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功能性食品论文熊果酸提取及研究熊果酸发展及研究关键词:熊果酸 提取 药理 发展摘要:综述近几年来对熊果酸的分析方法、提取分离方法和生理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熊果酸简介:1、熊果酸(Ursolicacid),又名乌索酸、乌苏酸,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如山楂、熊果、乌梅、陆英、芦笋、野蔷薇果、车前草、女贞子等植物中均含有,目前已经存在于至少 26 个科 63 种植物中。熊果酸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熊果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日本等国家已经将其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中。2、它的作用有:【1】(1)、保肝,抗肝炎作用 熊果酸临床表现有显著而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转氨酶
2、、消退黄疽、增进食欲、抗纤维化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效果稳定的特点。(2)、熊果酸对肿瘤形成生长各阶段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形成生长以及诱导癌细胞分化作用。(3) 、熊果酸的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抗衰老、皮肤祛斑、祛色素都有积极作用。(4) 、熊果酸能导致细胞生存能力下降。 (5)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糖的作用。(6) 、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7)、 抗糖尿病、抗溃疡 (8)、镇静、安定作用 熊果酸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安定与降温作用 (9)、 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二、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提取纯化方法 【2】A、超临界 CO2 萃取 以量为原料干质量 20 的无水乙
3、醇为夹带剂与物料一起投入萃取压力为 35MPa,萃取温度 40 流量为20Lh 物料粒度为 60 目的超临界 CO2 萃取装置中萃取 2h。将所得提取液旋转蒸发后浓缩干燥。 B、醇提凝析法 称取干燥的原料粉末 置于圆底烧瓶中 加规定量的一定浓度的乙醇 加热回流 2 次 过滤 合并提取液 减压回收乙醇的浸膏 以水沉降两次 滤取沉降物 加“YCXY-1 号”除杂剂去杂质 再以乙醇溶解 用活性炭煮沸脱色 30min 过滤 调节溶液 Ph 值 经凝析分离 纯化精制 于 80以下烘干 24h。C、微波萃取 取原料粉碎并过筛后置于微波萃取罐中 设定好萃取条件 用一定浓度的乙醇作溶剂进行萃取 萃取后取出 用
4、 60的乙醇清洗萃取罐 合并提取液 抽滤 滤渣用 60 的乙醇清洗 1次旋转蒸发提取液。 D、超声提取 取原料粉碎过筛后 加入一定体积一定浓度乙醇超声提取 加活性炭脱色后回收溶剂 除杂 用量为 0.2 倍提取液的体积的石油醚脱洗 3 次 再用量为 0.3 倍提取液的体积的四氯化碳洗脱 3 次 过滤 将滤液干燥至恒重。2 、熊果酸分离纯化方法 【3】经溶剂提取后,提取液中含有目标组分和杂质,为获得目标组分,须对提取液中目标组分和杂质进行剥离,从而获得高纯度目标化合物。在目标组分和杂质的剥离过程中,考虑目标组分和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采用特定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目标组分的精制。中草药中主要的分离
5、纯化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法、双水相萃取法、沉淀法、柱层析法、结晶法3、检测方法【4】在检测方法方面,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全面地论证了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大山楂咀嚼片中熊果酸含量的检测限的线性范围可行性,并考查了此方法的测定熊果酸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从而证明薄层层析-双波长扫描法测定熊果酸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回收率均都达有关规定的要求,本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可靠,可作为检验产品质量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定量方法。三、 药理效应研究进展【6】 【7】在药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黄镜等采用 MTT 法、DNA 凝胶电泳、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到熊果酸抑制 HL-60 细胞增殖
6、并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王杰军等探讨了熊果酸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由于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步骤采用 MTT 法、细胞迁移及小管实验观察到熊果酸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VEC 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P0.01,并且结果表明抑制程度与熊果酸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白育军等对熊果酸的 1、2 位和 3 位进行氧化,制备其衍生物来观察其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熊果酸抗肿瘤活性最强。樊明文等采用 MTT 法研究熊果酸对人舌鳞癌细胞株 TSCCa 增值的影响;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熊果酸对 TSCCa 细胞浆中核转录因子 mRNA 原位表达的影响研究了女贞叶有效成分熊果酸对 T
7、SCCa 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中可能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熊果酸抑制 TSCCa 细胞增殖,对 TSCCa 细胞的半数生长的抑制剂量约为 12.5 molL1,在 24h 内表现为一定的量效关系;原位杂交显示熊果酸对 TSCCa 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抑制核转录因子的原位表达有关。四、 临床应用 【5】 陈武等按 1995 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双盲给药,以齐墩果酸为对照,用熊果酸治疗甲、乙型急性病毒性肝炎102 例,剂量为 102mg/d,60mg/d,平均治疗时间 21,治愈率89.3%,优于同期 100 例齐墩果酸对照组的疗效(68%) (P0.01);临床实验表明,熊果酸
8、具有显著而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消退黄疸,增进食欲和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服药 3 星期后,对 21 例 HBeAg 阳性患者的转阴率为 61.9%,对 21 例 HBsAg 阳性患者的转阴率为42.8%,表明对乙型肝炎也有一定治疗作用。对熊果酸治疗的 102 例患者,停药 1 年后随访了 90 例,结果 89 例肝功能复查正常,仅 1例谷丙转氨酶为 110U,经用熊果酸治疗又恢复正常,表明熊果酸疗效稳定 。四、研究方向富含熊果酸的水果如山楂、石榴、枇杷、青梅、蓝莓等深受人们喜爱,而以它们为原料生产的果酒。饮料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对人体的保健性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些饮料不仅可以降血脂。预防癌症,高血压
9、,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养颜,延缓生命衰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水品的提高 将逐步代替高度白酒 成为人们日常待客 保健饮品。这些水果制成的果脯也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因此,在此方面的发展前景可观,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并有望在市场推广。 五、结语在全球范围内中药的地位正在逐渐提高,国药正在走出国门。鉴于熊果酸在自然界中资源广泛及其抗肿瘤作用范围广、作用途径多、毒性低等特性,极有可能成为低毒、高效的抗癌药物。熊果酸作为具有高商业价值的医药和化妆品原料,近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介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预见随着研究工作者不断的努力,有关
10、熊果的研究必将取得更多可喜的成果。六、参考文献: 【1】司褔亭 李靖靖 曾超等.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19-11【2】刘素君 周泽斌 唐梅.正交试验法提取肉果秤锤树叶中熊果酸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71-1217【3】焦容容 孙益民 孙若琼 耿济华 宋文佳 罗乐.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J.食品科学201031428-34.【4】李开泉 陶华蕾.枇杷叶中熊果酸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5】陈武,熊筱娟,李开泉,等.乌索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宜春医专学报,2001,13(1):1-3.【6】 向 敏,顾振纶,梁中琴,等. 熊果酸对小鼠 B16 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 2000,17(3):3333.【7】黄 镜,孙 燕.芦笋有效成分熊果酸诱导 HL-60 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9(5): 29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