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320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件(40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3课 宋明理学,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1.魏晋时期,2.隋朝,3.唐朝,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官方),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

2、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江 南 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

3、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处处留痕三教合一,孙悟空,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魏晋时期,2.隋朝,3.唐朝,佛道民间传播,儒学在民间面临挑战,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官方),

4、唐代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理学的含义:,北宋时期,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1、理学的含义:,2、基本流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门立雪,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一)、程朱理学,二程观点,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把握“理”,朱熹观点,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程朱理学的观点,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道德观:,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方法论:,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道教),(佛教),(儒家

5、),存天理灭人欲,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 理在人世间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程颐像,材料二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 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材料三 “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

6、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朱熹像,理学的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哲学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方法论 “存天理,灭人欲”-伦理观,程朱理学,1.主要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2.影响,陆王心学,时期,人物,王明阳(明中期)(1)背景(2)主张(3)地位心学的集大成者。,A、 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 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B、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 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

7、救统治。,A、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吸取 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 B、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致良知良知是天理。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陆九渊,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理”是万物

8、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格物致知(外在),内心反省(内在),儒学的新形式;,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欲,“理”;,唯心主义;,继承孔孟的“仁”“礼”。,?,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恐怖的三寸金莲,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 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

9、历史前进的枷锁,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5.理学的影响,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对宋明理学的认识,见多识广,心安理得 蛮不讲理 天理何在 理所当然 天

10、理难容 理直气壮 天理昭彰 强词夺理 理屈词穷 知书达理 通情达理 伤天害理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同心同德 心领神会 心想事成 心有灵犀 心心相映 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 心猿意马 人心齐泰山移 眼不见心不烦 心静自然凉,比一比,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A、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加以完善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新思想,巩固练习:,D,C,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1、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9题)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2010广东文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C,练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

12、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C,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B,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 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C,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下列宋明理学家中,提倡“去人欲,存天理”观念的

13、是 A、朱熹 B、程颢 C、周敦颐 D、王守仁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宋明理学 D、佛教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A,C,C,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 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吹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时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是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存天理,灭

14、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 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 D、上天的意志,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格物致知:探究事物(世界)的本原而得到其中的知(理),重要概念,世界观:认为世界万物是如何产生的。判断标准是物质和意识谁先产生,1、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2、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精神、意志等,“理学”一词的概念:,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维护封建统治的新儒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指世界和事物中具有次序、条理、法规、规律。,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 神学化宋明理学=儒家+道教+佛教 思辨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