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诗经二首,第二课时,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魅力和韵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让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知识的心灵。,蒹葭(jin ji) 溯洄(s hu) 湄(mi) 涘(s) 沚(zh) 跻(j),1. 读生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所谓伊人 ( ) (2)溯洄从之 ( ) (3)宛在水中央 ( ) (4)道阻且长 ( ) (5)白露未已 ( ) (6)宛在水中沚 ( ),那人,所爱的人,逆流而上去追寻,仿佛,好像,艰险,还没有干,水中的小块陆地,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试读,思考:这
2、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自由朗读,读出诗的感情。边读边思考: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诗歌,围绕以下问题,四人小组间展开合作学习。,【问题一】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研读品味,合作探究,诗句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3、道路曲折艰险。 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问题二】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
4、,他独自一 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问题三】比较分析三节诗,分析总结这首诗的特点。,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感情。重章叠唱的方法给诗歌造成一种回旋反复的美,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利于充分地抒发情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
5、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学生先自由朗读上邪,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然后从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两个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链接生活,拓展延伸,上 邪 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注释】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 上:指天。上邪:犹言“天啊”。这句是指天为誓。 相知:相亲。 命:令,使。从“长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 除非高山变平地、江水流干、冬雷、
6、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同: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著的追求。 异: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直;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蒹葭是诗经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事实的虚化、意象的空灵、意境的整体象征是它的主要特点。,全班齐读每章的一、二句和五、六句, 女生齐读每章的第三、四句和七、八句。,美美的读:寻找美段佳句,大声朗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智慧,读出个性,直至达到背诵。,美读成诵,感受韵律,同学们,诗歌中的男主人公追求伊人的执著启发我们,人生要追求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伟大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心中有了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止,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背诵默写蒹葭。,作业布置,蒹葭,蒹葭苍苍 萋萋 采采,伊人,宛在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有梦想执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