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2107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8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高考生物全国通用版精准提分二轮课件: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 考点22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22 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第一篇 专题七 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静悟提纲,核心点拨,栏目索引,题组特训,静悟提纲,1.兴奋产生的机制及传导 (1)产生机制,核心点拨,(2)兴奋的传导 形式: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 方向:膜外与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内则相同。 特点:可双向传导(在机体内反射弧中只单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及5点提醒,(1)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如多巴胺),后者可以使负离子(如Cl)进入突触后膜,从而强化“外正内负”的局面。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2)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体现的是生物膜的流

2、动性;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密切相关;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 (3)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去向有三种:迅速地被酶分解、重吸收到突触小泡、扩散离开突触间隙。,(4)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处的信号转变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经突触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两种功能。,3.“两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看电流计两极连接的位置,甲图: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刺激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乙图将神经电位测量仪的A、B电极均置于膜外,在箭头处施加适宜刺激,测得电

3、位差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ab段兴奋传至A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仍为正电位。 .bc段兴奋传至AB两电极之间。 .cd段兴奋传至B电极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逐渐变为负电位,而A电位处恢复为正电位。,(2)看刺激能不能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若电极两处同时兴奋,则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c点。 若电极两处先后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如刺激丁图中的a点和戊图中的b点。 若两电极只有一处兴奋,则电流计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刺激戊图中的c点。,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探究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中甲

4、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乙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 电刺激甲处A有反应,乙处电位不改变单向传导 乙处电位改变双向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中甲处,测量丙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丙处,测量甲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甲、丙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甲处有电位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丙甲)。,A.图中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方向是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 D.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题组一 反射及反射弧的相关辨析,1.(2018保定模拟)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表示

5、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题组特训,解析 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可以位于脊髓,A错误; 发生反射活动时,皮肤中的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指令”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B正确;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C正确;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1,2,3,4,5,6,7,2.(2018遂宁模拟)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刺激蛙左腿,左腿收缩,右腿也会收缩。说明左右反

6、射弧的中枢存在某种联系。在一次制作脊蛙的过程中,某研究人员不小心伤到了蛙右侧大腿上的神经,但不知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刺激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伤及的是_神经。,1,2,3,4,5,6,7,传出,解析 刺激蛙右腿,若右腿不收缩而左腿收缩,说明右腿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左腿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右腿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传出神经。,答案,解析,解析 若伤及的是传入神经,则刺激蛙右腿,左右腿均不收缩。若要通过实验探究右腿的传出神经是否受损可刺激左腿(传入神经正常),观察右腿是否收缩,如果右腿的传出神经未受损,则右腿收缩;如果右腿的传出神

7、经受损,则右腿不收缩。,(2)刺激蛙右腿,若_,则可初步判断伤及的是传入神经,但不知传出神经是否也同时受到伤害,请帮其设计实验加以探究。(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 _。,1,2,3,4,5,6,7,左右腿均不收缩,刺激左腿,观察右腿是否收缩,若右腿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未受损伤;若右腿不收缩,则说明传出神经受损伤,答案,解析,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 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C.b、d区域的电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3.(2017咸阳期末)右图为有髓神

8、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题组二 兴奋产生、传导与传递过程及相关实验,解析,1,2,3,4,5,6,7,解析 由于c区域受到刺激,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膜内正离子多,但仍有Cl存在,A错误; 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B错误; 由于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所以刺激c区域,b、d区域的电位仍为外正内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错误。

9、,1,2,3,4,5,6,7,A.甲表明刺激a时兴奋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传导给c B.乙表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乙也可表示只刺激b时,a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D.丙表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4.下图中a、b、c三个神经元构成了1、2两个突触,甲、乙、丙3条曲线为不同刺激引起神经元c上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解析 据图分析,甲表示只刺激a,c神经元产生了电位变化,即兴奋通过突触1由a传到了c,但是不能说明两者之间以电信号传递,A错误; 由于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因此不能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B错误; 乙表示只刺激b,结果c没有产生电位

10、变化;丙表示同时刺激a、b,结果c产生了电位变化,但是与单独刺激a相比减弱了,说明刺激b抑制了a向c传递兴奋,进而说明b神经元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C错误,D正确。,1,2,3,4,5,6,7,5.(2018自贡模拟)如图表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BDDE),M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回答:,1,2,3,4,5,6,7,(1)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对_的通透性增大,引起膜内外的电位发生变化,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_。,Na,相反,答案,解析,解析 神经纤维产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

11、流,神经纤维细胞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而膜内相同。,1,2,3,4,5,6,7,(2)刺激上图_点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你判断的理由是_ _。,1,2,3,4,5,6,7,C,刺激C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说明兴奋既传到了B点,也传到了E点,答案,解析,解析 据图分析,三个神经元中只有中间的神经元上有四个点,若要判断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应该选择中间的点刺激,但是D点刺激后兴奋会同时到达B、E两点,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因此只能刺激C点,兴奋先后到达B、E两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进而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1,2,3,4,5,6,7,(3)

12、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影响,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白,可观察到_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将能与钙离子结合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发现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位变化,但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钙离子_ _。,1,2,3,4,5,6,7,突触小泡,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但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答案,解析,解析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利用荧光标记膜蛋白,可观察到突触小泡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 将能与钙离子结

13、合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发现突触前膜发生了电位变化,但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兴奋),但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1,2,3,4,5,6,7,A.电刺激处,肌肉不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B.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 C.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D.“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题组三 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6.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肉接头”。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答案,解析,1,2,3,4,

14、5,6,7,解析 电刺激处,即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所以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A错误;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是单向传递,即神经纤维腓肠肌,所以电刺激腓肠肌上的某一点即处,肌肉会收缩,但神经纤维上的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B错误;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的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的正电位流向未兴奋部位的负电位,即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 “神经肌肉接头”类似于突触,在突触处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正确。,1,2,3,4,5,6,7,7.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

15、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的中点c处给予一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1,2,3,4,5,6,7,A.表1记录得到图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点时大 C.图乙曲线处于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点 D.图丙曲线处于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解析,1,2,3,4,5,6,7,答案,解析 由图可知,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错误; 由图可知,图乙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点时小,B错误; 由图可知,图乙曲线处于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 图丙曲线处于点时,a、b两点间电位差为

16、0,此时兴奋已传过b点,而还未到达a点,a点还处于静息状态,所以图甲a处膜外表现应为正电位,D错误。,1,2,3,4,5,6,7,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则:,答案,1,2,3,4,5,6,7,(1)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思维延伸,(2)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 (3)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 (4)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答案,1,2,3,4,5,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