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874213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DF 页数:62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指南 第一章 概述 1 1 目的 编制本指南的目的是为加强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鸟击防范工作,统一规范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为机场管理机构自主开展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展调研提供规范指导。 1 2 依据 本指南依据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CCAR-140 部,200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制定。 1 3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民用运输机场(包括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通用机场参照本指南执行。 1 4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定义 根据 CCAR-140 部要求,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可归纳为对民用机场及

2、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和与这些鸟类动态密切相关的环境、其他生物类群等影响因素开展调查,分析研究有效的鸟击防范建议措施。 1 5 开展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意义 为机场管理机构提供全面、深入的机场及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活动及相关信息,对各种鸟击危险源做出识别、分析及评估,采取针对性防范和治理措施,从而提高机场鸟击防范工作的主动性; 2 为机场管理机构提供以机场及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主的鸟击防范基础数据,为制定及实施鸟击防范工作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6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目标 掌握机场及周边地区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环境、其他生物类群

3、状况,确定主要危险鸟类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布,研究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建议措施。 建立机场鸟情和相关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为建立机场鸟情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及系统框架。 根据调研成果,结合本机场鸟击事件报告和日常鸟情巡视记录,以及航班动态、人力物力等情况,制定适合于本机场特点的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方案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 1 7 人员资质 开展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人员通常应当具有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相关专业方面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专业应主要涉及动物学(鸟类学、昆虫学、兽类学、两栖动物学、爬行动物学等) ,或涉及植物学、生态学、生态环境调研等各生物学领域或机场鸟击防范等相关领域。 1 8 其他

4、 调研操作过程中,应遵照民航相关管理规章使用和设置器具及挖掘和翻查土面、道面,并进行保护、标识及恢复。 在调研过程中应不断总结成果和经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本地环境条件持续改进,寻找最适合本机场的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方法。 调研报告应注重密切结合机场鸟击防范工作实际,避免过于3学术化,从保障飞行安全的需要出发,提出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分析结果和建议措施。 1 9 说明 本指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组织编写,参考了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单位的机场鸟击防范研究和生态环境调研实践的部分成果。 本指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

5、司负责解释。 第二章 总体要求 2 1 机场管理机构通常应在新机场投入运行第一年内开展首次全面的鸟情生态环境调研,以后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调研;发生鸟击风险急剧升高、机场改扩建或机场及周边地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时,也应立即启动局部或全面的鸟情生态环境调研。 一次调研完成后,机场管理机构应每年坚持对经确定的重点危险鸟种、重点防范区域进行日常监测,分析评估年度鸟击威胁情况,从而为鸟击防范工作方案的制定和下一次调研的启动提供参考。年度监测和分析评估内容和方法可参考本调研指南的调研内容和方法。 2 2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地环境条件并参照过去五年的鸟类威胁情况,确定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范围和深度

6、。全面调查的范围至少涵盖机场障碍物限制面的锥形面外边界所包含的范围,其中的进近面和起飞爬升面部分应作为调查的重点区域。 2 3 机场管理机构应以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及其影响因素为主要调研对象。应当根据本地环境及对过去五年鸟类威胁情况的4 观察和分析,对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及与其动态密切相关的环境或生物类群进行调研,这些生物类群可能涉及昆虫、土壤动物、兽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或者植物。 2 4 一次全面的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持续时间应至少以一年为一个完整周期。期间,鸟类调查应为一个季度至少一次,在鸟类迁徙季节应适当增加调查频次;对昆虫、兽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或植物的调查应为每六个月至少一次。航班

7、量具较大季节性差异的机场,应根据航班量分布情况调整调查时间和频率。 2 5 民用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机场内及周边地区威胁航空安全的鸟类种类、数量、位置分布及其活动规律,大鸟和群鸟(含候鸟)的筑巢地、觅食地、飞行路线、飞行高度、出没时间等,掌握鸟类活动的总体状况和时空分布,分析这些鸟类活动对飞行安全的威胁情况,确定重点防范和治理对象并提出建议措施; 2)机场内及周边地区与威胁鸟类动态密切相关的养鸽户、垃圾场、养殖场、屠宰场、草地、树林、灌木丛、鱼塘、农作物种植地、晾晒场及其他吸引鸟类活动的环境类型及生物类群,掌握鸟类觅食地、筑巢地、水源地、栖息地的总体状况和时空分布,分

8、析机场地区吸引鸟类活动的原因,提出生态环境治理和防范驱赶建议措施。 2 6 调研人员应编制密切结合机场工作实际的鸟情生态环境调研报告,提出针对危险鸟类及与其相关动植物和环境的防范和治理建议,作为机场管理机构开展鸟击防范工作的指导和参考。 5第三章 调查区域的划分和抽样 3 1调查区域的划分 通过合理地划分调查区域,分别制定相应的调查计划,选择适宜的调查方法,提高生态环境调查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调查效率。 3 1 1要求 调研人员应根据调研目的和需求、环境状况、调研能力等将整个调查区划分为不同的调查区域。 3 1 2方法 调查区的围界内部分通常应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调查区域。 调查区的围界外部分应

9、根据当地主要生境类别、相对跑道方位等实际环境状况和调研需求来划分。通常将连续的大面积生境作为一个调查区域,如按林地、农田、湿地、灌丛、草地和居民区等类型划分(见本指南附录 2-生境类型的划分) 。过于零碎的生境则可合并归入一个调查区域。 3 2调查区域的抽样 通过选用合适的样地类型和样地布设方法,抽取调查区域内的局部地区作为样地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可以科学估计调查区域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 3 2 1要求 根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环境状况、调研需求等,确定最有利于得到调研结果、能够科学估计区域内整体情况的抽样方法。 3 2 2方法 在抽取样地时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样地类型

10、6 常用的样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样带:沿一定方向行进,调查路线两侧宽度一定,而无固定高度的调查样地。 样点:以观察点为中心,观察一定半径内的调查对象,这一圆形调查样地即为样点。 样方:长宽基本相同、一定面积的样地。 应根据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等来确定样地类型和大小。鸟类调查常抽取样带或样点,其他动物和植物调查常抽取样带和样方。 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和需要,以上样地类型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 在围界内,也可按照机场围界内鸟情信息日常记录区域的划分情况,选取其中某些区域作为样地进行调查。 2)抽样强度和面积 抽样强度和面积应根据不同调查区域(生境类型)的调查难度及是否为重点区域来确定。 抽

11、样强度以样地面积占所属调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率来表示。在鸟类调查中,围界外的调查区域内抽样强度应不少于 1 %,围界内的调查区域则应不少于 5%。对于连续的、生境类型单一的大面积调查区域,可适当降低抽样强度。 样地面积的确定应考虑大中型鸟类的活动范围、生境类型、能见度和交通工具等情况,同时应保证当天能完成一项连续性的调查工作。 3)样地的设置 样地应根据调查区域内生境类型的具体分布、参照跑道方位、地形、前期鸟类威胁和分布等情况设置,覆盖调查区内所有威胁7飞行安全的鸟类的活动区域。 第四章 各生物类群和环境的调查 4 1鸟类调查 通过收集鸟类信息,明确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活动情况和威胁状况,为制定

12、机场鸟击防范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调查鸟击事件提供科学参考和有力指导。 提供机场及周边地区以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基础信息,使机场能够结合鸟击事件报告、日常鸟情巡视信息,持续地识别、评估鸟击风险以及尽量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4 1 1要求 调查人员应查清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种类、数量、分布、行为特点和活动规律,确定各区域、各时期的主要危险鸟种及其对飞行安全的威胁情况和吸引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议。 4 1 2内容 鸟类调查的内容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调查区域内的鸟类种类、数量、留居类型、活动时间、活动区域和出现频率(尤其是围界内) 、飞行高度和路线、食性、繁

13、殖情况等习性特点,以及养鸽户、垃圾场、养殖场、屠宰场、草地、树林、灌木丛、鱼塘、农作物种植地、晾晒场及其他吸引鸟类活动的生境的时空分布; 应特别关注家鸽等人工饲养放飞鸟类的养殖数量、养殖地点相对于机场的位置、放飞范围、放飞时间、鸽赛信息(包括赛事放飞时间、数量、路线)等; 8 根据各种鸟类在机场及周边地区的活动规律、生活习性和种群状况,分析各鸟种对飞行安全的具体危害行为和状况,评价各种鸟类对机场飞行安全的威胁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下阶段重点防治鸟种; 找出机场吸引鸟类活动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野生动物管理措施; 针对候鸟,还应当结合查找文献、关注鸟类迁徙信息等手段掌握其经过本地时的迁徙活动特点

14、(包括迁徙季节、迁徙线路和方向、迁飞高度、在本地的活动等); 在对以上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应结合本机场的鸟击事件信息、鸟情巡视记录分析确定各机场的重点危险鸟种、重点防范区域、时期,并提出针对性措施。 4 1 3调查手段 调查手段多以望远镜观察为主,目视观察鸟类个体、鸟巢,同时辅以声音调查;调查夜行鸟类时可借助夜视仪;调查猛禽时,也可辅以找寻唾余调查。 常用的鸟类调查工具有但不限于: 双筒望远镜( 810 倍) ,适于观察山林、灌丛、草地中活动的鸟类; 单筒望远镜( 20 60 倍) ,适于观察海边、河口、泥滩地活动的鸟类; 鸟类图鉴、检索表等参考书籍; 笔记本、铅笔; 调查区域图、 GPS;

15、 照相机、摄像机等。 94 1 4方法 适用于机场鸟情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但不限于样带法、样点法、计数鸟群法。各机场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适合的方法。 在确定调查方法后,应当按照调查样地的抽取方法确定调查样地。 调查过程中的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中观测到的鸟类种类、数量、行为特点和周围环境特点的简单描述,尽可能在记录本上标出观察到鸟情的地理位置。在繁殖季节调查时还可对鸟巢进行调查。 行为特点应记录飞行行为(取食、盘旋、经过等) 、取食对象、飞行活动高度、飞行路线等信息。 环境特点描述信息可为对调查对象影响比较大的地形、生境、小生境、水文、土壤类型、气候特点等,还应记录如养鸽户、垃圾场、养殖

16、场、屠宰场、草地、树林、灌木丛、鱼塘、农作物种植地、晾晒场、村落、建筑物及其他吸引鸟类活动的环境特征,还可以描述调查点在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其他动植物调查中的环境描述记录方法与此相同。 1)样带法 本方法适用于调查面积较大、视野开阔、鸟群密度较低的区域,如调查围界内、开阔地、平原、草原、沼泽地中的鸟及鸟巢。 调查人员以一定速度沿着固定的线路行进,并记录所见到的路线两侧(或一侧)的鸟类情况。样带调查野外记录表样式可参考表 1样带调查野外记录 表 。 本调查方法应在晴朗、风力不大(一般在三级以下)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最佳调查时间为鸟类活动活跃的清晨和傍晚。 10 样带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7、。样带长度以一次连续调查能够完成为宜,一次调查通常持续 24 个小时,样带长度通常为 36千米;样带宽度可根据实际视野所及范围确定,通常为调查路线向外垂直距离 50 米左右宽。多条调查样带间应确保距离足够远,保证没有重叠。通常以步行或驾车方式调查,步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 1.5 千米左右,驾车速度一般为每小时 15 千米左右,观察记录路线两侧(或一侧)一定宽度范围内的鸟类及鸟巢。 2)样点法 样点法适用于地势陡峭、地形复杂、难以连续行走或观察的地区。如调查围界外的森林、山地、居民区中的鸟及鸟巢。 以调查人员的观察点为中心点,观察、记录一定半径的圆形区内的鸟类情况。样点调查野外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2

18、样点调查野外记录表 。 各样点的半径和观察时长应统一。样点半径的确定应保证观测范围内所有的鸟或鸟巢都能被发现,在视野较开阔地区使用双筒望远镜的情况下通常为 50 米,林地下通常为 25 米;单筒望远镜观测开阔地(水面、平原等)则可为 50150 米。每个样点的观测时间必须一定,常用为 515 分钟。样点的间距视生境而定,样点之间不可出现重叠。 3)计数鸟群法 计数鸟群法适用于调查在较小的调查区域内密度大、便于计数的鸟类群体或鸟巢,直接记录指定调查区域内鸟类个体或鸟巢的数量。如调查大量集中在水面、地面、树上活动的雁鸭类、涉禽类、鸠鸽类等。 针对调查区内的鸟类集中活动区域设置观测点,观测时间应11

19、为鸟群集中、数量稳定的时段。 调查人员用肉眼或者通过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观察计数,也可通过拍摄照片,事后进行计数的方法统计鸟类个体或鸟巢数量。 如果数量极大,或鸟群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 10、 20 或者更大的单位将大群鸟划分为一个个圆,快速估计鸟群中鸟及鸟巢的数量。鸟群野外调查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3 鸟群调查野外记录表 。 4)鸟类调查注意事项 为减小误差,鸟类观察、记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调查人员身着服装的颜色应能使其调查活动尽量减少对鸟类的干扰,保持常规自然状态; 对于同种鸟要单向记录,如果同一种鸟在飞行,只记录从左向右,从前到后的鸟种数量,或者反过来统计; 繁殖期调查时听到

20、或看到一只成体雄鸟应至少记做一对;在没有见到雄鸟的情况下,见到一只成体雌鸟、一窝卵或雏也应至少记为一对; 在鸟巢调查计数时,每一鸟巢至少记做一对鸟; 对每条调查路线应重复调查,在鸟类迁徙季节应加大重复频次。 4 2昆虫和土壤动物调查 明确机场及周边地区与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密切相关的昆虫和土壤动物状况,分析主要昆虫和土壤动物与鸟类威胁情况之间的联系,找到通过治理昆虫和土壤动物来防范危险鸟类活动的措施。 4 2 1要求 12 调查人员应查清机场及周边地区主要的昆虫和土壤动物种类、分布、行为特点和活动规律,分析与危险鸟类的联系以致对飞行安全的威胁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措施。 4 2 2内容

21、应对地表和土壤中的昆虫及其它小型动物同时调查。 调查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昆虫和土壤动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分布、习性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鸟类动态的关系,何时和何地会吸引哪些鸟类、吸引的原因以及这些鸟类的威胁程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议,并参考虫情变化预测鸟情。 4 2 3方法 适用于机场昆虫调查的常用调查方法有但不限于网捕样方法、陷坑捕获法、灯诱法,土壤动物的调查方法有挖掘样方法。 在确定调查方法后,应当按照调查样地的抽取方法确定调查样地。 昆虫和土壤动物调查的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中的主要种类、数量、环境状况。 1)网捕样方法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调查草坪地面以上活动的昆虫。 在草坪中,选择一定

22、边长(常为 1-10 米)的正方形区域作为样地,调查人员从草坪的一端开始,手持捕虫网,以固定次数( 5次或 10 次) 、力度、幅度扫过地面植被,收集捕虫网内的昆虫,用杀虫剂等将其熏杀,然后倾倒在白纸上,鉴定、记录主要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简单记录环境特点。昆虫样方调查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4样方调查野外记录表。 2)陷坑捕获法 13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调查草坪地面活动的昆虫,昆虫爬过或受陷坑内的诱饵吸引会掉入陷坑,尤其是步行类昆虫。 将一直边容器放到土中,上沿与土表面持平,容器深度通常为 10 厘米以上,直径为 5 厘米以上,其中可倒入约 3 厘米深的保护液或放置诱饵。保护液可用乙二醇,也可选用酒精,但

23、由于酒精挥发较快,需要加大巡视频次。陷坑内的诱饵可用糖液、发酵的水果、生肉等,放了诱饵就不用加入保护液。可依样点布设原则将陷坑捕获器放置在草坪地面内,定时检查清理陷坑,鉴定、记录掉入其中的主要昆虫种类和数量,简单记录环境特点。 昆虫陷坑捕获法调查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2样点调查野外记录表。 3)灯诱法 适用于调查夜行性昆虫,了解夜间昆虫活动情况。 调查人员可将昆虫灯及幕布放置在机场外的草坪等远离跑道的开阔地的高处,可配合灭虫手段、收集昆虫尸体,鉴定、记录主要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记录表样式可参考表 3。 每次调查的昆虫灯及幕布设置位置、时间应固定。昆虫灯可用黑光诱虫灯,幕布可用 2 米 2 米的白布,

24、设置时段可为天黑至航班结束时。 4)挖掘样方法 土壤动物的调查多采用挖掘样方法,选定一定大小(一般为 1米 1 米)和深度(一般 15 厘米)的样方,将土壤全部挖出,记录其中的主要动物种类、数量和环境特点,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4。 4 3兽类调查 明确机场及周边地区与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相关的兽类14 状况,分析主要兽类与鸟类威胁情况之间的联系,找到通过治理兽类来防范危险鸟类活动的措施。 明确机场及周边地区蝙蝠状况,寻找措施控制蝙蝠的飞行活动给飞行安全带来的直接威胁。 4 3 1要求 调查人员应查清机场及周边地区主要兽类种类、数量、分布、行为特点和活动规律,分析其与鸟类的联系以致对飞行安全的威

25、胁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议。 4 3 2内容 调查与鸟类关系密切的兽类主要种类、数量、分布、习性和变化趋势,分析其对飞行安全的直接危害; 分析这些兽类与危险鸟类的关系,何时和何地吸引哪种鸟类、吸引因素以及这些鸟类的威胁程度,找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 3 3方法 适于机场使用的常用兽类调查方法有但不限于捕获器捕获法、样点法。 在确定调查方法后,应当按照调查样地的抽取方法确定调查样地。 调查过程中的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中调查到的兽类种类、数量、环境状况。 1)捕获器捕获法 鼠铗、粘鼠盒是常用于鼠类调查的捕获器,兽铗、绳套等为适用于调查野兔等体型稍大兽类的捕获器。 通常选择样方或样带作

26、为样地,在样地内随机或均匀布设捕获器。每次调查中,捕获器的布设时间、查看时间和布设区域应15固定不变。通常以 1 天为布设周期,连续工作 24 天。调查鼠类可于工作的第一天傍晚布设鼠铗,第二天清早查看或收集鼠铗。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捕到的种类、数量,简单记录环境特征。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1、表 4。 在实际工作时,捕获器要固定,防止捕到的动物挣扎而逃脱,并防止带捕具的动物在受伤或死亡后被捕食鸟类携带到跑道道面上进食。设置捕获器的地方最好用彩绳做标记,以便于警示和回收捕获器。 2)样点法 适用于调查机场出现的蝙蝠。利用夜视仪、望远镜观察等手段,在观察地点以固定半径、统一时间段进行观察,记录内容应

27、包括但不限于蝙蝠活动的位置和数量。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2。 4 4两栖和爬行动物调查 明确机场及周边地区与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动态相关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状况,分析主要两栖和爬行动物与危险鸟类的威胁情况之间的联系,找到通过治理主要两栖和爬行动物来防范危险鸟类活动的措施。 4 4 1要求 调查人员应查清机场及周边地区与威胁飞行安全的鸟类活动相关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种类、分布和活动规律,分析其与鸟类的联系以致对飞行安全的威胁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建议。 4 4 2内容 调查与鸟类密切相关的两栖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分布、习性和动态变化趋势。主要关注容易吸引鸟类捕食的蛙类。 16 观察、分析主要

28、两栖和爬行动物与鸟类的联系,何时和何地会吸引何种鸟类、吸引因素以及这些鸟类的威胁程度,分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 4 3方法 适于机场鸟击防范生态环境调研的两栖和爬行动物调查方法有但不限于搜寻法。搜寻法为在单位时间内以行走、翻查等方式,仔细地搜寻、记录调查样地中的动物。 通常在调查区域内选择样带或样方进行搜寻。根据调查样地的抽取方法确定进行样带还是样方调查。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搜寻到的主要种类、数量并简单记录环境特点。记录表可参考表 1、表 4。 两栖和爬行动物调查通常于 49 月间进行。两栖动物调查通常在黄昏和夜间进行。爬行动物调查通常可在隐蔽物下进行翻查搜寻。 4 5植被调查 明确机场

29、及周边地区植被特点,分析各调查区域的主要植被与鸟类威胁情况之间的直接和间接联系,找到通过治理植被环境来防范危险鸟类活动的措施。 4 5 1要求 调查人员应确定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草本、灌木、乔木等植物的种类; 确定主要植物可能在何时节吸引何种鸟类及其威胁情况; 确定主要植物可能在何时节吸引昆虫、兽类等,进而吸引何种鸟类及其威胁情况; 针对植被直接或间接吸引的危险鸟种及其威胁情况,提出针17对性的防范措施建议。 4 5 2内容 调查区内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确定优势种和建群种。 主要植物种类的生长状况和生长周期(主要是发芽、生长、开花、结实的时间和环境) ,不同草高对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影响,分

30、析植被与鸟类活动之间的联系。 分析主要植物种类可能在何时期吸引何种鸟类(或昆虫、兽类,进而吸引何种鸟类)及其危险程度,确定吸引因素,找出防治措施。 4 5 3方法 适用于机场鸟情生态环境调研的植物调查方法有但不限于样方法,正方形样地的边长通常为:草地 12 米,灌丛 510 米,林地 1050 米。 野外调查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样地内植物的种类、数量、盖度、高度、生长状况和开花、结实时间等。调查记录表样式参考表 5生境调查记录表 。 通常选择植物主要的繁殖季节( 68 月)进行野外调查。 对于机场及周边地区与鸟类活动相关的农田、果园、绿化林、绿地、高尔夫球场等种植区还应通过走访等方式记录主要

31、种植种类的虫害及控制情况、种植工作安排等。 第五章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通过对调查记录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尽可能多地挖掘调查数据中的各种有用信息,估计和评价调查对象的实际状况。 5 1要求 调研人员应当根据各种调查对象的特点、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对象,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方法。 调研人员得到的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结果应当对分析机场及周边地区的鸟类威胁状况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5 2内容 调查记录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原始数据的检查和分类、数字数据的统计计算、文字信息的整理归纳,以及结合鸟击事件报告、日常鸟情巡视记录等其他信息的综合分析。 5 3方法 5 3 1原始数据的

32、检查与分类 先检查每个调查区域内所记录的表格和数据有无差错,然后将数据按具体调研对象的种类进行分类。 5 3 2数字数据的统计计算 统计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法: 1)数量统计 调研对象个体数的数量统计,计算不同调查区域、不同调查时段的物种、种数、数量,计算每一物种的数量、统计次数。 2)种群密度 调查区域内种群绝对密度的估算: SND /= N调查到的个体数量(只); S样地面积(米2); D密度(只 /米2)。 调查区域内种群相对密度(遇见率)的估算: 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某一物种个体的遇见率估计其密度高低18 的相对值。 TND /= N调查到的个体数量(只); T调查时间(小时);

33、D相对密度(只 /小时)。 3)总体统计量的估算 对于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的物种,可将各调查区域内该物种在各样地的平均绝对密度乘以调查区域面积得到此调查区域内这一物种的个体数,然后各区域该物种的个体数相加即可估算整个调查区内这一物种的总体统计数量。 4)多样性 估计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多采用香农 -威纳指数 H: )(log(21isiippH=其中,Nni=iPS种数; Pi样品中属于第 i种的个体比例; N调查到的个体总数量; ni第 i种的个体数量 。 5)分布广度 估计某一调查区域内某种鸟类 的分布广度,多采用分布系数ADC : 100%ADC +=BbAaiiai第 i种鸟类出现的

34、样地数; bi第 i种鸟类出现的生境类型数; 1920 A调查总样地数; B调查区域的生境类型总数。 根据鸟类在不同生境的分布系数将鸟类分为广性分布( 100%及以上)、中性分布( 25%100%,不 含 100%)和狭性分布(25%以下,不含 25%)三种分布类型的鸟类。 5 3 3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和文字信息整理,结合日常鸟情巡视记录和鸟击事件报告,对鸟类状况和威胁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各鸟种的数量和出现次数鸟击次数和损伤情况、适宜生境分布情况、飞行路线(方向轨迹和高度)与航空器飞行活动的空间关系、集群飞行程度、活动时间、体重等因素,鼓励有条件的机场对鸟类威胁程度开展定量、定性评估。 分

35、析确定机场及周边地区与鸟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主要昆虫、兽类、植被等生境情况,分析其习性/ 生长规律。 通过综合分析,确定重点危险鸟种、重点防范区域、重点防范时期,提出相应的建议治理措施和鸟类威胁活动预测。数据分析结果的整理可以参考表 9表 13 的各调研表。 如在当次生态环境调研之前曾开展过调查,则应与之前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变化情况和造成原因,以便总结前期工作经验,掌握环境变化规律,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 第六章 调研成果 6 1调研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调研区基本情况;( 2)调查方法;( 3)调查结果及统计分析,评估各鸟种、各时期、各地区的鸟类威胁情况及吸引因素; ( 4

36、)各项调查结果与往年调21查结果的比较,变化原因分析,现有措施设备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的评估; ( 5)对日常鸟情巡视安排、驱鸟设备的布设、围界内外环境的规划和治理、威胁严重鸟类的防治措施等方面的建议。 6 2图形材料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调查区域的划分;( 2)主要危险鸟种的分布,大鸟和群鸟(含候鸟)的筑巢地、觅食地、飞行路线、飞行高度; ( 3)与危险鸟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养鸽户、垃圾场、养殖场、屠宰场、草地、树林、灌木丛、鱼塘、农作物种植地、晾晒场及其他吸引鸟类活动的环境类型及生物类群的位置;( 4)环境整治区域的侧重点和先后顺序。 6 3统计报表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 1)鸟类及其它动

37、植物的调查统计; ( 2)鸟种威胁程度评估; ( 3)按时间、按区域的鸟情统计分析。 6 4电子版材料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1)调查原始数据;( 2)统计数据文件;( 3)调研报告、图形和报表文件。 参考表格详见表 113。 参考资料 1. 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修订版),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 2. 机场勤务手册(第三部分) 鸟类的控制和减少(DOC 9137-AN/989), 1991 年,国际民航组织( ICAO) 3. 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 , W. J. Sutherland等著, 张金屯译, 1999,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普通生态学,孙儒泳, 1993,

38、高等教育出版社 表 1 样带调查野外记录表 调查区域编号_ _样带号_ 样带长(米)_ 样带宽(米)_ _样带中点离跑道中心点距离(米)_ 方向_ 样带地理坐标(选填) _天 气状况_ _ 调查日期 _ 起止时间 _ _ 调查员_ 第 页 共 页 序号 观察时间 物种名称 数量 活动高度 行为特点 环境特点 备注 22 表 2 样点调查野外记录表 调查区域编号 _样点数_样点半径 _每一样点的观察时长_ 调查日期 _ 起止时间_ 天气状况_调查员 _ 第 页 共 页 距跑道中心线距离 样点号 方向 序号 种类 数量 活动高度 行为描述 生境描述 备注 注:1. 每一个调查区域内各样点的观察半径

39、、时长必须统一。 2. 样点距跑道中心线距离为观察点距跑 道中心线或其延长线的垂直距离。 23 表 3 鸟群调查野外记录表 调查区域编号 _调查区域面积 _距跑道中心点距离 _方向_ 调查日期_调查时间_ 天气状况_调查员_ 第 页 共 页 序号 种类 数量 活动高度 行为描述 生境类型 备注 24 表 4 样方调查野外记录表 调查区域编号 _样方数_样方长(米)_ _ 样方宽(米)_ 调查日期 _ 起止时间_天气状况_调查员_ 第 页 共 页 距跑道中心线距离 样方号 方向 序号 种类 数量 活动高度 行为描述 生境类型 备注 注:样方距跑道中心线距离为样方中心点距跑 道中心线或其延长线的垂

40、直距离。 25 表 5 生境调查记录表 调查区域编号 _样地号_样地长 (米 )_样地宽(米) _ 距跑道中心点距离_方向_调查日期 _ 起止时间 _天气状况_调查员_ 第 页 共 页 序号 名称 数量 盖度 高度 生长状况 开花 及 结实时间 是否优势种 或建群种 环境描述 备注 26 表 9 鸟类调查统计分析表 序号 鸟种 留居型 数量重量/克 相对密度 /只小时-1重要值 食性活动季节活动时段活动区域 生境类型 飞行高度和路线 是否集群 在机场活动的原因 危险程度 建议防治措施 表 10 鸟类威胁情况的时间统计分析表 时期 鸟种数量 个体数量 危险鸟种 危险区域 危险鸟类活动及原因 建议治理措施 备注 27 表 11 鸟类威胁情况的区域统计分析 区域编号 生境类型 相对跑道方位 鸟种数 数量 危险鸟种 多样性 危险时期 危险鸟类活动及原因 建议治理措施 表 12 兽类/昆虫/土壤动物/两栖爬行动物调查统计分析表 序号 种类 数量 种群密度 /只千米-2出现季节和时段 分布区域 生境类型 可能吸引的危险鸟类活动及原因 建议治理措施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研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