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墟的召唤,宗璞,重庆市巴川中学 润心,宗璞,原名冯钟璞,北京人,是大家熟悉的当代女作家,她的文风素以典雅著称于文坛。废墟的召唤写于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之际。文章包含着爱国知识分子的赤子之情和渴望投身变革的志向。,作者及背景,字词积累,zo,zhu,yng,ni r,q,x s,y l,甲 胄:,奇耻大辱:,理直气壮:,铠甲和头盔。,极大的耻辱。,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红体字注音,海藻 甲胄 远瀛观 嗫嚅 绮辉 窸窣 迤逦,解释词语,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废墟的召唤”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怎样一个废墟? 2、面对废墟,作者产生怎样的联想?你能看出作
2、者的思想感情吗? 3、“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4、本文以作者的行踪为写作顺序,请理清文章的脉络,写了一个百废待兴、渴望变革、期待新生的废墟。,作者由眼前的废墟想到了耻辱的历史,整个废墟都是中华民族屈辱史的见证。听到废墟“留留”的风声,作者意识到这废墟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后人更清楚更深刻地认识历史。废墟的价值就在于它能给后人以警示:只有祖国强大了,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演。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呼唤改革的思想感情。,废墟召唤的是一种积极改革,弃旧更新,寻求新的建设和发展的时代精神。,引子凭吊召唤 思考,一、(1段)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行踪及总体感受,是全文的引子。,废墟的召唤,二、(27段)写废墟
3、的凄凉景色及由此感受到的废墟的召唤,三、(819段)对“落照”的描写及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的思想感情。,四、(2021)表达了保留废墟的一部分以凭吊这段凝固的历史,记住废墟的召唤的意愿。,呼唤改革, 奉献祖国,想一想,结合时代背景体味文中的“废墟”是否仅指圆明园,有无深层含义?若有,它的召唤是什么?,探究课文,探究一: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画出景色描述部分,指出其作用?,第一段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总领全文。,探究二:找出(27段)中的比喻拟人 句,说明其作用,(比喻句)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
4、,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拟人句)依然寂寞地站着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带建筑遗址的荒凉景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探究三: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找出描绘夕照景色的段落,说说每段景色描写的特点,含义。,(1)第9段写粉红的天空与寒鸦,写晚霞的艳丽、西山的娇红与天空中的寒意所形成的鲜明的对比。,(2)第14段中枯梗与绮辉,西山的鲜嫩润泽与浅淡的光照下的水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之中更显这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情溢于言,(3)第19段描写了太阳下山之后的景色。此时的景色让作
5、者想到了春日的紫藤萝。春日的紫藤萝一朵朵小的紫花汇成花的海洋,焕发出勃勃生机。伟大的祖国富饶强大、兴旺发达,同样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奉献付出,尽到责任。这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思索。,探究四、从文中找出作者与年轻人的辩论,谈谈自己的理解?,作者满怀爱国之心,也想为祖国的振兴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与年轻人的辩论,反映了两代人的不同看法。辩论的结果是意见达成一致,这正是这蒙受着民族耻辱的废墟给后人的启示。,探究五:齐读最后两段,讨论这两段的含义和作用。,作者再一次强调要留下这废墟,要记住废墟的召唤,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因为它能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奋斗。,品读语言,1、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2、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 3、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4、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