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课程标准 与教学改革,淮北龙华学校 王鹏2015年10月,课程标准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3、教师应尊重学生地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4、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
2、性和操作性,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标提出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向教师提出要求 (2)、自主学习的目的是:主动探索自我成长 2.合作学习:“合作交流”不都是说 3.探究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三大主题: 教学观念的更新:(先导) 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归宿) 教学制度的重建(保障),一、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还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课程被窄化为学科、圣经 传递和接受,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 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 ,更是课程创
3、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强调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 第二,尊重儿童“文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 第三,解放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二、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成为“学习共同体”。强调几个基本观点:第一,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组织、帮助、鼓励
4、、引导、促进);第三,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三.重结论抑或重过程?,陶行知的比喻:过程 “储备金”;结论 “纸币” 传统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 新课程重结论,更重过程。强调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要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的价值); 第二,要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创新的过程; 第三,要真正树立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四、教学关注学科(知识)抑或关注人(生活)?,从实践层面上,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
5、: 第一、重认知、轻情感。 第二、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学过程中的道德表现和人格体验; 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新课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一、角色转变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授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执行者)3、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 4、学校制度的建设者(贯彻者) 二、行为变化 1、尊重 2、赞赏 3、帮助 4、引导 5、反思 6、合作,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范型,“教学”理念 交往互动、沟通对话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合作。 教学是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
6、 教学过程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对话的过程 教学效果: 师生交往 、生生互动 、 人人参与 全情参与、 全程参与 、 课堂生成智慧 充满创造 、充满激情、 充满生命的活动,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行为:1、指导学生利用开发、收集、整合筛选学习资源 2、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5、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6、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7、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8、经常提示本科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 9、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新课程追求这样的课:,1.体现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2.重视创新意识、能力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谢谢,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