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二,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总和,总和,质量,种类,数目,一,二,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质量,反应物,生成物,一,二,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是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对于物理变化来说,即使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也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遗漏,不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包括在内。 3.“各物质”“总和”是核心 在运用质量守
2、恒定律进行解释或计算时,一定要将所有参加反应的或生成的物质都包括进去,气体或沉淀都不能遗漏。,一,二,4.“质量守恒”是结果 这一定律守恒的对象是质量,只适用于“质量”守恒,而体积、密度、分子数等则不包括在内。这些内容可能守恒,也可能不守恒。 5.“变”与“不变”是原因,一,二,【例题1】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后原子的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SO2与O2的反应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一,二,微观图示题大多以球形或其他符号(每种代表不同原子)构成模型,根据反应前后模型的变化回答相关问题,解答此类题目应明确以下几点:
3、(1)会判断物质的类别:纯净物(一种模型)、混合物(不同模型混合);单质(同种球构成的模型),化合物(不同球相连构成的模型)。 (2)会判断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3)根据模型图得出相关信息(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个数、质量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等)。,一,二,解析:认真分析分子结构,反应前的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共涉及3种物质,A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变化,B错误;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D正确。 答案:D,一,二,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读法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1
4、)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3)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C+O2 CO2为例,其读法为:(1)质的方面: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2)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一,二,【例题2】 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一,二,一,二,解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的开放性试题。解题时,要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逐一分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化
5、学方程式。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排除D项;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排除A项;各物质的质量比为7411,排除C项。 答案:B,1,2,3,4,5,6,7,8,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 D.1.2 g木炭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答案,解析,1,2,3,4,5,6,7,8,2.(2017浙江丽水中考)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
6、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答案,解析,1,2,3,4,5,6,7,8,3.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答案,解析,1,2,3,4,5,6,7,8,4.小明同学从S+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
7、信息是( ) A. B. C. D.,答案,解析,1,2,3,4,5,6,7,8,5.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主要是煤,煤燃烧排放的SO2、NO2等污染物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形成酸雨。某发电厂处理NO2的反应原理为CH4+2NO2 CO2+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 B.N2 C.CO D.O2,答案,解析,1,2,3,4,5,6,7,8,6.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 g,答案,1,2,3,4,5,6,7,8,7.(1)
8、15 mL酒精与15 mL水混合后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mL,这是因为 ,该变化 (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理由是 。 (2)6 g木炭在18 g氧气中燃烧,完全反应后得到的二氧化碳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g,这是因为 。,答案,1,2,3,4,5,6,7,8,8.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右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1,2,3,4,5,6,7,8,(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之间出现“不配合”时,可采取的做法是 。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