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489532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课件:第8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历史-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第八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返回目录,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单元线索总览,返回目录,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

2、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单元线索总览,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返回目录,1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点;古代官营的冶金业、制瓷业及丝织业的发展;民间手工业的艰难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代手工业发展

3、的特征。,目标引擎,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农业起源最早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_已相当发达。(2)概况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_;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_和粟。商周时期,出现了_,但在生产中很少使用,仍以木器和石器为主。西周时期,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从频繁的迁徙开始走向定居。(3)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水稻,青铜农具,隐性深挖 必修2教材P4浙江河姆渡遗址的稻谷遗存手持双齿耒的神农氏(画像石刻)图片可以得出:中国是世

4、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的国家;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春秋战国:人们开始使用_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代: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东汉时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江东地区出现_。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铁农具,曲辕犁,(2)耕作方式:汉朝以后,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_。汉代:赵过推行_。魏晋:北方旱地的_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这一技术。宋代以后:经济

5、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形成了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铁犁牛耕,(4)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战国时期的_,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创制了_,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误区警示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都江堰,筒车,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历史条件生产力: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生

6、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主要特点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_。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3)地位影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十分脆弱,经常破产。,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男耕女织,巧思妙记 用图示法理解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评价,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历程:夏、商、西周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西汉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_。(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

7、美。(3)表现冶铸业: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_。,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官办,灌钢法,制瓷业丝织业,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青瓷,青花瓷,波斯,织造局,巧思妙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三个三”,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生产特点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_,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2)发展历程早期状况:

8、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隋唐时期:唐朝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家庭消费,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_技术,产量增多。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_性质的生产关系。巧思妙记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如下图:,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棉纺织,资本主义,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西汉: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

9、获得“丝国”的誉称。(2)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西方称中国为“_”。隐性深挖 必修2教材P11群神宴中的中国瓷器图片可以得出:中国的瓷器产品精美,尤其是青花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中世纪以来的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干知识梳理,瓷器大国,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小农经济有何特点?(1)条件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特点: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

10、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脆弱性(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弱的简单落后小生产模式)等特点。,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地位和作用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

11、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影响因素有利因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生产关系因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资金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1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主题一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导思 史料1出自古文献,理解关键是读懂史料。译为:“每家给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周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绸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

13、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其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其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史料1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_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自给自足性,史料2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线麻葛捆布,此其分事也。器子导思 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农夫耕稼树艺”和“妇人纺绩织妊”。史料2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_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主题二 中国古代

14、小农经济的评价史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思 据史料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

15、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经济重心南移有何特征?(1)因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调整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2)特征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

16、的最高水平。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何重要影响?(1)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元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口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

17、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推动了教育科举的发展,也促进了南方地区科举文化事业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主题一 经济重

18、心的南移过程史料1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导思 史料1表明汉代_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也表明了当时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_流域。,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江南,黄河,史料2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导思 史料2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中国的_已完成。,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 主题二 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史

19、料1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导思 从上述表格汉、唐、北宋三代南北方人口户口数及比例的变化反映唐代后_逐渐增多,已经超过北方;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客观反映我国经济重心在宋代南移基本完成。史料2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导思 上述表格看出,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官员中南方的数量逐渐增多,客观上反映了经济重心转移对文化的影响,实质说明_而变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南方人口,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转移, 探究点三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1中国古代三种手工业经营

20、形态有何不同?,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2.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出现技术革命的原因。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2)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的发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使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3)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4)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21、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 主题一 官府控制手工业的政策史料1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导思 解读史料1关键是抓住史料中的“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意思是使各种工匠不敢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说明当时手工业生产采取了_的政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工商食官,史料2 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 礼记王制导思 史料2主要叙述了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

22、制,他们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说明手工业劳动者的_,世代为_的特点。,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互动探究,地位低下,官府服务, 主题二 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区别史料1 鲁人善织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底),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说林上导思 史料1主要叙述了私营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到外地谋生。如鲁人夫妻,说明了私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_不同。,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

23、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服务对象和目的,史料2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导思 史料2表明明代以后,_逐渐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_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了_性质的雇佣关系,说明了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官营手工业,私

24、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考能提升 学科术语 5 “特点”类术语审解支招2012江苏卷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返回目录,高考命题研析,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精析 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解题关键在于材料指出了六个工种和每一工种有二到七种程序,所以突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分工细与专业性强。材料无法体现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是否丰富、产量是否庞大等特点。故选C

25、。考能 本题着重考查史实和现象特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二是把握“特点”类术语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技巧 解答“特点”类术语选择题,可用史实支撑法来解答。第一步,审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其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积极思考,主动联系与此相关的知识。对比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知识。据以上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是分工的细致,体现的是生产专业化的特点。对比选项C符合题意。,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

26、考 向 预 测 例1 2012山东卷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 C D,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B 精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材料提供的“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不难得出当时家庭手工业较快发展的结论。“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不难得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据此可知B

27、项正确。显然违背史实;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考向 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预测 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主干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有:小农经济的特点和评价;古代土地制度;手工业。,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例2 2012安徽卷 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占6.97%。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

28、,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B 精析 本题以元朝岁收粮赋统计数据和元朝疆域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图片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统计可知,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湖广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的75.02%。根据疆域图所给四大行省仅部分辖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A项错误;C项题干不能反映,与题干无关;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从唐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排除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B项。考向 本题考查主干知识经济重心南移及元朝行政区域划分的理解。预测 高考还可能从经济重心南移与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给政治

29、、思想、科技文化带来影响的角度命题考查。,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例3 2011安徽卷节选 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

30、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答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精析 首先界定时间为“古代”(楚相孙叔敖、汉代等),再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词“牛耕”“犁耕”“境内丰给”“牛疫”等,就不难组织出古代农业的特点了。考向 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预测 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问题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因素。,返回目录,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高考命题研析,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返回目录,1古代商业的发展:商周至明清不同时期商业

31、发展的时代特征;隋唐及宋代市坊的变迁;古代城市演变及特征;古代外贸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影响。2古代的经济政策: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战国以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目标引擎,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一、古代商业的发展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2)春秋战国:_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3)秦汉: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5)宋元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商税

32、收入成为重要财源。,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官府,集市贸易,交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商业繁荣,大量_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隐性深挖 必修2教材P13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片可以得出:北宋时期,商业繁荣,特别是区域间长途贩运有一定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增多,促使货币更加有利于商品交换,于是纸币“交子”产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世界商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农副产品,2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

33、_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政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都城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2)宋朝时期城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_昼夜相接。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民居,夜市,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及朱仙镇最著名。巧思妙记 古代“市”“坊”发展演变图,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3.城市的发展(1)原因: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2)表现北方:长安、洛阳、开封

34、、临安、大都等既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商业中心。南方: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_”的说法。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西汉: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丝绸之路,扬一益二,唐朝:广州成为外贸重要港口,政府设_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_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

35、,市舶使,泉州,十三行,巧思妙记 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2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的问题。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2)表现战国首倡: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明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不断加征_。,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专卖,商税,(3)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 的发展。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1)明朝“海禁”原因:

36、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危及统治。表现: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闭关锁国”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表现:厉行_,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资本主义萌芽,倭寇,海禁,危害: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误区警示 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

37、对外贸易。,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资本主义萌芽, 探究点一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特点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有何重要变化?其影响有哪些?(1)变化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宋元时期打破界限。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以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

38、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2)影响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对外贸易明清时期由盛转衰。,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

39、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主题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史料1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导思 史料1表明唐代重视对商业的管理,但也反映出唐代_分开,对商业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市坊,史料2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导思 史料2反映北宋开封的城市_繁荣,商业活动极为繁

40、盛,且商业交易也不再受_的限制,打破了市坊界限,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型市场演变为开放型市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商品经济,时间、空间, 主题二 明清商业的新变化史料1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导思 史料1表明明代中后期,在全国出现了许多_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南方的_和北方的_。徽商与晋商的出现,是明清时期_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的结果。,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

41、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地域性商人,徽商,晋商,小农经济,史料2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导思 史料2表明明代出现了_思想,客观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改变了_商业的态度。,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拜金,歧视,史料3 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思 史料3体现了明代社会改变了歧视商人的做法,一定程度上说明_地位的提高,客观上反映了_和

42、倡奢的思想,冲击传统等级观念,刺激商品经济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商人,重商, 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城市沿革及商品经济的繁荣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时间:有时间的控制。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草市)。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职能:经济

43、职能加强。(3)城市的类型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原因:海上贸易兴盛)。明清:工商业市镇,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商品转运码头汉口(原因:一般是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

44、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主题 城市的发展规律史料1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地位。导思 解读史料1抓住“城是政治中心”这样的关键词。说明了城市主要具有什么功能?以政治职能为主。,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史料2 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

45、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导思 史料2表明北宋时期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史料2表明城市的发展以_为主逐渐转向以_为主。北宋较之于唐朝,“市”的最大特点是_ ,反映了_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探究点三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与重农抑商、闭关政策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如何?中国古代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影响?(1)演变:土地公有制(

46、原始社会)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2)原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重要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加剧土地兼并。,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3)影响:消极影响: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积极影响: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2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原因有哪些?是怎样演变的?其影响是什么?(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2)原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返回目录,第15讲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3)演变战国时期,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中唐: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