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确定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 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 1. 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
2、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 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导入新课。 投影显示学习过的陶渊明的一首诗饮酒,让学生读读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趣?学生回答: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由、安宁生活的向往。教师自然地导入新课。然我们一起走进桃花源,一起走近陶渊明,并板书课题及作者。并简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中描写桃花源外景色的句子有哪些?,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幽美,神秘,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祥和,环境,外貌,精神,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安居乐业 平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世隔绝,与世无争,好客,不想破坏安宁生活,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好客热情淳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思考一下,下面的句子说明了什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是朦胧飘忽的世界,种种的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得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总结: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最球,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多少年过去了,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泽东同志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民富足,陶渊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