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钟,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及红旗谱的相关知识。 2简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能力目标 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析朱老巩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同学们,在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同日本侵略者和土豪恶霸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们不怕牺牲,勇于为贫苦大众谋福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梁斌红旗谱中的一段,来看一看滹沱河两岸儿女们英勇的斗争事迹。 听课文朗读,掌握掌握以下生字词(投影仪打出课件) 汩g 褡裢d lin 尥lio 蹶ju 睖lng
2、 唗du 呔di 吣qn 掯kn 仄z 满下子:满的意思。 向晚:傍晚。 望:对着,朝着。 刀笔: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做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 筋条:这里是说人的身体结实。 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睖睁:瞪眼直视。 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叉出新问题。,作者简介 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省蠡县梁家 庄人。1925年梁斌人蠡县高小,他在共产党员张化 鲁、宋卜舟等老师的影响下,逐步接近新思想、新 文学、进步刊物,中国大文学家的作品给予其很大 影响。1927年春,加入共青团,当国民党发动“四 二”大屠杀之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革命处于低
3、 潮时,他毅然参加革命,积极投入反割头税斗争。 1930年在保定二师读书期间,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 反帝大同盟,1933年在北平加入左联并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在北平被捕,出狱后考入济南山东省立剧院表演系,1935年协助路一编辑晨报副刊。 1937年5月,梁斌在蠡县加人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冀中新世纪剧社社长,先后写出千里堤等剧本以及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后又据此改成中篇小说父亲,成为红旗谱的雏形。1939年春兼任冀中游击十一大队政委。同年带领剧社全体人员赴华北联大学习。1941年任文艺干校副校长,1949年任湖北襄阳地委宣传部长兼襄阳日报社社长,1952年任武汉日报社社长,1955
4、年任河北省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主席,1980年为河北省政协副主席,后调入天津任文联名誉主席。 20世纪50年代后期,梁斌经过二十余年的酝酿和探索,成功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旗谱。作品问世,宛如平地一声春雷震动文坛,很快被改成电影。红旗谱先后几十次印刷,印数高达500余万册。随后出版的播火记、烽烟图也达到相当高的印数,是我国建国后创作界与出版界十分罕见的现象。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大贵、运涛等农民运动的骨干和贵他娘、运涛他娘、春兰等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一时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作品影响走向海外,在世界文坛赢得很高的声誉。红旗谱等三部作品被人们誉为“折射时代风云的一面镜子”。,文章写作背
5、景 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头十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 1953年6月,梁斌正式开笔红旗谱,一年后完成红旗谱第一部初稿。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醉在红旗谱中,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梁斌曾这样描述:“我的创作欲、灵感升到高潮,欲罢不能。黎明起床,略作洗漱,即开始写作。早餐时间已到,我还没有写完一个节目,当我写完一个段落,饭时已过。午餐晚餐
6、无不如此。有时写着写着,想起我还未吃饭,其实两顿饭已经过去了” 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谈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 那时候,他脑子里除了红旗谱,什么都没有。夏天和人聊完天,总忘拿扇子,一个夏天丢了100多把扇子。夏天,武汉燥热,汗滴常会打湿稿纸。为此,梁斌想出了一个“湿被单降温法”。他把被单沾上凉水,挂在屋中,再打一盆冷水,泡上一块毛巾,实在热了,就用冷毛巾擦头、擦洗身上;还热,索性把冷水盆搁到桌下,把两脚放在凉水里。 终于,共计
7、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鼎文坛。,问题探究 1文章第一段在整个故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寥寥数笔,简捷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地点。“平地一声雷”突出了事件的严重性。 2文章第三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具体介绍了古钟的位置、来历、钟文,为下文进一步展开故事情节蓄势。 3文章第四段说:“小虎子心里想:怪不得,好大一座铜钟哩!也闹不清到底能卖多少钱,也只得这么大惊小怪?”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借一个孩子的眼光来写对“一座平时毫不被人注意的古钟能引起的巨大事变”的不理解。 4文章第六段冯老巩的一番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借朱老巩之口,揭露冯兰池的横行霸道,
8、凸显了朱老巩正义凛然,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5文章第九段老祥大伯的一席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说明他认为就算认识到“砸钟”背后的实质又能怎样?严老祥仍无法抛弃已深入骨髓的软弱、自保意识。 6文章第十二段朱老巩说:“文斗不行,可以武斗,再大不过是拼命。”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说明了朱老巩的表现代表了当时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 7文章第十五段对冯兰池的外貌描写说明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通过外貌和动作描写,勾勒出一个道貌岸然、心黑手辣、仗势欺人的官绅形象。 8文章第19段写到了看热闹的人的种种反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一个
9、有血性的汉子为维护大家的利益勇敢地抗争,而这些同命相怜的庄稼人却无动于衷,其愚昧和软弱竟到了如此地步。真是莫大的悲哀。,9文章第22段写到了冯兰池的举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与前文照应,进一步点明钟文的内容,及铸钟的目的,从侧面写出了朱老巩舍身护钟的缘由和意义。 10文章第28、29两段可以看出什么问题? 明确:可以看出严老祥终于勇敢地站到了朱老巩的身边,并与之并肩战斗。 11小虎子这个人物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小虎子这个人物虽着墨不多,但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却很深刻。小虎子见证了父亲朱老巩护钟的全过程,并且在她的小小身躯里也同样涌动着一股激愤、抗争的热流。 12试结合
10、课文及时代背景,分析朱老巩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朱老巩,这位冀中平原锁井镇上的护钟英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的庄稼汉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泯灭斗志,没有因沉重的压迫而弯腰屈膝。在他的身上,依然流淌着荆轲的豪气,传承着水浒英雄们“替天行道”的精神。在恶霸地主冯兰池觊觎官地、图谋砸钟灭口之际,是他,嫉恶如仇、急公好义的朱老巩,挺身而出,誓死护钟。同恶霸冯兰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当着全村父老乡亲的面揭露冯兰池的桩桩丑行,剥下冯兰池身上绚丽的画皮,让这位横行乡里的恶霸无处遁形。后来,刚烈勇武的朱老巩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急怒攻心之下,一病不起,含恨而
11、逝。朱老巩慷慨激烈的护钟壮举,不由让我们想到那位与帝争神的上古英雄刑天和那位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 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同以冯兰池为代表的恶势力进行抗争,结果家破人亡。他的挺身护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旧式农民反抗斗争的缩影,它反映了没有先进思想指导的农民自发反抗的结局。面对恶霸的暴行,朱老巩没有想到发动乡亲们起来共同斗争,而是仅凭一己之力进行抗争,因此,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朱老巩同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的时刻,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却置身事外,在这场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斗争中,四十八村的人眼睁睁地看着,看着朱老巩、严老祥进行拼死的抗争,除了偷偷落泪外,他们没有
12、一人施以援手。正是他们的畏缩与胆怯以至麻木,才让恶霸冯兰池气焰嚣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他们的表现为朱老巩斗争的失败涂上一抹凝重的灰色,让人感到朱老巩、严老祥的孤军奋战显得多么的悲壮。它告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朱老巩护钟失败,但这位在深重苦难面前挺身抗争,与恶霸地主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其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启蒙色彩。,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清末民初冀中锁井镇丧心病狂的大地主冯兰池砸掉四十八村防汛筑堤集资购地四十八亩的凭证古钟,见义勇为的朱老巩挺身而出护钟的故事,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丑陋的嘴脸,赞扬了朱老巩、严老
13、祥等老一代农民的觉醒和敢于抗争的精神。 写作借鉴 1景物描写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那滹沱河、千里堤、高高的白杨树,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那地方风情、民风民俗都洋溢着乡土气息和民族感情,构成富有魅力的冀中风景画和风俗画。 2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朱老巩和严老祥关于护钟的对话,及朱老巩舍命护钟等部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活脱脱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 3作品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通俗简练,自然流畅,雅俗共赏。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一至三题。,护钟 冯兰池要砸钟 朱老巩要护钟 准备护钟:决心护钟 驳回劝告 舍命护钟:阻挡铜匠砸钟 揭发冯兰池阴谋 舍命护钟 拿起武器护钟 护钟失败:钟被砸碎 朱老巩病倒 朱老巩含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