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90106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48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必修三课件: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史,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 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 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道学家,孔子,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李贽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 的是非为标准。

2、(3)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他批判道学家“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影响: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思维点拨,孔子,存天理,灭人欲,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条件 (1)国际形势: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国内形势 政治方面: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级关系方面:工商业者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思想方面: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和心学盛行,同时,西方传教士传入西方科学。,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经历 黄宗羲在明亡后,投入抗清斗争;抗清

3、失败后,致力于著书讲学,代表作 。 2.主张 (1)他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 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 ,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明夷待访录,君主专制,君权,3.意义: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 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误区警示,封建君主专制,黄宗羲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是,他的思想只停留在批判君主专制上,并未对将来社会的发展提出进一步主张。因此,作为地主阶级思想家,他只是对儒学思想进行批判继承,具有阶级

4、的局限性。,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3.思想主张 (1)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 的思想。 (2)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4.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 (1)唯物论方面:认为世界是 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2)认识论方面: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辩证法方面: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5、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_思想。,物质,辩证法,2.评价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三大思想家的历史影响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思维点拨,明清之际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他们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但他们因为社会条件的制约,其思想仍为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探究点1 李贽的离经叛道 史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6、,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史料二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藏书,思考 两段史料反映了李贽的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李贽的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 (1)对孔子权威的否定,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2)特点:反传统、反教条,离经叛道。,提示,探究点2 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思考 史料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具有什么特点?,提示 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特点:

7、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提示,探究点3 顾炎武的思想 史料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 顾炎武 思考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提示 经世致用。批判空谈,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提示,主题二 明清之际儒学与传统儒学的关系,史料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有哪些“不脱儒家”的思想,又有哪些“新见”。,提示 “不脱儒家”: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8、 “新见”:反对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提示,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1)批判、继承 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扬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神道论”。 (2)发展 提出的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 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论总结,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主要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建立

9、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 3.提倡“经世致用”。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5.是开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改造,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深化提升,二、明清儒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局限: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主张,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10、,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脆弱,使进步思想的发展缺乏坚实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2017宿迁高二期末)自秦汉至明清,各家思想皆视“道”为现象背后的本真,将“得道”当作终极的追求目标。宋儒主张“道”乃天地间最高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从的真理。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不满宋儒脱离人生的“道”论,强调“道”寓于人的生活之中:“百姓日用即道”。这表明明清时期的少数思想家 A.反对盲目相信孔子 B.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C.肯定人的正当私欲

11、 D.倡导经世致用学问,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清进步思想家强调“道”就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涉及反对盲目相信孔子,故A项错误; 材料反对僵化的程朱理学,不涉及强调人的个性自由,故B项错误; 材料批判正统儒学,经世致用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主张实学,主旨不同,故D项错误。,1,2,3,4,5,6,2.“圣人所能者,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勿下视世间之夫妇为。妇之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勿高视一切圣人为也。”最有可能说这种言论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 材

12、料中“夫妇之不肖可以与能”“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即作者认为圣人与普通人是平等的,符合李贽的思想主张,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与材料思想不符,故A项错误;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强调君主权威与等级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也是强调君主权力与等级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解析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天下为公,故D项正确。,3.(2018徐州学业水平抽测)台湾著名学者王汎森在评价某著作时强调:“(它)严厉批评古往今来因为君权之私而导致制度、社会的败坏主张统治者应该以公的原则来规划合乎三代理想的

13、制度。”该著作是 A.春秋繁露 B.朱子语类 C.焚书 D.明夷待访录,答案,解析,1,2,3,4,5,6,4.(2017扬州高二期末)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自古以来的民本之说并非民为本,而仅仅是指君主以民为本;然而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却是主张尊重公论,即主张是非存于民间即地方的公论之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下列言论最能支撑该学者结论的是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董仲舒:“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C.黄宗羲:“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D.顾炎武:“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答案,解析,1,2,3,4,5,6,1

14、,2,3,4,5,6,解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人,与材料中“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不符,故A项错误; 董仲舒是西汉人,与材料中“明末涌现出来的民本主义言论”不符,故B项错误;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与材料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相符,故C项正确; “以辅人君之治”与材料中“皇帝和官僚必须遵从民众之是非”不符,故D项错误。,解析 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答案,解析,1,2,3,4,5,6,解析 王夫之反对宋明理学的理气观,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即“器”;“道”(事物的规律)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器”就没有“道”。,6.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人们的感知器官 C.科学试验的仪器 D.万物发展的规律,答案,解析,1,2,3,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