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二,一、测量原理。,一,二,二、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等。,刻度尺,停表,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的两种思路 (1)直接比较。若有能够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仪器,那么我们就可直接测量比较速度。 (2)间接比较。若没有速度测量仪器,就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测量比较。 我们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分成相等的几段,观察在相等时间段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如何变化。若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变长,就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大;若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不变,则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若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变短,则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小。,或者,我们将物体运动的路程分为相等的几段,然后观察物体在每一段路程中
2、所用时间的变化。若在相等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变少,则说明物体的速度变大;若在相等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不变,则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若物体在相等的路程中所用的时间变长,则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小。,【例题】 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图甲是测平均速度时的某次实验过程,图乙中停表的设置是“时:分:秒”,、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路程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 m/s,s1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甲,乙,点拨: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必须测出路程和时间,本题的思路是根据给出的距离,读出对应的时间,用公式v=
3、 算出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答案:刻度尺 停表 0.18 0.15,1,2,3,4,一、平均速度 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B,解析: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能精确反映物体运动的情况,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所以它的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大小是一样的。,1,2,3,4,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
4、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C,解析: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 m,所用时间t=12.5 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8 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1,2,3,4,二、测量平均速度 3.在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则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 A.跟实际值相同 B.比实际值偏大 C.比实际值
5、偏小 D.不能确定,C,解析: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知道测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比实际值偏大,隐含条件测出的总路程准确,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量出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偏小。,1,2,3,4,4.两个同学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情况如图所示。(1)图中表盘每小格代表1 s(指针未转过一周),其他资料如图所示。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在实验中,斜面应保持 (选填“很大”或“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1,2,3,4,解析: (1)由题图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全程的时间分别为3 s和5 s,计算知它通过下半段路程的时间为5 s-3 s=2 s,运用速度计算公式 可得各段的平均速度。根据计算出的各段平均速度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2)测小车平均速度时,斜面要保持很小的坡度,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长些,可以较准确的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以减小误差。 答案: (1)0.1 0.12 0.15 小于 (2)很小 小车运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