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滋味,整体感知,1 这篇文章的我是谁?写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我 = 张抗抗。写的是她小时候的两件事,即回忆儿时生活的情景,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2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怎么归纳?,半夜吃杨梅,除夕放烟花.,3 文中写的两件事跟文题有什么关系?,都是跟感觉有关系,文题概括了两件事的感觉.,考考你?,1 我在什么时候吃杨梅什么情况吃杨梅?,2 我怎样吃杨梅?画出相关语句,品读重点词句.,3 画出表达我感悟的句子,理解做者的感悟.,4 我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放烟花?画出最能引起你共鸣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5 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我放烟花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心理.,1自主选择品味点,进
2、行比较朗读。学生各自交流品读语言的体会。 (方法:全班分为小组,每组34人,进行研读、讨论,要求对第一课时中圈、点、勾、画的地方认真揣摩,体会作者意图。) 第一步,学生自读所选择的品味点;第二步,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品读课文,2师生共同探究,浅,从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出杨梅逐渐变少的动态。,滚,与杨梅外形一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举,焦急等待后的喷涌而出。,塞,单纯地往嘴里放,而没有咀嚼、回味的过程。,骄傲地、兴奋地要让人看到,涌,动词的妙用。,副词的特殊作用,“可惜”“终于”,“终于”写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突然得以释放的兴奋。,对比的鲜明,没吃到杨梅写杨梅的诱人。 吃杨梅时的贪婪。吃完杨梅后
3、的无味感觉。,天真幼稚的内心世界。,“我下决心让他们大吃一惊。” “恨不得马上把它点着。” “我整天心神不定,魂不守舍。” “总算熬到,草草吃几口,溜” “我甚至觉得天已经快要亮了。”,1从表达方式看,本文是回忆性散文,除了叙事之外还运用了议论,画出直接表达,“我”的感悟的句子,想一想如何理解。 2从内容着墨多少比较看,为什么“放烟花”比“等待放烟花”文字反而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从两件事给人的感悟比较看,一是无滋味的痛苦,一是有滋有味的幸福,截然相反又为何放在一起,这表达了什么思想? 4为什么写完放烟花后没有像写完第一件事后那样归纳?,研读课文,无奈的感觉相当深刻,快乐的时刻无以言表。感悟生活,体味快乐,幸福就会像童年“金色的火焰”“把周围黑暗的夜空照得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