分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2、抓住课堂信息,促成二次生成。本课中,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后,汇报时有一个学生一直坚持自己尝到的水是咸的,与事实不相符合。我当时的做法是:先自己尝一下,表示不同意,让

14、该生又尝一次,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于是,我让更多的学生尝她的那瓶水,大家的意见是“无味” ,这时,我又让这学生再尝第三次,第四次,这时,她最终说是无味的,最后我用一句话简单为这个学生做了解释:可能是刚刚下课时她吃到了什么咸的东西,口中还留有余味。过后我思考了这个环节,当时,如果我够机智的话,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原本无味的水到了口中会“变”成咸的?它还会变成其它味吗?由此来激起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的欲望。实验是课堂的重要部分,实验是为了寻求真相,但有些实验,特别是对比实验,要控制变量,经常会导致实验结果与现实有所出入。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及时分析是什么原因,还可以借机生成二次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本课参加“2007 年福建省农村小学科学优质课观摩研讨会现场展示交流获得一等奖。 )10200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